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7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7篇
  13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Gm HAP3-17基因是一个与At HAP3-1同源的转录因子,本研究利用超表达Gm HAP3-17大豆,在模拟干旱条件下以及田间干旱试验下进行了转基因大豆的抗旱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大棚盆栽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转基因大豆H16、H18、H26比野生型大豆WT根系发达,主根长且侧根较多,植株生长状态比对照好,叶片枯萎发生较迟、程度较轻。转基因大豆与野生型相比,MDA含量低,叶片伤害度较轻,叶片含水量较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在田间自然干旱胁迫下,转基因大豆同样表现出较好的生长状况,较低的叶片伤害度和较高的叶片含水量。在自然干旱条件下,与野生型大豆相比,转Gm HAP3-17基因大豆表现为根系发达、扎根深、侧根多,增加了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H26株系的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均比野生型提高明显,表现出了显著的产量优势。上述结果表明:GmHAP3-17基因具有正调控干旱的功能,因而该基因将成为培育抗旱转基因作物的一个有效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02.
翻耕深度对遮阴油菜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长江流域油菜季降雨丰沛,导致该地区光照强度下降,加之密植技术的推广,加剧了个体间对光照的竞争。故光照不足、土壤质地差成为制约该地区油菜高产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耕作深度对遮阴油菜根系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以期为油菜的稳产增收提供理论支撑。【方法】2019—2021年在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试验基地进行裂区试验,品种为主区(湘杂油518,XZY518;浙油50,ZY50),土壤翻耕深度(T5,5 cm;T20,20 cm)为副区,不同光照强度(S0,0%遮阴;S1,30%遮阴)为副副区,研究不同耕作深度下遮阴油菜的土壤养分和理化性质、干物质累积、抗氧化酶活性、根冠生长、养分吸收的变化。【结果】深耕可以促进各层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养分的积累,其中10—20 cm土壤的养分含量增幅最大,为7.5%—42.3%。两种翻耕深度下,遮阴均导致土壤电导率下降,根表面积减少13.3%—36.6%,主根长、根冠比和侧根占比增加,氮素利用率显著下降3.0%—28.4%,根系干重减少,抗氧化酶(POD、SOD、CAT)活性增加。遮阴条件下,翻耕深度的增加,使土壤含水量降幅减小,油菜主根伸长且根表面积增大,根冠比和侧根占比增加,氮素利用率提高,根系的抗氧化酶(POD、SOD)活性增强,干物质积累增多。方差分析表明翻耕深度和遮阴对根系形态、干物质累积、抗氧化酶活、养分利用的互作效应多呈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浅耕和深耕条件下,与正常光照相比,遮阴导致根表面积分别下降24.9%—36.6%、13.3%—19.2%,氮素利用率分别下降10.0%—28.4%、3.0%—23.9%。【结论】弱光胁迫下,深耕通过提高各层土壤养分含量,使油菜主根伸长,侧根占比增加,根表面积增大,同时根系抗氧化酶活力的增强延缓了根系的衰老,使根系养分吸收能力增强,氮素利用率增大,干物质积累量增大,最终促进了油菜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3.
玉米整秆深埋还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西旱地土壤存在"旱、薄、瘦"三大问题,为了探索开深沟、秸秆还田、地膜覆盖技术对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增加玉米产量的作用,在辽宁省凌源市进行了整秆深埋还田起垄覆膜玉米种植试验。试验设整秆深埋还田起垄覆膜和开深沟不埋秸秆起垄覆膜2种模式,通过测定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收获期玉米生育指标和产量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整秆深埋还田起垄覆膜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玉米生长期间的土壤含水量,玉米生长指标显著改善,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04.
探究了KCl对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幼苗抗旱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增施KCl(0.70 g·株-1)显著缓解干旱胁迫下马铃薯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的降低,抑制叶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升高,相对 提高叶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增施KCl还相对提高了马铃薯的株高、基径、单株匍匐茎数量和单株产量,增施氯化钾使干旱胁迫条件下马铃薯植株株高、茎粗、单株匍匐茎数和单株产量分别相对提高6.32%、18.28%、13.75%和29.45%。由此可以认为,在干旱条件下增施氯化钾可通过提高马铃薯幼苗的保水能力,缓解干旱胁迫造成的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并相对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减轻干旱胁迫对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从而显著提高马铃薯幼苗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05.
试验于2003~2004年在凌源市凌北镇进行了亚洲百合间单行单株玉米、亚洲百合间单行双株玉米、亚洲百合间单行双株玉米混芸豆三种组合模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亚洲百合间单行双株玉米混芸豆组合模式效益最高,其次是亚洲百合间单行双株玉米的组合模式,第三是亚洲百合间单行单株玉米的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106.
李真  褚颖 《河南农业》2023,(15):52-53
乡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财税政策的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要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河南省分别从确保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严防死守因灾返贫致贫、有效利用乡村振兴补助金、实施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等多方面共同发力,走好走稳中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路,不断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07.
本文详细介绍了禽流感及其表现症状、传播途径,探讨了预防禽流感的方法,并在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8.
109.
淮北市蜜蜂养殖秋季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从10月份开始天气明显转凉,主要蜜粉源不足,但辅助蜜粉源仍较丰富。蜂群在这一时期的管理,除培养强群蜂、抓住最后蜜源期外,更重要的是为蜂群安全越冬做好准备。因为北方习惯上将秋季管理作为蜂群安全越冬和春季快速繁殖的基础,达到幼蜂多、群势强、食料足、病害少。  相似文献   
110.
李真 《新农业》2013,(12):42
传统的果树种植模式在不断的求新、求变中,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与冲击。本期,笔者为大家介绍一种具有颠覆性意义的新型苹果栽种模式——柱状苹果,看看它如何引领一场苹果栽培模式的"大革命"。集约化的栽培模式:常规的大树冠苹果品种,乔化园每亩栽植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