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42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近红外光谱仪测试四川生态区甘蓝型油菜籽粒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NlRS)测试了46个四川生态区稳定甘蓝型油菜品系籽粒芥酸、硫苷和粗脂肪含量,并将测试结果分别与相应精确测试方法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NlRS法测试甘蓝型油菜籽粒中芥酸、硫苷和粗脂肪含量与气相色谱法测芥酸、液相色谱法测硫苷、索氏抽提法测粗脂肪含量间差异不显著(未达5%显著水平),相关关系极显著(达1%显著水平),其关系可通过线性回归方程表示。说明NlRS法分析甘蓝型油菜籽粒品质快速、高效、结果可靠,可用于甘蓝型油菜大批量育种材料的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22.
高产、双低杂交油菜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中2个高产双低杂交油菜组合(代号为B02、D04)及双低对照种蜀杂6号进行了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及比较,结果表明:在高产双低组合及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与每角粒数、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均为负相关;在高产双低组合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差异达1%显著水平;在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但差异不显著。笔者认为,鉴于每角粒数变幅较小,在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可把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作为四卅双低高产杂交油菜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23.
本实验对新型甘蓝型油菜核不育材料绵7AB-4-2与其姊妹系绵7AB-4—1进行农艺性状差异性及SSR引物上的多态性研究,并对绵7AB-4-2进行不育保持率及其与姊妹系绵7AB-4—1和其它不同来源不育材料进行测交和回交不育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绵7AB-4-2与其姊妹系7AB-4—1的农艺性状在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绵7AB-4-2的可育株自交不育率可达60%以上,而姊妹系绵7AB-4—1的可育株自交不育率25%左右;与姊妹系绵7AB-4—1和其它9个不同来源的不育材料进行测交时,对同类型不育材料可保持不育率达90%以上,回交不育率在80%以上。绵7AB-4-2与姊妹系绵7AB-4-1在SSR引物a2、E10上存在条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4.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reveal the differences in crude fat and glucosinolates between self pollinated seeds and naturally pollinated seeds in Brassica napus in sichuan ecological region. [Method]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method (NIRS) was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quality components in self pollinated seeds and naturally pollinated seeds of 861 shares of Brassica napus from Sichuan ecological region.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via SPSS (statistics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 [Result] The contents of crude fat in the self pollinated seeds were commonly a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aturally pollinated seeds at 0.01 significant level; while the contents of glucosinolates in the self pollinated seeds and the naturally pollinated seeds were in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oth th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and linear regression for the crude fat between the self pollinated seeds and naturally pollinated seeds reached the significant level.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for the contents of crude fat(y1) and glucosinolates(y2) in the naturally pollinated seeds and of crude fat(x1) and glucosinolates(x2) in self pollinated seeds were respectively determined to be y1=16.844+0.614x1 and y2=-0.620+1.017x2. [Conclusion] In Brassica napus breeding, crude fat in naturally pollinated seeds should be emphatically taken into account, meanwhile concurrently considering that in self pollinated seeds; while glucosinolates in both the self pollinated seeds and the naturally pollinated seeds must be simultaneously concerned.  相似文献   
25.
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1991年用甘蓝型油菜双高隐性核不育系绵1AB-1作母本,品872—161—134作父本进行转育,F2代出现不育株进行成对兄妹交,经多代选择,培育出隐性核不育系绵7AB-4(双低)。以其不育系的不育性状为选择目标,从中分离纯化出2个农艺性状无明显差异、育性不同的株系,分别定为绵7AB-4-1和绵7AB-4-2,前者兄妹交和可育株自交的不育率分别为50%和25%,后者分别达到80%和60%。笔者对新材料绵7AB-4-2与其姊妹系绵7AB-4—1的农艺性状和SSR引物多态性进行研究,为其进行分子标记、克隆及进一步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6.
川油33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高产双低杂交新品种,原品种代号为杂-9,不育系为JA8,保持系为JB8,恢复系为JR8。川油33杂交优势强,综合性状好,双低品质优,丰产性突出,产量高,含油量高,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耐)病性强。在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2003年8个试验点平均产量 2350.5 kg/hm2 ,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2.58%(极显著);2004年9个试验点平均产量 2314.5 kg/hm2 ,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 9.98%(极显著)。在2003~2004年度组织五点(成都、绵阳、什邡、南充和内江)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2200.5 kg/hm2,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 16.2%(极显著)。杂交种子芥酸 0.1% ,硫甙 22.89 μmol/g 饼,含油率(干基)40.81% 。商品菜籽芥酸 1.02% ,硫甙 27.82 μmol/g 饼,含油率(干基)39.0%。中抗病毒病和菌核病。平均全生育日数215 d,比CK蜀杂6号早熟1~2d。2004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列为四川省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27.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花药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材料蜀光 6 37S、蜀光 5 70S、蜀光 5 82S ,研究了花粉发育的不同时期、头季稻和再生稻、低温预处理时间、诱导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等 5个方面对花粉愈伤组织的形成与绿苗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孢子发育单核中 ,晚期的花药诱导效果优于其他时期 ;头季稻的愈伤及绿苗诱导率明显高于再生稻 ;低温预处理时间的延长有利于花粉诱导率的提高 ,处理 8d左右达到最高诱导率 ;培养基SK3、NB对大多数材料的诱导效果优于其他培养基 ;增加IAA和少量的 6 -BA对提高分化率有益  相似文献   
28.
高温季节,分别对两个偏高水分玉米仓采用机械通风和谷物冷却两种方式度夏。在6~9月,每月定点定层对两个玉米仓进行混仓扦样,对玉米的粮温、水分、脂肪酸值、不完善粒、呕吐毒素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采用谷物冷却的玉米水分损耗小,粮温较低,质量和储存品质较好,为玉米出库优质优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
对52份四川甘蓝型油菜地方种和24份四川推广品种作了收获前种子发芽试验,研究了四川甘蓝型油菜的休眠特性。结果表明四川甘蓝型油菜品种间的休眠期差异达显著水平,抗收获前发芽资源数量少;地方种与推广品种间发芽指数差异不显著,但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变幅及分布差异达0.05显著水平,四川甘蓝型油菜推广品种发芽指数的分布较地方种更集中于低和高的范围内;根据材料发芽进程和发芽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将推广品种聚为三类:第一类为第1天发芽高峰类型,第二类为第1、2天发芽高峰类型,第三类为抗收获前发芽类型;地方种聚为四类,比推广品种多一种类型:第1、2天发芽高峰类型。鉴定筛选的四川甘蓝型油菜抗收获前发芽的宝贵资源及其休眠特性,将为甘蓝型油菜的抗收获前发芽生理研究和育种提供信息和材料。  相似文献   
30.
对四川省区域试验中2个高产双低油菜杂交组合(代号B02,D04)及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进行了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及比较,结果显示:单株有效角果数与每角粒数、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在高产双低组合B02,D04及蜀杂6号中均为负相关;在高产双低组合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其差异达1%显著水平;在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但贡献差异不显著.因为每角粒数变幅较小,所以现阶段或今后一定时期内,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可作为四川双低、高产超级油菜育种工作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