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3篇
  9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基于作物QTL的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子标记技术和QTL(Quantitative Traits Loci)定位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以DNA多态性为基础的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在作物遗传育种中得到了一些成功的运用,为解决有关复杂性状的选择问题带来了希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作物QTL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目标性状QTL克隆在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旱性等数量性状遗传育种中的主要应用,证实了分子育种的有效性;对目前影响分子育种效率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2.
从普通野生稻DNA的籼粳分化看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普通野生稻DNA的籼粳分化看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化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孙传清,王象坤,李自超RFLP(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已成为有效的分子标记之一,广泛用于指纹分析...  相似文献   
43.
对来自全国各地区的6个灿型PGMRs和10个粳型PGMRs在北京地区的育性观察发现:自然条件下灿型PGMRs和粳型PGMRs育性表现没以类型间的差异,在短日照处理的条件下,粳型PGMRs一般育性较好,而灿型PGMRs一般育性较低。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多数PGMRs,只能满足不育的要求,而不具可育的条件;少PGMRs在该地区似乎具有不明显的育性转换期;个别PGMRs没有稳定的不育或低育时期。根据各材  相似文献   
44.
45.
农杆菌介导的抑制衰老的嵌合基因转化籼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法是一种天然的遗传工程,具有诸多优越性.1993年Chan等首次利用农杆菌法成功地将外源基因转入水稻.随后又有一些实验室进行了农杆菌转化水稻的研究,并获得了较高的转化频率.但大部分的实验都是采用标记基因进行的,有用基因转化的报道则较少.同时,籼稻优良品种的转化也较困难.本实验采用抑制衰老的嵌合基因进行转化,以我国生产上的优良籼稻圭630为转化受体,力求获得有应用价值的转基因植株,为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46.
美国稻与籼稻和粳稻杂交配合力及遗传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13个美国水稻品种为母本分别与籼稻、粳稻杂交配制了6组p×q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研究了美国稻的8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遗传力和显性度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同一美国品种在A×H和A×K(不同组合类型)间各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均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美国品种在同一组合类型中也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7.
水、旱稻根基粗和抗旱系数QTL的标记辅助选择及验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水、旱稻杂交、回交所产生的4个分离群体对RIL群体定位到的抗旱相关的根基粗、抗旱系数2个QTL进行了选择验证。结果表明,根基粗、抗旱系数QTL的两侧标记在不同群体、不同的遗传背景中遗传稳定。在旱田种植条件下,YIBC1、JIBC1、JIF2 3个分离群体携带有根基粗QTL brt4.1两侧标记有利等位基因的个体与没有携带brt4.1两侧  相似文献   
48.
云南稻种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以5285份云南省地方稻种资源为材料,以<云南稻种资源目录>中记录的31个数量和质量性状为基本数据,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稻种资源遗传多样性大,稻种类型多,优异资源丰富.云南稻种资源主要分布于思茅、临沧、文山等滇西南和滇东南地区,占总数的80%;全部稻种资源中粳稻占54%,基本表现籼粳各半;滇西南和滇东南的遗传多样性最大,粳稻  相似文献   
49.
试用配合力进行粳型水稻杂种优势生态型的划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9个生态类型55份粳稻亲本材料,以生态型进行双列杂交,研究供试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各生态型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以此分析粳稻的优势生态型。结果表明:各生态型主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显著水平,且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配合力分析表明西北粳、台湾粳和非洲ITA粳在多个性状上具有较高的一  相似文献   
50.
云南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摘要:以来自云南地方稻(Oryza sativa L.)种资源核心种质中的113份材料为研究对象,运用36对微卫星引物,研究了籼(indica )粳( japonica )两个亚种间和云南5个稻作生态区间的遗传多样性分布趋势,并筛选了籼粳亚种、水陆生态型和不同生态区的特异指纹标记。结果表明,粳稻的遗传多样性大于籼稻,遗传分化水平较低;而5个生态区中滇西南水陆稻区遗传多样性最大,遗传分化水平较低;滇东北高原粳稻区的遗传多样性最小。这种遗传多样性的分布趋势与前人在形态和同工酶水平上对云南稻种资源多样性的考察,以及云南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在形态和同工酶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另外,在所出现的416个指纹标记中,分别发现籼粳特异指纹标记6个,水陆特异指纹标记15个,不同生态区特异指纹标记3个。初步认为,云南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代表了云南省地方稻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从DNA水平上看,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中心在云南省的西南部,粳稻的分化水平低于籼稻。微卫星标记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检测、分类和生态型确认以及核心种质研究中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