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7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1篇
  21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有机或无机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土壤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在一些经济快速发展地区耕地土壤中持久性毒害物质已经大量积累,部分农田中重金属(镉、汞、砷等)、农药(滴滴涕  相似文献   
32.
以易感黑斑病甘薯品种“徐薯18”为试验材料, 分别接种分离自石榴、甘薯和芋头的甘薯长喙壳(Ceratocystis fimbriata), 研究其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显示, 非亲和性菌株[分离自石榴的甘薯长喙壳(CQS2)和分离自芋头的甘薯长喙壳(YP1)]和亲和性菌株[分离自甘薯的甘薯长喙壳(SP1)]接种的甘薯块根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与对照处理相比均有升高, 且接种CQS2 和YP1 的处理始终高于接种SP1 的处理; 非亲和性菌株和亲和性菌株接种的甘薯块根MDA 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且接种CQS2 和YP1 的处理在接种25 h 时MDA 含量明显高于接种SP1 的处理, 接种SP1 的处理在接种后期(50 h)的MDA 含量降至与对照相当水平。由此表明: 不同寄主的甘薯长喙壳侵染甘薯块根后, 非亲和性接种菌株(CQS2 和YP1)比亲和性接种菌株(SP1)能增强POD、SOD和CAT 酶活性及诱导较多的MDA, 从而增强病原菌侵染的抗性。  相似文献   
33.
木槿属树种应用与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木槿属树种的分布与生态适应性特点,概述了国内外应用与研究现状,提出了我国对木槿属树种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4.
SRES A2/B2情景下未来黑龙江省积温带格局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模拟SRES A2和B2情景下2021-2050年黑龙江省积温,利用GIS精细划分积温带,并对积温带的移动与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RECIS能较好地模拟黑龙江省生长季气温及积温的空间分布;2021-2050年黑龙江省大部地区≥10℃积温增加300~500℃·d,西部新增2900~3100℃·d积温带(定义为APP),集中在松嫩平原南部;第一积温带大幅北移东扩达8个经度和2个以上纬度,第二积温带主带北移约1.5个纬度,APP、第一和第二积温带面积总和占黑龙江省总面积的50%以上,比基准时段(1961-1990年)增加约42个百分点,区域面积扩大4倍以上;第三积温带主带北移2个以上纬度,第四、五积温带在农区基本消失,第三、四、五、六积温带面积均显著收缩,面积总和占黑龙江省总面积的45%左右,区域缩小一半。研究结果对黑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品种熟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油菜是牙克石市主要栽培的作物,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对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实地调查,并参考国内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整理分析,提出了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应尽量选择夏翻地播种油菜;如选择春秋翻地播种,首先要保证有足够底墒、杂草基数低、整地质量好的地块。选择青杂2号、青杂3号、青杂5号等优良的品种并进行清选和药剂处理;提出了适宜的播种期和最佳密度,合理的肥料配方;田间科学管理措施,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等成套的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此项技术经过在生产上应用,表现出油菜前期长势好、病虫害轻,产量和品质都有明显的提高,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6.
流苏石斛的离体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流苏石斛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快速繁殖研究。结果显示:茎段诱导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2.0mg·L^-1+NAA0.5mg·L-^1+CH0.5g·L^-1,芽的诱导率达58.3%;培养基Ms+BA4.0mg·L^-1+NAA0.5mg·L^-1+CH0.5g·L^-1可促进丛芽的形成,而丛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2.0mg·L^-1+NAA0.2mg·L^-1+CH0.5g·L^-1,增殖系数达6.23;试管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IBA0.5mg·L^-1+NAA0.5mg·L^-1,50d后试管苗生根率可达100%。研究还发现,壮苗的适宜培养基为1/2 MS+BA0.5mg·L^-1+NAA0.1mg·L^-1+CH0.2g·L^-1,丛芽在该培养基上培养75d后,可同时完成增殖与生根程库。  相似文献   
37.
二氧化硫暴露对拟南芥叶片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培养及密闭箱静态熏气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SO2:暴露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diana)叶片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拟南芥暴露于SO214d后,叶面气孔开度变小.浓度10mg·m-3组促进植株生长发育,SOD和CAT活性无明显改变,30mg·m-3SO2组3种酶活性呈诱导性增高,其中POD增幅最大,SO2浓度90 mg·m-3时,CAT活性被抑制,丙二醛(MDA)含量增加,株高、叶片数和叶片面积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叶片出现明显可见伤害.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浓度条件下,拟南芥能够通过调节气孔开放、细胞抗氧化酶活性等使植株适应SO2胁迫,但是高浓度SO2暴露会引起细胞氧化损伤,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8.
生长季降水对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分析寒地水稻洪涝的致灾因子—降水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及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揭示其变化规率,以期水稻生产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气象观测站的降水量、发育期、产量资料及洪涝灾害资料,分析了水稻主产区夏季及关键生育期降水、暴雨量和暴雨日数变化特征,阐述了黑龙江省洪涝灾害的分布规率,分析了降水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71-2016年稻区6-8月降水呈现西部和东部少、中部多的趋势,暴雨日数中西部多,东部少,暴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水稻关键期平均暴雨量为76.2毫米,总体呈小幅上升趋势,暴雨日数中西部多,东部少;1984-2010年黑龙江省洪涝灾害西北、东南、中部偏多,西南、东北偏少,总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且主要发生在夏季。制约黑龙江省各地区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降水阶段各地有所不同,北部主要在7月下旬,西部在7月下旬及9月下旬,南部在5月下旬、6月下旬及9月中旬,中部及东部稻区较为复杂,几乎贯穿整个生长季。  相似文献   
39.
扦插是一种简单并且常用的樱花苗木繁殖方法,喜马拉雅樱花作为一种优秀的樱花种类,关于其扦插繁殖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开展了喜马拉雅樱花的嫩枝扦插试验,主要目的是研究栽培基质和同一枝条不同部位的插穗等因子对喜马拉雅樱花生根率、成活率以及新梢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栽培基质对插穗生根、成活和新梢生长影响显著,以细河沙、珍珠岩(1∶1)为栽培基质插穗平均生根率最高为92.0%,以草炭土、珍珠岩(2∶1)为栽培基质插穗成活率最高,可达到85.3%,插穗在草炭土、珍珠岩(3∶1)基质中新梢生长最快,平均长度可达11.5 cm;插穗部位方面,中部插穗平均生根率和平均成活率最高分别可达97.3%和92.7%。本研究对促进喜马拉雅樱花的规模化繁殖,加速该樱花种类在中国的普及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供电企业在满足社会需要的情况下,想尽各种办法在保证安全供电中,也逐步认识到反违章、窃电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效果并不明显。目前,反违章、窃电工作要真正有效地开展起来,还存在很大的难度,且面临着以下几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