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01.
对52份四川甘蓝型油菜地方种和24份四川推广品种作了收获前种子发芽试验,研究了四川 甘蓝型油菜的休眠特性。结果表明四川甘蓝型油莱品种间的休眠期差异达显著水平,抗收获前发芽 资源数量少;地方种与推广品种间发芽指数差异不显著,但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变幅及分布差异达 0.05显著水平,四川甘蓝型油菜推广品种发芽指数的分布较地方种更集中于低和高的范围内;根据 材料发芽进程和发芽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将推广品种聚为三类:第一类为第1天发芽高峰类型,第二 类为第1、2天发芽高峰类型,第三类为抗收获前发芽类型;地方种聚为四类,比推广品种多一种类 型:第1、2天发芽高峰类型。鉴定筛选的四川甘蓝型油菜抗收获前发芽的宝贵资源及其休眠特性,将 为甘蓝型油菜的抗收获前发芽生理研究和育种提供信息和材料。  相似文献   
102.
书虱已成为在四川地区熏蒸后频繁出现且较为难治的储粮害虫,通过对试验仓采取综合防治和硫酰氟熏蒸两种处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实仓应用效果,对提高储粮稳定性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广适性杂交水稻的性状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 45个F1的多点双列杂交试验资料 ,分析了产量等主要性状的稳定性表现 ,并对F1各性状间稳定性表现的联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①不同组合同一性状稳定性表现不一致 ,同一组合的各个性状稳定性表现也不同 ;②性状表现值与性状稳定性无明显关系 ;高产组合的穗长、千粒重应较稳定 ,而穗粒数、穗重及结实率应随环境有较强的调节能力 ;单纯从稳定性看 ,则植株较矮、小穗而千粒重和结实率较高品种 ,产量最稳定 ;③F1大部分性状间稳定性表现呈正相关 ,但多数不显著。穗平着粒、千粒重、着粒密度、穗重 4性状有较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4.
川油81实现了抗病(抗菌核病和病毒病)、高产、双低、高含油量、高多酚、油蔬两用等性状的聚合,具有中抗菌核病、抗病毒病,品质优良,含油量高,丰产性突出,富含多酚,菜油兼丰等优点,该品种2018-2020年参加四川省天府油菜高产试验,平均产量3379.05kg/hm2,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19.43%。全生育期215d,平均株高202.0cm,一次有效分枝数7.1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11.8个,每角粒数15.2粒,千粒重3.97g。种子籽粒芥酸含量0.896%,商品籽硫苷含量25.32μmol/g(饼),含油量49.86%。菜籽毛油总酚含量1906.96mg/kg,canolol含量1616.34mg/kg。菜薹维生素C 1100mg/kg,钙1350mg/kg,锌6.51mg/kg,可溶性糖含量1.83%,氨基酸总量2.71g/100g。该品种于2021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1)510174,是一个极具推广应用前景的突破性多功能品种。  相似文献   
105.
为筛选出适合四川省成都平原区种植且综合生产效益高的油蔬两用甘蓝型油菜品种,并研发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选用‘菜薹-1'(CT-1)、‘菜薹-2'(CT-2)、‘菘蓝油菜1号'(SLYC-1)和‘菘蓝油菜2号'(SLYC-2)4个甘蓝型油蔬两用油菜品种为材料,以‘蓉油18'(RY-18)为对照,研究品种和采摘次数对油菜薹和油菜籽产量、品质及综合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摘薹1次相比,摘薹2次显著降低了菜薹外观品质、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但显著增加了可溶性糖含量。与不摘薹相比,摘薹显著降低了株高。与不摘薹相比,摘薹1次显著增加了单株有效角果数和菜籽产量,而摘薹2次则显著降低。摘薹对油蔬两用油菜籽品质影响不显著。SLYC-2菜薹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综合生产效益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在本试验条件下SLYC-2的菜薹品质和综合生产效益最高,适合在四川省平原区种植。摘薹1次是保证油蔬两用油菜籽产量和综合生产效益的最佳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06.
为了逐步优化浅圆仓氮气气调工艺,节约氮气气调杀虫成本、降低杀虫能耗,采用在浅圆仓粮面上布置4个Φ400 cm、长1000 cm的重力缓释气囊的充氮方法,通过将重力缓释气囊两两相连并与充氮环流管相连的方式,探究在重力缓释气囊的调节下气调期间氮气浓度的变化情况,并进行能耗及成本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空间98%以上的氮气浓度维持天数可增加11 d;一个气调周期可减少1次补气,可降低吨粮能耗0.65 kW·h/t,表明重力缓释气囊可减缓氮气浓度的衰减、延长气调补气周期。  相似文献   
107.
探讨在成都地区气候条件下不同熟期甘蓝型油菜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油菜抗性育种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熟期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茎秆抗折力和菌核病发病率等与产量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果数、每果粒数和茎秆中上部抗折力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中熟品种产量与株高、一次分枝高度、单株有效角果数、茎秆下部和茎秆中下部抗折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早熟和中熟品种主要性状中,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主要性状中,每果粒数对早熟品种产量的间接综合效应最大,中熟品种间接综合效应最大的是茎秆下部抗折力。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主要性状分为抗倒性状、株型性状、产量构成性状和抗病性状等4类性状。中熟品种为产量构成性状、株型性状和抗倒性性状等3类性状。研究表明,在四川省自然气候条件下,无论是早熟品种还是中熟品种选育,应在保证产量性状的同时,加强植株株型、抗倒性和抗病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提高四川油菜生产效益,缓解供需矛盾,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菜团队和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长期开展油菜全程机械化分段收获技术研究,通过品种及配套技术研究形成了“四川省油菜全程机械化分段收获技术”。该技术规范了机械化生产和收获过程,有效降低了油菜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缓解了供需矛盾,保障了“天府菜油”优质原料供应。  相似文献   
109.
针对生产上对优质高产宜机收油菜品种的迫切需求,以川油系列新细胞质不育材料为基础,协同改良优质高产宜机收性状,创制双低优质不育系、恢复系,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育成优质高产宜机收新品种川油71,2021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1)510009。该品种具有综合农艺性状好、双低品质、抗病、抗倒、抗裂角、宜机收等优点,适宜在四川省冬油菜产区秋播种植,川油71的育成及其推广应用对提升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