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1篇
林业   300篇
农学   106篇
基础科学   76篇
  74篇
综合类   706篇
农作物   160篇
水产渔业   62篇
畜牧兽医   464篇
园艺   95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与平展型玉米相比,紧凑型玉米具有叶面积系数大、光合势大、干物质积累强度大和灌浆速度快等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源自该品种类型株型紧凑和能耐密植。紧凑型玉米全生育期比平展型玉米多积累372Kg干物质,经济系数高4%,故每亩籽粒产量多167.kg或26.6%。  相似文献   
62.
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68,自引:11,他引:68  
本试验选用本所选育和引进的17个玉米杂交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各杂交种的产量、生育期和综合农艺性状的分析,选出了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的杂交种CX-711、中单9409、CX-649、CX-712、CX-777、CX751等。经过对产量、千粒重、出籽率。穗长、穗粗等11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千粒重(r=0.5411*),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穗粗(r=0.4767),出籽率(r=0.4067)和穗长(r=0.14)与产量的关系呈正相关。性状之间株高与穗位高和茎粗(r=0.8222**,(r=0.7606**)、穗长与行粒数(r=0.7065**)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指出提高千粒重,增加穗粗和穗长,提高出籽率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3.
针对藠头(Allium chinense)种植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由排种盘、取种勺、取投种凸轮、种箱、安装板等组成的勺夹式藠头排种器。对该排种器工作原理和取种、携种、投种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建立离散元仿真模型,对取种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了最优种勺结构。以大叶藠为对象,以取种合格率和漏取率为试验指标,进行种勺直径、种勺深度、取种起始角、种面高度与种箱高度之比和取种速度5因素显著性筛选试验,并以种勺直径、取种起始角、种面高度与种箱高度之比为试验因素进行回归正交试验;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法和Box-Behnken中心试验法建立取种合格率和漏取率的回归模型,并进行参数优化,获得最优参数组合为种勺直径27mm、取种起始角30°和种面高度与种箱高度之比92.5%。在最优参数组合下进行台架试验,得到取种合格率91.17%,漏取率6.17%。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前进速度0.1~0.2 m/s的条件下,该排种器平均播种合格率、平均重播率和漏播率分别为63.10%、12.76%和24.14%。研究结果可为藠头播种机械的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针对车辆换挡充油过程中离合器充油压力曲线的实际值与理想值之间存在偏差的问题,建立了包含供油单元、电磁换向阀、调压阀和离合器的换挡系统仿真模型,采用AMESim对充油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以充油压力为优化目标,应用误差积分准则确定优化函数,通过Pareto图得到调压阀中影响充油压力的关键参数为阀口开度、弹簧预紧力和阻尼孔直径。分别采用二次拉格朗日非线性规划算法(Non-linear programming by quadratic Lagrangian,NLPQL)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GA)对上述参数进行优化。对比优化后的仿真充油曲线与理想充油曲线,可知遗传算法为最优算法,并确定了调压阀的最优结构参数。根据控制变量法设计试验方案,结果表明,采用遗传算法优化后,换挡系统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其充油过程更加符合理想充油过程,换挡品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5.
不同基因型抗虫棉的光合生产与叶源特征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以33B为对照,对早发型常规Bt棉鲁棉研17、鲁棉研21,晚发型Bt棉鲁棉研22,杂交Bt棉鲁棉研15、鲁棉研20进行了2年的种植和比较。早发型品种中前期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增长快,但后期干物质积累慢、叶面积下降快,表现出明显的早发早熟和干旱年份易早衰的特点;晚发型品种前期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增长慢,但后期增长快,表现出明显的晚发甚至贪青晚熟的特点。两个杂交棉品种表现出与早发型品种基本相同的生育规律,但中前期叶面积系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其它供试品种。盛铃期以前,未见品种间功能叶光合速率的显著差异,但在干旱年份,早发型品种在始絮期功能叶的光合速率显著低于晚发型品种。早发型品种中后期的根冠比和功能叶含K量显著低于晚发型品种,而叶面积载荷量却显著高于晚发型品种。不同品种干物质产量和熟相的差异可能分别与叶面积系数大小和库源比例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66.
氮肥用量对“绿旱一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氮肥用量对水稻新品种“绿旱一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对“绿旱一号”叶面积指数、分蘖数、叶绿素含量、产量因素及产量均有较大的影响,在2.3g/盆(纯氮、折合260kg/hm2)的氮用量范围内,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2.3g/盆尿素的氮肥用量,则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67.
盐渍和涝渍对棉苗生长和叶片某些生理性状的复合效应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以陆地棉鲁棉研17和鲁棉研28为材料,以无盐正常供水为对照,研究了在盐渍、涝渍和盐涝复合胁迫14 d后棉苗干物质积累、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盐渍、涝渍和盐涝复合胁迫都显著影响两个品种的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盐渍对棉苗的影响程度小于涝渍,而涝渍又小于盐涝复合胁迫,盐涝双重胁迫对棉苗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抑制表现出累加效应。盐渍胁迫下叶绿素含量的下降是光合作用受抑制的重要原因,而涝渍和盐涝胁迫下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叶绿体结构和PSⅡ稳定性的下降引起的。  相似文献   
68.
鸡排泄物中金霉素残留的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建立抗生素药物残留的环境生态风险性评估提供方法,建立了鸡排泄物中金霉素残留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鸡排泄物经复合提取液均质提取后,调节溶液pH后,离心过滤,以ZORBAX SB-C18色谱柱作为固定相,用0.01 mol/L乙二酸、甲醇、乙腈按77∶11.5∶11.5体积比混合溶液为流动相,在375 nm波长状态下进行HPLC检测。金霉素浓度在0.1~10.0μg/mL之间,其标准曲线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2=0.999 8,在0.5~10.0 mg/kg浓度添加范围内,回收率71.46%~98.01%,日内变异系数0.89%~4.72%,日间变异系数1.94%~7.94%,检出限0.05 mg/kg。  相似文献   
69.
在茶叶生产过程中,鲜叶原料分级是其中重要工序之一。当前,茶叶生产企业普遍采用传统滚筒式鲜叶分级机进行分级,对于机采作业而然,存在着鲜叶分级等次少、分级效果差、损伤率高、不方便收集等系列问题,难以适应机采鲜叶的分级要求。针对于这一情况,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螺旋导向鲜叶分级机构。本设计增加了筛筒长度,将鲜叶筛选分为四级,增加了分选等级;同时,通过筛筒内设置的双螺旋导向叶片的阻隔作用,延长筛选时间,提升筛选质量,通过改变筛筒形状结构,选用新型复合材料和不锈钢材料,降低机械对鲜叶的损伤率;其次,采用抽屉式的收集结构,更方便筛选后鲜叶的收集。此外,采用风机进行初步分选,减少了鲜叶分级后短碎叶含量,提升了后续分选效果,通过这一系列的改进设计,有望整体提升鲜叶筛选的效率及分级效果,从根本上解决机采鲜叶的分级问题。  相似文献   
70.
对中国农业大学实验站农田土壤螨群落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螨种类与数量随土壤养分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壤容重和pH值的增大而减少;长期施用EM堆肥,土壤孔隙多,通气性好,土壤耕层增厚,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螨种类与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