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6篇
  13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11.
吉优225是江西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杂交晚籼新组合,具有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强等特点。本文介绍了其主要特征特性,同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2.
山西省大同市是我国饲用燕麦的主产区之一,叶部真菌病害已成为限制其生产的主要因素,但目前尚不清楚病害种类及病原。此外,早播燕麦罹患病害产生的侵染源可能增加复种植物病害流行风险,阻碍燕麦可持续生产,迫切需要明确影响早播燕麦病害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鉴于此,利用形态学特征和致病性测定对大同市天镇县的早播饲用燕麦种植田发现的叶部真菌病害进行鉴定,并且分析了收获期病情指数和病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早播饲用燕麦共发现3种由真菌引致的叶部病害,分别为禾谷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ereale)引致的叶枯病,燕麦内脐孺孢(Drechslera avenacea)引致的条斑病和禾柄锈菌燕麦转化型(Puccinia graminis f. sp. avenae)引致的秆锈病。不同种植和管理方式下,饲用燕麦叶枯病、条斑病和秆锈病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病情指数均值分别在1.9~5.6,1.0~6.2和0~0.9。相关性分析表明:喷灌是导致条斑病发病严重的主要因素,豆禾混播能降低饲用燕麦叶枯病的发生程度。此外,土壤速效N和速效K含量也能影响叶枯病和秆锈病的发生。建议牧草种植者在生产饲用燕麦时,采用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模式,推广牧草混播等种植技术,使用低毒高效杀菌剂对早播饲用燕麦进行病害防治,保证饲用燕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3.
近些年,我国的茶叶市场发展的十分迅速,不仅有了全新的运行和管理体制,也广泛地运用了一些信息化手段,如对计算机的科学运用,整体的管理和服务效率有了很大水平的提升。本文主要对茶叶信息化及管理服务的提升途径进行了研究,并从计算机运用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4.
综述了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克隆与定位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几种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抗性基因的应用前景,以及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工程育种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5.
本文报道了紫参(SalviachinensisBenth)、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水稻(OryzaSativeL.)佛手(C、MedicaL.varsarcodactylisSwingle)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染色体研究。结果表明:组培植物茎尖中的分裂相多于根尖。组培植物取材方便、材料丰富、不受生长周期限制,适用范围广。佛手染色体数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6.
为对体细胞克隆马鹿进行遗传鉴定,选取8对在牛中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通过筛选出在清原马鹿中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引物,分别对体细胞克隆清原马鹿、清原马鹿供体细胞、受体清原马鹿进行微卫星分析。结果表明:清原马鹿的HUJ1177、BM888、BM757、IDVGA37、oarFCB304、RM12等6个微卫星位点的PCR扩增产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呈现多态性。经PAGE电泳分析,克隆清原马鹿与供体细胞的微卫星DNA基因型完全相同,而与受体清原马鹿的微卫星基因型明显不同。因此,体细胞克隆清原马鹿基因组来源于供体清原马鹿细胞而与受体无亲缘关系;HUJ1177、BM888、BM757、IDVGA37、oarFCB304、RM12等6个微卫星位点可用于克隆清原马鹿的鉴定。  相似文献   
117.
高鹏  刘琳  刘昀鑫  魏江铭  李瑶  赵祥 《草业科学》2022,38(9):1737-1744
禾谷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ereale)引致的炭疽病是山西晋北地区燕麦(Avena sativa)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但目前尚未开展化学杀菌剂防治燕麦炭疽病的研究.为明确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燕麦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本研究选取6类10种杀菌剂,使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液滴法对其抑菌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丙环唑25%乳油、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对禾谷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0921、0.8774、0.1180和0.0029 mg·L?1;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对禾谷炭疽菌孢子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浓度 ≥0.80 mg·L?1时,孢子萌发抑制率均为100%,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的EC50分别为0.1124、0.1184和0.0059 mg·L?1.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建议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在炭疽病发生前作为保护性杀菌剂使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作为保护和治疗性杀菌剂使用.此外,生产者应及时轮换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化学杀菌剂防控病害,同时改善种植条件,引进和选育抗病品种,保证燕麦的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118.
不同猕猴桃品种RAPD分析及其与抗溃疡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猕猴桃品种的分子生物学试验表明:猕猴桃的DNA浓度在920 μg/mL符合RAPD分析的要求。通过60个随机引物的PCR扩增,报道了6个不同品种和类型猕猴桃种质资源的RAPD多态性,计算了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构建了聚类图,并讨论了其亲缘关系。聚类分析图反映出来源于安徽省主要猕猴桃产区的6个样品可以分为3组,其中抗病与感病的相对较为集中,由此可推断出现这种聚类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它们基因组中有相同的DNA片段。抗病品系都有一条1 458 bp DNA片段,而感病品系均没有该带。故该片段可能与猕猴桃植株抗溃疡病相关。RAPD多态性从分子水平上反映出了猕猴桃种质资源不同品种及不同类型间复杂的遗传背景,为抗病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了依据,也为合成猕猴桃抗溃疡病探针并用于检测猕猴桃抗溃疡病种质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9.
罗布麻具有极强的抗干旱和耐盐碱能力,是治沙造林和改良盐碱地的优良植物;并且其药用价值和纤维价值极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概述罗布麻抗逆性、纤维价值、药用价值、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情况,以期为罗布麻相关研究和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0.
果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