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7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4篇
  9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猪应激综合征,指猪对体内外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是一种应激反应,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应激综合症是动物自身具有保护性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一旦不能自控平衡,则转化为致病因子,导致猪抗逆性差。以良种猪、瘦肉型、长速快的猪多发生,而当地土种猪发生少。该病的特征变化是死亡或屠宰后的猪肉出现苍白、质地柔软及水分渗出。  相似文献   
32.
为探讨氮素形态与温度对土壤有机碳(SOC)矿化的交互作用,本研究以鲁西黄河故道沙区黑杨(Populus nigra)人工林为例,采用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不同氮素形态(硝态氮、铵态氮)及不同温度(10、20、30℃)对SOC矿化的单独及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0℃时铵态氮的输入使SOC累积矿化量比对照(不输入氮)增加11.8%~21.3%,表明该区域SOC矿化受铵态氮限制;随温度升至20℃和30℃,铵态氮输入对SOC矿化的影响转为抑制作用。硝态氮输入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抑制SOC矿化;培养结束时,硝态氮输入处理的SOC累积矿化量比对照降低4.1%~11.5%(10℃)、9.1%~29.3%(20℃)和8.6%~23.7%(30℃)。增温促进SOC矿化。增温和两类氮输入对SOC矿化的交互作用均为负效应,两因素对SOC矿化交互作用的实测值比理论值降低7.9%~21.9%(硝态氮)、16.1%~23.6%(铵态氮),因为两类氮输入有降低SOC矿化温度敏感性的趋势。研究表明,硝态氮、铵态氮对SOC矿化的影响存在差异,增温、氮输入对SOC矿化的交互作用显著小于两因素单独作用之和。  相似文献   
33.
为能更好地培育出适合会宁旱地农业区种植的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春小麦新品种,加快当地春小麦新品种利用和更新换代,在会宁半干旱春麦种植区对近年来选育出的9个旱地春小麦新品系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轮选07068-3-16生育期为100 d,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早熟4 d;出苗率高,抗倒性强;丰产性优,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9.06%,且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06083-7-6、06024-10-9抗逆性较强,成熟落黄好,籽粒饱满,色泽好,产量较高,均较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7.25%。综合考虑,轮选07068-3-16、06083-7-6,06024-10-9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建议进入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34.
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估算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和碳吸收对制定合理的农业减排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1-2010年福建省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农业投入等农业活动水平数据,对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源汇进行估算,并分析碳源汇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1-2010年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碳吸收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从1991年的1161.14×104t减少到2010年的672.13×10^4t,减幅为42.11%,年平均递减5.89%;碳排放总量呈增加的趋势,从1991年的114.05×10^4t增加到2010年的195.10×10^4t,增幅达71.07%,年均递增2.87%;碳汇量总体呈降低趋势,从1991年的1047.09×10^4t降低到2010 年的477.03×10^4t,减幅为54.44%,年均递减8.36%;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单位耕地面积碳吸收呈下降的趋势,而单位耕地面积碳排放基本保持不变.2010年南平市的碳吸收量和碳汇量最大,漳州市的碳排放量最大,而厦门市的碳吸收量、碳排放量和碳汇量均最小.碳源汇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表明,碳吸收与水稻、小麦、甘蔗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碳排放与钾肥、复合肥、农药、农机动力、柴油使用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研究结果能够为福建省低碳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5.
不同C/N比对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物质能量转化效率低、CO_2和CH_4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等问题,采用自制强制通风发酵箱装置研究了不同碳氮比对培养料发酵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氮物质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以CO_2为主,CH_4、N_2O和NH_3的排放量较少,并且CO_2、N_2O和NH_3的累积排放量均随C/N比的增加而降低。C/N分别为28,33,38,43处理以温室气体形式损失的碳分别为46.16,37.44,33.04,31.76 g/kg,损失的氮分别为4.72,3.49,1.76,1.65 mg/kg。C/N为33的处理更适合微生物活性,有机物降解率高于其它处理。到发酵结束时,C/N分别为28,33,38,43处理的碳物质损失分别为36.55%,45.5%,37.22%,32.71%,氮物质损失分别为5.41%,13.84%,7.59%,16.33%;但随发酵的进行,全氮相对含量因有机物降解而浓缩,呈现增加趋势。综合考虑温室气体排放和培养料发酵质量两个方面的因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适当提高C/N比,采用C/N为33:1~38:1的培养料配方,在不影响发酵质量的同时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另外,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集中在高温期,高温期越长,排放的温室气体越多,因此在发酵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及时翻堆,以控制发酵温度和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36.
一株咪唑乙烟酸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富集驯化技术从长期生产咪唑乙烟酸的农药生产厂排污口处的污泥及污水中驯化培养得到能够降解咪唑乙烟酸的细菌1株,标记为P310-1。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拜叶林克氏菌属(Beijerinckia sp.);菌株P310-1的最适生长条件为:28℃,pH值6,NaCl浓度为0.05g/L。其对咪唑乙烟酸的最大耐受浓度为2500mg/L;当接种量为5%时,该菌株在含100mg/L的咪唑乙烟酸的无机盐基础培养液中培养5d后,可使咪唑乙烟酸降解80%以上。  相似文献   
37.
万家寨引黄工程属山西省生命工程,其北干线不仅解决朔州、山阴、怀仁、大同等地用水,同时还承担着向北京官厅水库集中输水,缓解首都用水之急的重任.对山西省引黄北干线河道输水终端册田水库的水动力、污染物输移扩散规律以及污染控制进行研究,应用系统工程的设计思想及情景分析理论生成具有代表性的情景,分别进行情景分析.采用二维水动力模...  相似文献   
38.
1996年以来 ,南京农专图书馆努力改善办馆条件 ,投入经费增长幅度较大 ,硬件建设得到较快发展 ;与此同时 ,从努力提高馆员的思想业务素质、改进服务方式、加强书刊宣传和读书辅导等方面入手 ,努力提高办馆水平。  相似文献   
39.
本文从普京答记者问的实际文本出发,基于言语行为理论,对间接否定言语行为进行规约性和非规约性划分,并从词汇、句法等角度研究实施间接否定言语行为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对数据加以分析,揭示并阐述间接否定言语行为的交际语用及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40.
研究田间试验条件下水稻收获后不同类型稻田根际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易氧化态碳和颗粒态碳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种植常规稻的根际土壤中上述4种形态有机碳的含量分别为68.36~97.85 mg·kg^-1、292.00~434.24mg·kg^-1、4.32~6.72g·kg^-1、21.55~32.28g·kg^-1;种植杂交稻的根际土壤中其含量分别为80.06~98.28 mg·kg^-1,362.62~521.64 mg·kg^-1,4.71~6.82g·kg^-1,25.59~34.81 g·kg^-1;种植杂交稻的根际土壤中上述4种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种植常规稻的土壤。种植的水稻类型及品种间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易氧化态碳及颗粒态碳含量的差异受水稻品种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机理涉及土壤-作物系统碳的输入与输出,与土壤-作物系统中碳分配和土壤生物碳利用的差异有关,需对此做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