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7篇
  1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1.
为了解热带山地雨林主要树种苗期构筑型特征 ,笔者综合考虑树种在热带山地雨林群落中的重要性、林窗更新进程中的作用及苗圃出苗情况后 ,2 0 0 2年 7— 8月在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东二保护站苗圃选择了热带山地雨林中 2 0种主要树木的幼苗 ,分不同苗龄进行了构筑型特征系统观测 .对苗龄≤ 3个月和 3个月 <苗龄≤ 12个月的幼苗 ,采用了不同的指标体系进行研究 .对比了幼苗的构筑型特征 ,并讨论了构筑型与生态对策、群落结构的关系 .结果表明 :大多数热带树木幼苗萌发方式为子叶出土、子叶叶状对生 ;初生叶多为互生 ,其次为对生、轮生 ;分枝角度中 30°和 6 0°居多 ,其次为 4 5°、75°;幼苗枝下高与树高之间符合指数函数关系 ,而树高与基径之间符合幂函数关系 ;Rauh型、Massart型树木通常采取K对策 ,Leeuwenberg型、Attims型树木通常采取r对策 ,Roux型采取r对策或K对策 ,Aubreville型的生态对策在二者之间 .  相似文献   
12.
利用超声波法提取大豆异黄酮,结合三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含量,对大豆异黄酮提取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获得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乙醇浓度50%、提取时间30 min,提取2次;并用三波长法测定24个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发现品种间异黄酮含量有显著差异,其中吉林32和吉林35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0.292%...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区蒙古栎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北京地区蒙古栎林主要分布区的野外实地调查为基础,在完备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和应用性原则指导下,采用复合结构功能指标法,整合蒙古栎林研究的新成果,结合北京地区自然条件和森林植被的具体情况,以生物多样性指标为主,结合活力,恢复力和土壤指标,建立了评价蒙古栎林健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对研究区域的蒙古栎林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蒙古栎林的合理健康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植物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用38个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的群落样方调查数据和环境数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CCA分析和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植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共记录植物12科29属36种,以藜科、柽柳科、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红砂分布频率最大,该地区植物生活型主要为灌木和草本;2)该区域不同优势群落外貌特征不同,在植株密度上存在极显著差异(P < 0.01),在植被盖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 < 0.05),但各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香农指数无明显差异;3)经过CCA分析,年平均降水量显著影响该区域植物物种分布;4)该地区群落结构主要受土壤因子、气候因子、生物因子共同影响,三者的解释率达到51.68%,其中土壤因子的单独解释率最高,达到25.36%,剩余48.91%未解释部分说明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着该区域植物群落结构。总而言之,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植物多样性水平低,群落结构简单,其植物多样性主要受土壤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该文针对林业高校研究型大学建设对教学的要求,结合林学类专业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研建,以"保护生物学"课程为例,探讨了专业课研究型教学的课程理论体系建设、教学理念和方法、实习基地建设与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模式。特别是在教学方法方面提出了适合研究型教学的"典型案例授课法"及其"4步曲模式"。  相似文献   
16.
人为干扰对额济纳胡杨林群落组成及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额济纳绿洲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一道强大的生态防线。但由于水资源匮乏和人为干扰影响,绿洲中胡杨林已严重退化。我们认为人为干扰会对胡杨群落的组成和更新造成影响。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从人为干扰角度对额济纳不同地区胡杨群落进行了分类和排序。结果表明:人为干扰会影响群落林下物种多样性和根孽幼苗生长情况;林下物种多样性主要受旅游干扰影响,并与总干扰强度的关系遵循"中度干扰假说";根孽幼苗生长情况与放牧干扰呈负相关,当根孽幼苗数多的时候,一定程度上能够抵御外界干扰对其生长状况的影响;适度的人为干扰可以增加物种多样性,但要保证胡杨林的繁殖更新,需要以消除放牧干扰影响为前提。  相似文献   
17.
土壤水分动态对胡杨幼苗生长分配策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土壤水分对幼苗地上及地下部分生长及其分配策略是阐明自然生境中胡杨种子更新困难以及人工培育成活率低的重要途径。本文以2年生胡杨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不同土壤水分处理试验,监测幼苗地上部分生长指标(地径、冠幅、株高、叶片数)以及地下部分生长指标(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单位平方米土壤总根长、总根体积),分析不同水分处理及水分梯度对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胡杨幼苗地上部分的生长,在连续给水处理时,25%含水量更有利于地上部分的生长;而断续给水处理时,最适土壤含水量为30%;胡杨幼苗地下部分生长在不同给水处理下存在显著差别,而25%的含水量要显著区别于其他水分梯度,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后,断续给水比连续给水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且水分梯度在20%~25%之间最有利于根系生物量的积累,地下生物量的积累大于地上生物量,这种地上与地下生长权衡作用有利于幼苗纵向生长的养分、水分获取。在根系构型方面,在土壤水分条件好的情况下则有利于幼苗根系的横向扩展。   相似文献   
18.
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e.)是我国东北区东部原始森林的优势林木和重要用材树种。解放以来,红松林的采伐有力地支援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目前,皆伐迹地人工更新的大面积红松幼林,业已茁壮成长起来。如何通过撫育管理,使之达到优质、速生、高产,是当前生产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红松生长和生态特性的了  相似文献   
19.
李景文  陆妍玲  叶良松  殷敏 《土壤》2014,46(4):607-612
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了土地环境的空间、时间和属性特征,依据土地环境立体连续三维空间的特性,以"天–地–生"模式为研究框架,通过面向对象信息抽象方法,进行对象化土地环境天地生要素的时空逻辑关系和模型构建方法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改进的土地环境天地生要素动态度运算和GIS时空叠置分析方法,探索基于"天–地–生"模式的土地环境演变的等级、速度、强度和形态等时空特征,实现了土地环境时空演变过程中天地生要素分析功能,为区域土地环境时空数据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采用6个高产品种(中晚熟和中熟品种各3个),从1996年到2005年进行了10 a产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6个品种10 a总平均产量为2 974kg/hm2。最高产品种为平安8,平均产量为3 189kg/hm2;最低产品种为长农5,平均产量为2 785kg/hm2,最高比最低增产14.5%。吉豆3和九农21的平均产量也超过3 000kg/hm2。3个中晚熟品种的平均产量较中熟品种高5.7%。以6个品种的年平均产量为依据,划分了年成:2004年为丰年,产量为3 790kg/hm2;1997和2000年为灾年,产量为2 260kg/hm2;2005年为欠年,产量为2 585kg/hm2;其余6年为平年,产量为3 140kg/hm2。中晚熟品种较中熟品种稳产性好,变动指数平均小8.4%。平安8和吉豆3的稳产性最好,变动指数分别为42.9%和48.4%。从分析不同年份组合与10 a数据评价结果的比较得出:准确评价品种稳产性的最少年限为9 a。对大豆生产田单产低、作物品种适应性差异、品种的适应性与稳产性的关系等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