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农学   41篇
  3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以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为材料,用3个不同60co-γ射线剂量(800Gy,1000Gy,1200Gy)辐射处理材料,研究品种辐射前含油量,芥酸,硫苷和硫等成分的含量与辐射后成苗率的相关性及辐射处理对成苗率和M1,M2植株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辐射前种子芥酸和硫的含量与成苗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且表现为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相关系数增加;含油量与成苗率则呈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表现为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相关系数的负值增加。(2)基因型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成苗率同一剂量辐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3)辐射M1植株与其对照在SSR引物上具有条带上的多态性。(4)辐射M1植株株高、分枝部位、单株角果总数、每株角粒数和单株重量明显低于对照,千粒重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M2植株变异株系分枝部位与对照的差异达到0.01显著水平,明显低于对照,其它性状表现出的规律不明显。(5)国内春性品种最佳辐射剂量是1000~1200Gy,国外冬性较强的品种最佳辐射剂量则为800~1000Gy。  相似文献   
42.
辐射对甘蓝型油菜诱变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以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为材料,用3个不同^60Co-γ射线剂量(800,1000.1200Gy)辐射处理材料,研究辐射对出苗率、成苗率及M1.M2植株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辐射M1植株与其对照在SSR引物上具有条带上的多态性。②基因型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成苗率同一剂量辐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出苗率的差异依材料不同表现不同。③辐射M1植株株高、分枝部位、单株角果总数和单株重量明显低于对照.千粒重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M2植株变异株系分枝部位与对照的差异达到0.01显著水平,明显低于对照,其它性状表现出的规律不明显。④国内春性品种最佳辐射剂量是1000.1200Gy,国外冬性较强的品种最佳辐射剂量则为800~1000Gy。  相似文献   
43.
对65份四川甘蓝型油菜地方种和1份对照种蜀杂6号作了收获前种子发芽试验,研究了四川甘蓝型油菜地方种的休眠特性。结果表明四川甘蓝型油菜地方种间休眠期差异显著,抗收获前发芽资源数量少;根据材料发芽进程和发芽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参试材料被聚为4类:第一类为第1天发芽高峰类型,第二类为第2天发芽高峰类型,第三类为第1、2天发芽高峰类型,第四类为抗收获前发芽类型。本研究显示的甘蓝型油菜地方种的休眠特性和筛选到的抗收获前发芽的宝贵资源,将为甘蓝型油菜的抗收获前发芽生理研究和育种提供信息和材料。  相似文献   
44.
甘蓝型油菜太空诱变后代农艺性状调查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神舟四号”飞船、第十八颗返回式卫星搭载甘蓝型油菜种子及其后代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2个搭载品系种子的出苗率、存苗率、结实率和植株性状在当代(SP1)与对照相比均没有明显变化;但在SP2代,通过田间观测、室内考种和品质测试,发现出长果、多果、早花、矮杆、大粒等有利变异株,多头茎、主茎短缩等畸形变异株,还有一些芥酸、硫甙、含油率、蛋白质含量发生改变的变异群体。从后代中有可能选择出有利于育种目标的变异单株或群体。  相似文献   
45.
不同来源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验对30份国外引进种、47份四川地方品种、20份推广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从回归系数、简单相关、偏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看,三类材料构成单株产量的关键因素为: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考察的6个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贡献组成在三类材料中不同。推广品种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这三个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间接影响远大于株高、有效分枝部位、一次有效分枝数;国外引进种中各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间接影响差异较推广品种中小;地方品种中除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间接影响较大外,株高、有效分枝部位、一次有效分枝数通过与其它性状相互作用,也很大程度上对单株产量起了作用。以上结果表明这三类材料遗传背景差异较大,在产量育种中,可针对育种材料的产量限制因素,合理选用不同遗传背景的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46.
中国西南地区芥菜型油菜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中国西南地区丰富的芥菜型油菜资源遗传多样性,为芥菜型油菜资源的保护和育种利用提供有益的数据。【方法】选取以西南地区为主的73份芥菜型油菜资源,分别进行14个随机引物RAPD标记多态性分析结果的聚类分析和15个主要植物学性状量测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RAPD标记多态性分析结果的聚类分析显示为3大类,共15个亚类:四川盆地资源为第1大类,含川东、川南、川北和重庆来源等6个亚类;盆周及盆周高原和云南部分资源为第2大类,分川东南、川西南和川西北来源等4个亚类;云贵高原及长江两岸为第3大类,以贵州、云南来源的资源为主,分贵阳周边、金沙江流域和云南中部来源等5个亚类。植物学性状量测数据的聚类分析显示为4大类,共14个亚类:第1大类以川东南、重庆和云南来源的资源为主,分3个亚类;第2大类以川南、川北、云南和贵州来源的资源为主,分4个亚类;第3大类以贵州、四川来源的资源为主,分4个亚类;第4大类以川西北来源的资源为主,含3个亚类。【结论】西南地区芥菜型油菜资源间差异明显,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标记多态性分析结果和植物学性状量测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分类主要遵循地域和生态环境规律,可分清芥菜型油菜资源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远近;在分子水平上,分类结果可能更深入和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47.
提高杂交种种子纯度,协调杂交种高产与优质、多抗矛盾,一直是油菜杂交育种的主攻方向。利用笔者研制的NEA胞质雄性不育(NCMS)材料及其恢复材料,通过测交、连续回交、连续自交、杂交,实现三系配套,再经过品质测试、育性鉴定、抗性鉴定和产量比较试验,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高纯度杂交种。川油58为甘蓝型油菜NEA胞质雄性不育高产双低三系杂交新品种,不育系JA1,保持系JB1,恢复系JR2。JA1花朵不育度、不育花朵率及群体不育株率均达100%,不育性稳定彻底,不受环境因素影响,异交结实高,完全不同于现有波里马胞质不育(Pol.CMS)类型。JR2恢复力强,花粉量充足,散粉性好。川油58制种程序简化,制种产量高,杂交种纯度易保证,杂交优势强,综合性状好,品质优,丰产性突出,产量高,含油量高,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耐)病性强,在各级中间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2005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甘蓝型油菜NEA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及其恢复材料实现双低三系配套,不仅保证了杂交种种子纯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高产与优质、多抗的矛盾。  相似文献   
48.
根据已知的拟南芥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BADH1)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从甘蓝型油菜中克隆出油菜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BnBADH-1)全长。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BnBADH-1的cDNA全长1506bp,编码一个包含501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55kD、等电点(pI)为5.16的假定蛋白质;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的同源性分别为90.24%和93.41%。利用片段两端的粘性末端酶切位点BamHⅠ和SacⅠ将cDNA片段连接在真核表达载体pBI121上;PCR鉴定表明,过量表达载体pBI121-BnBADH-1已成功构建,为下一步的基因功能分析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49.
甘蓝型油菜生育期天数与产量构成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四川省大面积推广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各生育期天数与单株产量及产量构成性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营养生长天数和角果成熟天数均与单株产量显著正相关,开花天数与单株产量显著负相关;营养生长天数与每果粒数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千粒重负相关;开花天数与产量构成性状负相关;角果成熟天数与每果粒数及千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但与单株有效角果数负相关.(2)各生育期天数对单株产量的作用主要通过产量构成性状的间接作用形成;生育期性状对每果粒数的作用大小为角果成熟天数>营养生长天数>开花天数;对千粒重的作用效果为角果成熟天数>开花天数>营养生长天数.因此,在甘蓝型油菜品种的选育中,在进行产量构成性状选择的同时,辅以生育期天数的选择,充分利用各性状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单株产量以到达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0.
通过实仓试验,对超高大平房仓中常用的粮情测控、机械通风和氮气气调等几种主要储粮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工艺优化,明确了相关工艺参数,解决了超高大平房仓配套储粮技术相关工艺参数不明确造成的仓容浪费问题,技术成果对承储企业保管人员做好此类仓型的安全储粮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