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1篇
  11篇
综合类   141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81.
银白色的茎杆上长着圆扇型银色叶片——每个小型叶片宽2-3cm、长1-2cm.  相似文献   
282.
为揭示虎头兰与共生的菌根真菌间的相互作用,应用细胞化学的方法定位研究了虎头兰菌根中入侵的菌丝被消化过程的酸性磷酸酶(AcPase)活性变化,结果表明:AcPase反应出现在虎头兰菌根皮层细胞的细胞壁和膜系统上.在菌根真菌侵入虎头兰根部细胞,入侵菌丝被溶酶体包围并消解,直到被消解成空腔或彻底解体,最后溶酶体也随之消失的过程中,虎头兰细胞内的细胞壁、胞间隙、细胞膜、胞间连丝等处AcPase的活性呈现由高到低,最后完全消失的变化;在溶酶体和菌丝细胞上AcPase的活性则表现出由低到高,然后又逐渐降低直至完全消失.被菌丝侵入的虎头兰细胞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细胞壁严重扭曲变形,线粒体、叶绿体及大量小液泡等细胞器消失,细胞核变形逐渐降解直至消失;溶酶体大量出现并包围和消解菌丝细胞,菌丝细胞被彻底消化,溶酶体消失;细胞内又重新出现线粒体、液泡、更新核等细胞器,更新核还可不断的进行有丝分裂.   相似文献   
283.
参考品种纪念品系列(Souvenir Series)小丑系列(Jester Series)栽培参数单位种子数量:3300~3500粒/g发芽适温:21~24℃发芽天数:10~14天栽培适温:10~15℃  相似文献   
284.
为筛选对水稻纹枯病具有生防潜力的木霉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不同植物根际土样中分离纯化出20株木霉菌菌株。通过室内平板对峙培养试验,发现D1菌株及其发酵浓缩液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抑菌率达分别达到了80.82%和69.55%。D1菌株对水稻安全,比对照增产27.41%;D1菌株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范围为51.09%~70.64%。先用D1菌株处理24 h后接种纹枯病菌的防效最高,其次是纹枯病菌和D1菌株同时处理,先接病菌24 h后再用D1菌株处理的防效最低。说明D1菌株对纹枯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预防效果优于治疗。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初步鉴定D1菌株为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D1菌株与辣椒炭疽病菌等8种作物病原菌真菌对峙培养,对它们的生长抑菌率在63.03%~95.18%。在20~30 ℃和pH 4~5时D1菌株对纹枯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5种杀菌剂对D1菌株的菌丝生长毒力不同,EC50值为0.042~384.24 mg·L-1,在田间常用水平下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抑菌率为75.8%~100%。研究结果为水稻纹枯病的无公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5.
为了探讨不同钾肥水平对微型薯直播繁育原种的影响,为原种繁育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依据,于2011年进行不同钾肥水平繁育原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钾肥能显著提高原种的产量、单位面积30~90 g块茎的数量和重量及所占的比例。当K2SO4施用量为600 kg/hm2(K2O 300 kg/hm2)时,原种的繁殖效果最好,原种产量最高,单位面积30~90 g块茎的数量和比例、30~90 g块茎重量和比例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