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量丰沛,日照充足,独特的气候资源为亚热带水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因而,广西是我国亚热带水果的主产区。  相似文献   
12.
1995-1996年,连续2年实施沅江市科技局下达的研究项目《池塘套养乌鳢高产技术研究》,在北大等10个乡(镇)的3868.6万m^2池塘中实施,每667m^2增放10尾乌鳢鱼种,下增投饵,使主养鱼的单产由3年前年平均产量的357kg,提高到378kg,新增单产21kg,主养鱼增长5.82%2年年平均乌鳢总产量84.964万kg,每667m^2产量14.65kg,新增乌鳢单产10.38kg,总产值  相似文献   
13.
对广西甘蔗冻害区划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广西甘蔗冻害气候区划。根据低温强度与甘蔗冻害程度的关系 ,甘蔗的冻害 (霜冻 )分为轻 (1.0~ -0.4℃ )、中 ( -0.5~ -1.0℃ )、重 ( -1.1~ -2.0℃ )及严重 (< -2.0℃ )4级。以5年一遇和10年一遇的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作为甘蔗冻害区划的指标 ,用小网格气候分析的方法 ,制作了广西甘蔗冻害区划。将广西蔗区冻害划分为5个区 :无冻害区、轻冻害区、中冻害区、重冻害区及严重冻害区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每丛栽培株数和栽培规格二因素多水平随机区组试验,找出灯盏花用于光合作用的光合器官生物量达最大值的栽培方式。结果表明:灯盏花在营养生长期光合器官在A1B1处理组合下达最大量。即单株栽培,规格为25×10cm,,30万丛/h㎡苗时,叶片和侧芽生物量积累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杂交稻旱种最佳的栽培方法,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播期、密度和施氮量对旱育秧覆膜移栽杂交稻产量的影响,以及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从3月30日推后到4月20日,杂交稻旱种全生育期逐渐缩短,从155 d缩短到148 d;穗长、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成正相关关系,相关程度为:结实率>实粒数>穗长>穗粒数>千粒重;主要性状对产量的直接通径正效应顺序为:穗长>结实率>有效穗数>千粒重>成穗率,直接通径负效应顺序为:株高>穗粒数。杂交稻旱种可通过提高结实率和穗长来增加产量,同时要控制株高。试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播期>施氮量>密度,旱育秧覆膜旱移栽杂交稻最优高产栽培组合为:3月30日播种、每公倾90万基本苗和施用纯N 90 kg作分蘖肥。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马立克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 MDV)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本研究建立了鸡马立克病(Marek’s disease, MD)模型,并利用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ELISA)等方法测定了肿瘤相关蛋白热休克蛋白60(heat shock protein 60, HSP60)在鸡肺脏组织内的定位及转录水平和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HSP60在攻毒组鸡肺脏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内强表达,试验周期内攻毒组HSP60 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体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型,即7~28日龄间持续升高,28日龄达到最高值,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和疫苗对照组的1.39倍和1.44倍,之后降低;HSP60含量7~28日龄攻毒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35日龄后两者间差异不显著。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HSP60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香气作为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赋予了荔枝独特的风味品质,是评价荔枝果实及其加工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荔枝香气物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挥发性物质的成分和含量鉴定方面,随着检测方法的发展,荔枝果实的香气成分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目前主要采用的技术有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目前已从荔枝果实中鉴定出萜烯类、酯类、醛类、醇类、酸类、酚类等多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萜烯类为主要呈香物质。根据合成前体物质的不同,香气合成途径可以分为萜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肪酸代谢三大途径,荔枝香气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目前还较少。综述了国内外对荔枝果实及其加工产品的挥发性物质提取和检测技术,香气物质的种类和成分、合成途径,以及加工工艺和采后处理对其含量的影响。展望了今后荔枝香气物质的研究方向,为荔枝果实风味品质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为荔枝选育优良品种和优质加工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秋季采收的灯盏花种子,在10℃恒温贮藏.可延长种子的生活力至采后的10个月,且在贮藏第5个月时出现发芽最高值为97%,发芽率在80%以上的贮藏时间能持续8个月.春季采收的灯盏花种子,在10℃恒温贮藏,虽能延长种子的生活力,但是只能持续6个月时间就会散失,且发芽率最高值仅为67%,出现在贮藏的第1个月内.  相似文献   
19.
灯盏花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灯盏花又名灯盏细辛,因花似灯盏、根似细辛而得名。灯盏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归类菊科飞蓬属,属短葶飞蓬,其所含黄酮类混合结晶称为灯盏花素,是目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最为良好的天然生物药.疗效确切,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展,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通过试验,找出最佳栽培密度,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扣经济效益.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增加株行距有利于单株或单丛的生长发育;密度越大,单位面积产量越高;在构成产量的三因素中,株距贡献率最大,行距次之,双株略低于行距.栽培管理及育苗成本是株距>双株>行距.最佳密度组合为(20cm×lOcm) 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