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4篇
  1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3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SSR标记技术对小麦农家品种和尚麦中的抗条锈病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筛选.在290对微卫星引物中,发现引物Xwmc216,Xgdm126,Xgwm153,Xbarc188和Xbarc81在抗亲、感亲和抗池、感池之间有差异.群体验证的结果表明,Xwmc216,Xgdm126,Xgwm153,Xbarc J88和Xbarc81与和尚麦中抗病基因连锁,基因和标记之间的顺序为着丝点-Xwmc216-YrHe-Xgdm126-Xgwm 153-Xbarc J88-Xbarc81,遗传距离依次为25.7,14.7,18.4,3.7和5.4 cM.根据SSR标记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将和尚麦中所含有的抗病基因定位于1B染色体长臂上.根据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与抗病谱分析,认为该基因可能是1个新的抗条锈基因.暂定名为yrHe.  相似文献   
72.
花生根部主要土传真菌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由于花生生产上抗病品种较少、种子管理调运不规范,种植制度不合理,栽培管理粗放,发病后又缺乏有效防治,导致生产上花生根部的土传真菌病害发生严重,并有逐年加重趋势。鉴于此,本文较为全面地综述了花生根部真菌病害的研究现状,主要从发生危害,识别特征,发生规律,重发原因及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生产上识别,防治该类病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
不同玉米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田间自然病圃对19个河南省主栽玉米品种进行了抗南方锈病比较。结果表明:玉米品种间对南方锈病抗性差异明显,其中鲁单981、蠡玉16、DH601抗性较强;郑单958、鲁单9002、粟玉2号对锈病抗性较差;其余玉米品种对锈病的抗性水平居中间类型。  相似文献   
74.
为筛选与小麦黄花叶病毒外壳蛋白(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 coat protein,WYMV-CP)互作的小麦蛋白,构建了小麦茎叶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并从中筛选获得了与WYMV-CP互作的小麦蛋白基因片段。从小麦茎叶中提取小麦总RNA,分离mRNA后,利用GATE-WAY技术将反转录得到的小麦cDNA片段定向转移到目的载体,同源重组反应后成功构建小麦cDNA文库。经检测,小麦cDNA文库的滴度为5.86×106 CFU·mL-1,库容量为2.34×107 CFU,重组率为95.8%。根据NCBI上WYMV-CP开放阅读框信息,构建了诱饵载体pGBK-CP,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获得了若干阳性克隆,共转化试验初步验证了WYMV-CP与PEPCK、PAL等蛋白的互作关系。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成功获得与WYMV-CP互作的小麦蛋白基因片段,为明确WYMV的致病机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5.
在河南省不同地区分离并鉴定33株棉花黄萎病菌分离物,并进行了致病力和粗毒素致萎活性测定。致病力结果表明,河南省棉花黄萎病菌分离物可分为强、中、弱3种致病力类型,分别占48.5%、21.2%、30.3%。河南省同一地区内不同分离物间致病力差异明显。粗毒素致萎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黄萎病菌强致病力分离物分泌的粗毒素对棉苗的致萎力较强,弱致病力分离物分泌的粗毒素对棉苗的致萎力较弱,强、中、弱3种致病力类型分离物在72h时对棉苗的平均致萎指数分别为63.82、52.38、45.83。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不同分离物粗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黄萎病菌分离物分泌的粗蛋白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且与其所致的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6.
不同种子处理剂对棉苗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及促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棉区分布很广,已发现的棉苗病害有20余种,北方棉区危害最严重的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等。发病率一般为20%~30%,严重时达50%~90%。尤其在多雨、阴湿、低温或冷暖气候剧烈反复时最易发生,且往往是混合并发,成灾较多。轻的引起僵苗、病苗,重的导致烂芽、烂根,叶枯茎腐,缺苗断垄,甚至成片死亡。苗期主要害虫是蚜虫,造成棉苗皱缩、卷叶,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棉苗枯死。棉花苗期病虫的发生和危害,严重影响棉田高产。种子包衣技术是提高种子质量,预防和防治病虫害的一项先进技术,也是促进种子产业化和标准化、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  相似文献   
77.
不同砧木嫁接对茄子黄萎病防治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鉴定了不同砧木材料对茄子黄萎病的抗性、与茄子的亲合性、嫁接后对茄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抗病砧木嫁接茄子是防治茄子黄萎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不同砧木的抗病性和亲合性存在较大的差异.毛粉802和西粉3号等番茄材料的抗病性最强,有很好的防病增产效果,但亲合性稍差;托鲁巴姆和金理一号的抗病性和亲合性较好,但种子较贵,且发芽率低、出苗慢、幼苗期长.难于管理;赤茄的亲和力和生长势较好,但抗病性稍差;辣椒品种茄门大椒的抗病性好.但亲合性差。没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
小麦近缘属种纹枯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土壤接种法对26份小麦近缘材料、栽培品种及其杂交后代的抗纹枯病性能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小麦近缘植物中存在着丰富的抗纹枯病资源,其中有5份材料表现免疫,他们是节节麦34、峨观草、野燕麦、八倍体小黑麦、六倍体小黑麦;有12份材料表现高抗,他们是斯卑尔脱小麦、峨观草(河南)、圆锥小麦、密穗小麦、二棱大麦、阿比西尼亚小麦、节节麦34×B186、波兰小麦、六棱大麦、硬粒小麦、四棱小麦、茹可夫斯基小麦;有5份材料表现中抗,他们是波斯小麦、东方小麦、节节麦28×冀麦5418、印度圆粒小麦、节节麦28;只有节节麦34×豫麦9号为高度感病。  相似文献   
79.
种子包衣处理技术在花生上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花生种子包衣处理能有效地防治花生苗期病虫害,死苗率比对照(不包衣)降低77.8%~100%,缺穴率降低69.9%~100%;出苗比对照推迟1~2天,出苗率比对照提高2.5%~33.7%。花生种子包衣处理还能明显地促进花生生长,提高花生产量,其百株鲜重和根重分别比对照增加7.2%~54.4%和9.0%~48.3%,产量增加7.2%~32.9%。  相似文献   
80.
河南小麦主要品种纹枯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通过土壤人工接种,采用相对抗病指数法对河南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16个小麦品种的抗纹枯病性能在大田成株期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河南推广的主要小麦品种对纹枯病抗性普遍较差,无免疫和高抗品种,大多数属高感和感病品种,只有豫麦26号,豫麦13号,豫麦19号等少数品种表现中抗,因此应加强抗病品种选育和化学药剂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