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31篇
  5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1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陕西省白菜型油菜核心种质的初步构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UPGMA法对199个陕西省白菜型油菜品种的15个性状进行形状标记聚类分析,并将淘汰后保留的29个品种作RAPD标记分析和聚类分析。通过比较RAPD标记和形态标记差异,以28个品种初步建立了陕西省白菜型油菜核心种质。研究结果表明,形态标记与分子标记所揭示的遗传差异并不总是一致的,形态标记与分子标记相结合构建作物核心种质资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2.
本文在总结杂交油菜秦油二号制种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了制种的环境系、亲本系、媒介系三个系统的概念、内容和关系,并根据近年来秦油二号栽培技术研究的进展,对其施肥、播期、密度、培土防冻、提高恢复率和结实率措施等提出了一些具体指标和要求。抓好制种的三个系统,贯彻好这些栽培措施,必能有效地提高制种的产量与质量和大田的秦油二号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83.
试验通过“室内催芽+覆盖地膜” 这一全新促早熟栽培模式,使甘蓝型油菜在12月8日晚播的情况下达到与正常播期油菜的开花、成熟相一致的效果,较好地解决南方育苗移栽油菜区在播栽期因多雨、低温、寡照天气而导致严重缺苗甚至无苗问题,既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的经济损失,又可保证“油菜花节”的顺利举办。  相似文献   
84.
通过近几年对油菜品种秦优33的制种,总结出了一套适宜陕西关中和陕南地区秦优33的制种技术,包括制种基地的选择、育苗与播种、去杂、摘顶、化学杀雄、田间管理、辅助授粉、砍除父本、收获等.这套技术的实施对提高杂交油菜秦优33的制种质量和产量,满足大面积生产用种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以20118A不育系和临保系与22个油菜品种(系)杂交测交后代为材料, 采用经典遗传学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 验证该不育系统遗传控制体系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 探索利用连锁共显性标记筛选两型系和临保系基因型的高效性和准确率。研究表明, 6个品种(系)与20118A测交产生的F2世代, 所有组合可育株∶不育株均符合3∶1或13∶3分离规律, 而与20118A-TAM杂交产生的6个F2中1个呈13∶3分离, 其余均为全可育, 育性符合1对隐性不育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互作控制的遗传模式; 进而采取反向验证方法, 从1 059个F2分离单株中, 用新发展的Bnms3/Bnrf连锁共显性标记跟踪选择, 直接获得临保系(ms3ms3rfrf)、纯合不育株(ms3ms3RfRf)和两型系可育株(Ms3ms3RfRf) 70、69和135株, 经测交或互交验证, 准确率均达95%以上; 根据20个测交品种的后代分离, BnRf位点上只出现Rf和rf两个等位基因, 推测第3个等位基因存在的频率很低, 基本可以根据两基因各2等位基因互作原理开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86.
多室油菜具有多室多粒的特性。本文概述了油菜的多室性状,从芥菜型、白菜型和甘蓝型多室油菜三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多室油菜的形态和遗传研究进行了综述,对多室油菜研究中存在心皮数目、多室性状的嵌合性和起源进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多室油菜在高产、抗裂角性及果实发育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油菜多室性状对丰富和充实油菜花器和角果的形态建成理论以及探讨其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多室油菜的开发,也对丰富和充实油菜种质资源以及油菜的高产育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7.
【目的】分析甘蓝杂交种纯度的SSR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与田间形态学鉴定结果的一致性,寻找一种快速、准确鉴定甘蓝杂交种纯度的方法。【方法】选用SSR分子标记,筛选杂交种具有父母本互补带型的引物,用其鉴定“秦甘50”杂交种的纯度,并与田间常规鉴定结果的一致性进行比较。【结果】300对SSR分子标记引物中,有1对引物SQ1019对“秦甘50”杂交种表现为父母本互补带型;利用引物SQ1019标记鉴定“秦甘50”大田杂交种的纯度为96.3%;“秦甘50”大田杂交种经田间鉴定纯度为96.0%,2种鉴定结果的一致性高达99.7%。【结论】SQ1019是SSR分子标记“秦甘50”杂交种的特异引物,SSR分子标记是一种快速、准确鉴定“秦甘50”杂交种纯度的方法,其结果与田间常规鉴定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88.
首次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内标法测定油菜种子中硫代葡萄糖苷(glucosinolate)的方法。以丙烯基硫代葡萄糖苷(sinigrin)为内标,以φ=20%乙腈-水为流动相,采用C18柱(2.1mm×50mm填料1.7μm),流速0.3mL/min,线性梯度洗脱,229nm检测;内标溶液浓度为0.15~2.5mmol/L时,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r=0.999 53;该方法最低检测限(S/N=3)为1.0μmol/L,最低定量限(S/N=10)为5.0μmol/L,回收率为98.54%~101.71%。该方法测定结果与国标规定的HPLC法测定结果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经应用验证,该方法结果准确、快速,能满足油菜种子中硫代葡萄糖苷的测定需求,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9.
对3对候选引物SR85、SR332、SR407所扩增的秦优33杂交种及其父母亲本的DNA-SSR片段进行琼脂糖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两种电泳检测结果比较表明,(1)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后,3对候选引物对杂交种所扩增的SSR条带均为父母亲本条带的互补.其中引物SR332所获的两条互补条带的迁移率相差大,电泳图谱能清晰鉴别出父本、母本及杂种植株.引物SR85和SR407杂交种的互补条带迁移率相近,在鉴定中易出现人为误差.(2)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后,引物SR332所扩增条带未能区别杂交种与父本植株.引物SR85和SR407对杂交种所扩增的条带均为父母亲本所扩增条带的互补,相互差异显著,条带清晰稳定.可见,琼脂糖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都是SSR技术鉴定种子纯度的有效途径,种子纯度分析应根据区别材料的遗传关系和引物分析表现来选择不同的电泳介质.  相似文献   
90.
核盘菌对油菜、向日葵和大豆的侵染及其致病性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从陕西大荔采集的油菜及其后茬向日葵上的核盘菌和从新疆阿勒泰的向日葵上采集的核盘菌样品进行单菌核分离、培养和纯化,比较其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重、菌落形态、致病力强弱及菌株的草酸累积等,将两地的核盘菌分成A、B、C三种类型,其中A类来源于陕西大荔的油菜和向日葵,B、C类来源于新疆阿勒泰的向日葵。不同类型核盘菌对于不同寄主的致病力存在着分化现象,A、B类菌株生长正常、菌落均匀旺盛,B类对油菜、向日葵和大豆的致病力较强,草酸产量较高;而A类仅对油菜和向日葵的致病力较强对大豆的致病力很弱,但草酸产量最高。C类菌株生长异常,菌落稀疏不均匀,对3种作物的致病力均弱,草酸产量较低。2001年田问调查亦表明:A类菌株可导致油菜、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但未见其使大豆致病,由此提出油菜茬后,不宜种植向日葵,二者应与小麦、玉米等实行较长周期的轮作。本文也同时对各菌株进行了RAPD分析和菌丝体亲和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间的遗传多样性表现丰富但未发现与其致病性分化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