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31篇
  5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1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为了加速甘蓝型油菜高亚麻酸杂交育种进程。以高亚麻酸油菜种质为试验材料,采用快速选育方法进行油菜高亚麻酸CMS及保持系的选育。结果表明:选育周期从5~6年缩短为4年,亚麻酸含量由11.85%提升至16.96%,含油量由45.0%提升至48.8%,单株亚麻酸产出量由0.98 g提升至1.53 g。与原CMS(陕6A)相比,“YM-1A”的含油量、单株产量、亚麻酸含量、异交结实系数、单株亚麻酸产量分别提高8.45%、4.49%、59.43%、12.8%、80.65%;而自交结实系数降低56.86%。因不育性、农艺、品质等性状显著提高,YM-1A在甘蓝型油菜高亚麻酸杂交育种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
油菜茎象甲(Ceuthorhynchus asper Roel) 是中国西北地区油菜的主要害虫,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越冬。发生规律因地区、生态条件或当地小气候不同而差异较大,不同油菜种植区及其所处地理海拔不同,其消长规律也不相同;同一地区阳坡地带发生较早,其次是平川和阴坡地。在冬油菜区,油菜茎象甲成虫于2月至3月上中旬陆续出土活动,2月中旬至3月下旬产卵为害,其成虫均有越夏越冬习性。在春油菜区,油菜茎象甲成虫于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出土活动,5月中下旬交尾产卵,其蛹羽化为成虫后因气候冷凉大多不经过越夏,而是活动一段时期后直接越冬。对茎象甲的防治应掌握其活动消长规律,抓好关键时期采用化学和农业防治措施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93.
秦优 797 是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培育的油菜新品种,于 2022 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22)610248。该品种株高 164.6cm,1 次分枝数 6.8 个,单株有效角果数 229.4 个,每角粒数 23.1 粒,千粒重 4.28g,含油量 48.1%,芥酸含量 0.01%,硫苷含量 22.86μmol/g(饼),系双低优质油菜新品种。一般产量 250kg/667m2 左右,高产田产量可达 300kg/667m 2 以上;为促进品种推广,研究制定出秦优 797 高产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品种优势,促进油菜产业稳定和绿色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94.
针对当前社会上对植物转基因技术存在的偏见,通过对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国内外应用状况的系统介绍,以及对当代社会和农业发展概况和存在问题的详细论述,探讨了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的安全性、世界各国对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植物的态度以及植物转基因技术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关系,由此认为植物转基因技术对消除人类饥饿与贫困、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并对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
甘蓝型油菜紧凑型和松散型杂种一代分枝性状的遗传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分枝性状为研究对象,以紧凑型和松散型两类品种为杂交亲本进行正反交,试验结果表明紧凑型×松散型、松散型×紧凑型F1所考察的9个农艺性状均表现出显著的平均优势和一定的超亲优势;超亲优势中分枝的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等产量因素差异显著;同时还现分枝角果数的增加首先是分枝长度的增加,其次才是分枝数的增多.在分枝角度上组合正反交无差异,且F1表现双亲平均值并趋向紧凑型,这不仅有利于开展紧凑型优良株型的杂种优势育种,而且为其研究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
以同源保持系(M)为对照,研究了3套甘蓝型油菜化学诱导型雄性不育系(CIMS)与同核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花期-角期形态和产量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蕾薹期和初花期2次喷化学杂交剂SX-1后,CIMS叶面积缩小.CIMS株高在盛花期前比M系低,此后两者差距逐步缩小.CIMS的花蕾变轻变小,雄蕊缩短.CIMS的角果形状与M系无差别.CIMS的分枝部位、主花序长、主序角果数比M系低,而分枝数则增多.CIMS的根重和生物学产量更高,经济系数低,根冠比与M系无差异.在自然和人工授粉条件下CIMS与M系的结实性都无差别.与CMS相比,花期CIMS叶面积较小,株高在盛花期前比CMS低,差距而后加大.角果的长和宽、单个角果皮表面积和角果数均比CMS高,单株角果皮面积较小.分枝部位、分枝数、分枝角果数、主花序长比CMS低,而主花序角果数、主花序结角密度、主花序角果占全株角果数比例高.与CMS相比,CIMS的经济系数高,而生物学产量、根重和根冠比较低.综合CIMS和CMS系统的优势,认为培育“CIMS+ CMS”复合型授粉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不同地区种质资源在农艺性状上的遗传多样性,对来自国内318份油菜种质资源品种(系)的9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潜力,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有效分枝高度,为0.555296;其次是一次有效分枝数,为0.450183;变异系数最小的是千粒重,为0.157786。在不同省份所提供的种质资源中,各性状平均值差异显著,而且不同省份的品种同一性状的变幅也不同;主花絮有效长度较长和有效角果数较多的品种主要出现在株高为160~179 cm的品种中;探索了初花期与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关系,并评价推荐了部分优良种质资源供育种应用。  相似文献   
98.
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产量及品质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甘蓝型油菜育种材料的遗传效应,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及AD模型对11个甘蓝型油菜育种材料及其杂种后代的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个主要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品质性状的遗传率明显高于单株产量的遗传率;4个性状的杂种F1和F2代平均优势表现较好,而超亲优势表现普遍较差;品质性状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但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较差;所有亲本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差异明显,选用适合亲本可实现对特定目标性状的有效改良。  相似文献   
99.
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陕2A、保持系陕2B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波里马A、保持系波里B,进行核质置换,再与3个不同品质的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不育核质效应对杂种F1的影响,比较陕2A和波里马A核质效应的异同。结果表明:杂种F1的农艺性状是由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控制的,而以加性效应为主;雄性不育的核质效果对杂种F1有重要影响;雄性不育细胞核的遗传效应极显著地大于细胞质;陕2A的细胞核和核质遗传效应极显著地优于波里马A,细胞质遗传效应在一些农艺性状上也显著优于波里马A  相似文献   
100.
甘蓝型杂交油菜抗裂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2个油菜杂交组合的抗裂角性及其相关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杂交组合多为易裂角型,抗裂角性与角果长度呈极显著相关;与角果宽度,每果粒数及千粒重均呈角相关,利用遗传育种手段,打破基因连锁可能是选育既抗裂角又高产的杂交组合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