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8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41.
42.
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病原致病性及品种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敏权 《中国草地》2003,25(1):39-43
用室内试管苗人工接种方法对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的3个致病镰刀菌的致病性及20个苜蓿品种的抗病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的7个分离物、锐顶镰刀菌的4个分离物和半裸镰刀菌的5个分离物都对苜蓿具有致病性,但致病性有差异;20个苜蓿品种幼苗测定,各品种对根和根颈腐烂病的抗性间存在差异,其中抗性较强的有维拉(Verla)、德福(Derful)、巨人201(Ameristand201)、草原2号(Caoyuan2)、塞物(Sitel)、阿尔冈金(Algongum)、图牧2号(Tumu2)、甘农2号(Gannong2)。  相似文献   
43.
紫花苜蓿品种白粉病田间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田间自然接种技术,用田间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为指标,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9个紫花苜蓿品种白粉病抗病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苜蓿品种的白粉病抗性非着显著差异。庆阳苜蓿、阿尔冈金、巨人201、金皇后等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德宝、德福、赛特、牧歌401、三德利等品种田间抗病性较差。  相似文献   
44.
定西地区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对定西九华沟两年生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的156个样品分离鉴定,幼苗接种致病性测定采用Booth的分类标准和系统,确认发生在甘肃中部干旱定西地区的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的优势病原菌为三种镰刀菌,即尖孢镰刀菌、锐顶镰刀菌和半裸镰刀菌,其中锐顶镰刀菌和半裸镰刀菌是中国苜蓿上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45.
为了明确豇豆受到根结线虫侵染后所引起的植株叶片和根系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在盆栽条件下,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测试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对豇豆叶部和根系部分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后,病根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高于健康根,而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低于健康根。同时,受根结线虫侵染,病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的含量均高于健康叶片,而过氧化物酶活性低于健康叶片。  相似文献   
46.
甘肃高寒阴湿区豌豆根腐镰刀菌种群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高寒阴湿区豌豆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原有5种,即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茄病镰刀菌蓝色变种(Fusarium sola-ni var.coeruleum)、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emitec-tum)、单隔镰刀菌(Fusarium dimerum)、拟丝孢镰刀菌(Fusarium trichothecioides)。茄病镰刀菌致病性最强,拟丝孢镰刀菌和茄病镰刀菌蓝色变种次之,半裸镰刀菌和单隔镰刀菌的致病性较弱。其中半裸镰刀菌、单隔镰刀菌、拟丝孢镰刀菌是中国豌豆病原菌上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4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17个苜缩品种在人工接种和不接种病原尖孢镰刀力的情况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并探讨了同工酶与品种抗病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论接菌与否,过氧化物同工酶的谱带数、最大迁移率以及同工酶活性在苜蓿品种幼苗根部均存在较大差异,且接菌处理后与对照间也存在明显不同;从同工酶的酶带数和最大迁移率来看,与品种对根和根颈腐烂病抗性间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而且在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之间也没有规律性变化;但从同工酶活性的变化上分析发现,幼苗根部接菌后同工酶活性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48.
在自然接种条件下,通过监测田间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研究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少免耕措施对小麦白粉病的影响.6种少免耕措施分别是:传统耕作不覆盖(CK);免耕麦草覆盖;传统耕作秸秆还田;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免耕不覆盖;免耕地膜覆盖.结果表明:在6种不同少免耕处理中,传统耕作不覆盖(CK)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高于其它处理,而产量均低于其它处理.其中,传统耕作不覆盖处理田块中小麦白粉病的发病率为76.22%,病情指数为36.86,产量为1 416.05 kg/hm2.免耕地膜覆盖处理田块小麦白粉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最低,分别为59.25%、24.08;而产量最高,达到2 081.06 kg/hm2.因此,免耕地膜覆盖耕作技术,能有效降低小麦白粉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49.
为解决兰州百合连作障碍所引起的一系列土壤问题,并为枯萎病等土传病害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本研究从健康兰州百合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防病促生菌140株,其中有拮抗能力菌81株,溶有机磷菌102株,溶无机磷菌82株,固氮菌118株,解钾菌32株。通过定量测定,选取功能优良的菌株若干,随机组合发酵后测定各组合拮抗、溶磷、固氮及解钾性能,得到5组优良组合(BP1~BP5),经Topsis综合分析得知组合BP5性能最优。对组合BP5所涉及的4株进行鉴定,JK21为耐寒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rigoritolerans,JK22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N11、M40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以BP5制作菌剂,测定其防病促生能力发现,菌剂防效良好,在68%以上;百合产量提升,单株总小鳞茎鲜重比对照组(CK)增加40 g左右;百合品质提升,可溶性糖、还原糖、粗蛋白、粗脂肪、Vc和flavone含量均升高,粗灰分和粗纤维的含量降低;土壤质量得到改善,速效钾、碱解氮、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升高显著,根际土壤中固氮基因、好氧自生固氮菌和厌氧自生固氮菌含量均显著增高。以上结果表明:菌剂BP5组合,能够解决百合连做障碍,改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50.
黄瓜离体子叶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份不同生态型黄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外植体类型、激素配比和基因型对黄瓜离体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外植体材料形成愈伤组织的难易程度依次为子叶下胚轴根尖。3份不同生态型黄瓜品种均在M10(MS+1.5mg/L 6-BA+2.0mg/L AgNO3)培养基上表现出较高的不定芽再生诱导率,欧洲温室型黄瓜品种"优秀"为最佳基因型,在M10培养基上再生频率为14.71%,平均每外植体再生芽数为2.0,S2(MS+0.1mg/L 6-BA)培养基能明显促进不定芽的伸长,MS培养基添加0.15mg/L IBA可以使再生植株生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