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7篇
  3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1-MCP处理对乍娜葡萄常温货架期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乍娜葡萄为试材,研究0.5μL/L和1.0μL/L两种浓度的1-MCP处理对葡萄采后常温(25±0.5)℃货架期的主要品质及相关生理指标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浓度的1-MCP处理均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常温贮藏条件下葡萄果实的腐烂率、脱粒率、果梗褐变指数和果穗失重率,延缓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的下降,抑制货架后期可滴定酸含量的增加,提高果实货架期的品质。其中以1μL/L浓度1-MCP处理的作用效果为好。  相似文献   
52.
随着人们质量意识的普遍提高,工程质量被重视的程度日益加深,社会对检测的要求会更迫切,同时会有更高要求。因此捡测行业充满了发展的潜力和希望。为了适应将来的发展,检测机构必须建立覆盖检测市场的信用体系。提高检测机构的信用意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3.
为探寻鲜食糯玉米采后籽粒糖代谢规律,以不同熟期的鲜食糯玉米品种为试材,测定了不同货架期糯玉米籽粒中几种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及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货架期的延长,3种熟期鲜食糯玉米籽粒中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山梨醇含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晚熟玉米下降幅度较大,果糖、葡萄糖和麦芽糖含量下降幅度达到97.3%~99.8%,而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早熟玉米上升幅度最大,货架8 d时其含量上升幅度均超过了20%,淀粉合成关键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GPPase)活性主要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其峰值出现在货架2~4 d,其趋势在变化时间上与几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能够契合;室温货架期间,不同熟期的鲜食糯玉米籽粒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不完全一致。上述研究结果可为筛选适于贮藏的鲜食糯玉米品种和贮藏时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为了明确纳他霉素采前处理对葡萄采后灰霉病的抑制效能,为开发鲜食葡萄无硫保鲜技术提供方法依据,该文主要通过活体损伤接种抑菌试验及相关生物测定,研究纳他霉素对葡萄采后灰霉菌的作用效果,通过采前/采后浸果试验及相关生理指标测定,研究纳他霉素对葡萄采后灰霉病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室温25℃还是低温0℃条件下,500 mg/L的纳他霉素抑菌液可显著(P0.05)抑制巨峰和玫瑰香葡萄表面接种的灰霉病菌生长,且可使接种菌落的菌丝、生长点及孢子的显微形态发生不利于生长繁殖的改变。无论巨峰还是玫瑰香品种,经采前浸果处理的葡萄在贮藏80 d后,霉烂率、脱粒率、失重率均低于采后浸果处理,果肉硬度均高于采后浸果处理。采用500 mg/L的纳他霉素抑菌液进行采前浸果处理,可明显抑制贮藏期间葡萄果实表面灰霉菌种群数量的增加,降低巨峰和玫瑰香葡萄贮藏期间霉烂率、脱粒率及果梗褐变指数。至贮藏结束时,经纳他霉素采前处理的巨峰和玫瑰香葡萄表面灰霉菌数量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且分别较对照减小73.66%和78.71%;经纳他霉素采前处理的巨峰和玫瑰香葡萄霉烂率分别较对照减小40.77%和50.36%,脱粒率分别较对照减小43.93%和43.20%,果梗褐变指数分别较对照减小50.86%和48%。此外,500 mg/L的纳他霉素抑菌液对整个贮藏期内葡萄果穗乙烯生成速率的增加起到抑制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葡萄果梗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并通过直接或间接诱导葡萄果实中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提高,从而增强对采后灰霉病的抗性。综上所述,适宜纳他霉素采前处理有利于控制鲜食葡萄贮藏期间灰霉病的发生,提高果实品质,在鲜食葡萄贮藏保鲜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55.
李志文  郑静媛 《云南农业》2007,(4):I0001-I0001
普洱市(原思茅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北纬22°02′~24°50′,东经99°09′~102°19′之间。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3370m,最低海拔  相似文献   
56.
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唐古拉山,下游经思茅港流入西双版纳勐腊县出境后称为“湄公河”,贯穿老、缅、泰、柬、越五国后注入太平洋,是我国通往东南亚的一条水上国际大通道。位于澜沧江下游的思茅地区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土地、……  相似文献   
57.
应用内吸性杀虫剂3%呋喃丹和15%铁灭克防治柽柳上的棉蚜,剂量分别为0.5g/株和0.3g/株时,即可得到理想的杀虫效果,杀虫率分别为87.6%和92.5%.当呋喃丹和铁灭克的施药剂量分别为1.0g/株和0.9g/株时,对天敌有显著的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58.
为摸清湖南瓜类蔬菜上南亚实蝇(Zeugodacus tau (Walker))和瓜实蝇(Zeugodacus cucurbitae (Coquillett))的发生概况,2020年6—8月于23个市(县、区)的52块瓜菜地,用诱蝇酮(4?对?乙酰基氧基苯基?2–丁酮、Cue)和诱蝇醚(甲基丁香酚、Me)监测实蝇类昆虫的发生;通过野外调查和室温饲养推断优势种南亚实蝇的生活年史;2021年于攸县混合菜地用Cue诱捕成虫,每日记录诱捕数量,并分析其与关键气象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瓜菜地可诱捕到南亚实蝇、瓜实蝇、具条实蝇(Zeugodacuss cutellatus (Hendel))、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和一种棍腹实蝇(Dacus sp.)共5种昆虫;南亚实蝇分布广泛,为优势种;瓜实蝇仅在局部地区为主要害虫;南亚实蝇在湖南一年发生3~5代,世代重叠,第1~2代成虫(即第2~3代幼虫)为主害代,第3代成虫(即第4代幼虫)次之;攸县混合菜地实蝇成虫季节动态呈单峰型,高峰期在9月中、下旬;日最高温度≥15 ℃时始见成虫活动,日最高温度为33.4 ℃时诱捕量最大,越远离此温度诱捕量越少;7月7日至9月30日,雨天及雨后1 d南亚实蝇成虫诱捕量显著高于其他天气的,风速对诱捕结果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9.
松褐天牛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发现了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松褐天牛。为了严格控制该检疫病害的发生,我们对松褐天牛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作了观察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0.
番茄苗期耐盐性鉴定指标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50、100、150、200nmol/LNaCl盐溶液4个浓度处理,对耐盐性不同的番茄品系进行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品系间差异显著,抗(耐)盐性弱的品系长势较弱,株高、茎粗、干物质量下降明显,而抗(耐)盐性强的品系苗长势强,株高、茎粗、干物质量较稳定;同时抗(耐)盐性弱品系的盐害指数显著高于抗(耐)盐性强的品系,而且植株干鲜比变化趋势也与抗(耐)盐性强的品系明显不同。经筛选,植株的盐害指数、株高、茎粗、干物质量、根系与地上部干鲜比可以作为鉴别番茄耐盐性大小的指标,同时,NaCl胁迫溶液浓度选用100~150mmol/L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