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广西超级杂交早稻高产抛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早季,超级稻新组合特优649在广西陆川县乐宁村进行“百亩片”示范,栽培管理与当地耕作习惯大致相同,优化定点抛秧移栽。验收结果一类田平均单产11.51t/hm^2,二类田平均单产11.10t/hm^2,达到我国双季稻区超级稻产量指标。与普通杂交稻相比,超级稻增产4.11t/hm^2,增收3756元/hm^2,成本收益率达133.7%。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利用野生稻抗性基因提供科学依据,并为选育超级杂交水稻提供目标亲本和选育新的恢复系提供亲本。【方法】以白叶枯病抗性水稻中野5112为供体亲本、广亲和恢复系桂649为受体亲本进行有性杂交,将在分离群体中筛选的35份优良目标品系进行田间接菌鉴定,并用与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紧密连锁的SSR标记引物RM206对中野5112、恢复系桂649及其35份优良杂交后代F4材料进行分子检测。【结果】从桂649×中野5112杂交后代的35个F4品系中,筛选出13个同时具有白叶枯病抗性和广亲和性潜力及其他优良农艺性状的品系,其中属偏粳型11个,属偏籼型的仅有两个;供体材料中野5112及其13份杂交后代材料携有Xa23的抗性等位点,受体材料桂649及其他22份杂交后代材料未携带Xa23的抗性等位点。田间接菌鉴定结果表明,在37个检测材料中,除中野5112外,对白叶枯病表现中抗以上的有18个品系,进一步证明这部分材料已携带有Xa23基因。将13份携有Xa23抗性等位点的材料与籼、粳稻品种及不育系配组,根据其F1代的育性表现,证明其中12个品系具有广亲和性。此外,与对照汕优63相比,初步鉴定出适合广西种植的具有超高产潜力的杂交稻组合3个,即龙特甫A×100-1-4、龙特甫A×08262-2-1和龙特甫A×08278-1-1。【结论】采用SSR标记引物与PCR检测方法进行Xa23基因分子标记检测是可行的,这为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利用野生稻抗性基因提供科学依据。筛选出的13份优良品系可用作选育超级杂交水稻的目标亲本或选育新恢复系的亲本。  相似文献   
13.
稻白叶枯病(bacterial blight,BB)是威胁中国水稻生产的最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在田间观察材料时发现普通野生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45高感白叶枯病,于是利用6个不同的白叶枯菌株对CSSL45及其受体亲本9311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对不同菌株表现出明显的抗感病差异。随后利用GX0312菌株对9311/CSSL45的194个F2分离单株进行接种鉴定,遗传分析表明:籼稻品种9311的抗性由一个显性的抗白叶枯基因控制。最后进一步利用分子标记对472株感白叶枯病的单株进行重组单株检测,最终将Xa41(t)定位在水稻第11号染色体的SSR标记RM27320和RM27335之间,物理距离约为220 kb。本研究定位的Xa41(t)可能与此前报道的4个抗性基因Xa3/Xa26、Xa4和Xa40是互为等位基因。因此,合理利用Xa41(t)基因与其他不同抗性基因进行聚合,对广西水稻白叶枯病抗性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4~2006年在广西农科院水稻试验基地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免耕直播对常规稻和杂交稻产量形成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杂交稻的分蘖力比常规稻强,穗粒数和千粒重方面占优,产量亦明显高于常规稻,均达极显著差异:在土壤理化性状方面,常规稻和杂交稻的稻田土壤有机质均有累积,腐殖质品质改善,>0.25 mm的团聚体含量及其稳定性均增加,速效磷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均有所提高,两种水稻田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李振经 《中国稻米》2008,14(6):51-52
十优838是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优质不育系十优A与恢复系辐恢83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本文介绍了杂交稻新组合十优838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广西超级杂交早稻单产11.62t/hm^2穗粒结构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超级杂交稻在田间的穗粒结构定点跟踪调查分析表明,不同密度来源的有效穗对产量的贡献大小有明显差异,各种来源有效穗对产量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一次分蘖穗〉二次分蘖穗〉主穗〉三次分蘖穗,其中一次分蘖穗的贡献最为突出,达55%以上;产量达到11.62t/hm^2的穗粒结构指标为:每公顷抛栽25.68万穴,每穴有效穗13.9穗,每公顷有效穗3567Y,每穴粒重45.6g,主穗平均实粒数171.5粒穗,一次分蘖穗平均实粒数130.5粒穗,二次分蘖穗平均实粒数88粒穗;全田平均每穗实粒数130粒,平均每穗粒重3.63g。  相似文献   
17.
不同连作免耕稻田土壤肥力变化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免耕直播和免耕抛秧两种免耕栽培模式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开展3年6造连续田间试验,并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对稻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常规插秧比,免耕栽培能使稻田表层(0~5 cm)土壤有机质累积,腐殖质品质改善;>5 mm和>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增加,全氮和速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提高,稻田土壤肥力性状有所改善。两种免耕栽培模式中,免耕直播在土壤有机质总量累积速效钾上不如免耕抛秧,但在腐殖质品质、>5 mm和>0.25 mm大粒团聚体含量及速效磷上优于免耕抛秧。稻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表层两种免耕栽培处理明显高于常规插秧,两种免耕模式之间无明显差别;亚表层(5~15 cm)3种耕作模式差异也不明显。说明免耕模式更有利于提高稻田表层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发掘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新基因,丰富抗病基因资源,为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基因克隆及分子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抗病材料广西普通野生稻WP1和感病品种9311及其衍生的F8:9代RIL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QTL-Seq初定位与细菌性条斑病抗性相关的区间,之后利用QTLIciMapping4.1进行复合区间作图以验证结果并精细定位。【结果】分别在第4、8、10染色体上鉴定了一个与细菌性条斑病抗性相关的位点,复合区间作图验证了第4染色体抗细菌性条斑病QTL位点qBLS4.1,表型贡献率和LOD值分别为10.65%和5.03,并进一步将qBLS4.1精细定位在521kb的范围内。抗感亲本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在41个基因的编码区共有252个非同义突变,可能与细菌性条斑病抗性相关。【结论】通过QTL-seq分析结合复合区间作图法可以更快速高效地对水稻QTL进行定位,鉴定了一个抗细菌性条斑病性QTL新位点qBLS4.1,为水稻抗细菌性条斑病新基因鉴定与克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