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8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5篇
  7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大豆多糖提取分离工艺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水浸提法设计单因素试验及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对大豆多糖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三因素对大豆多糖提取量影响温度的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最佳工艺为:液料比80∶1,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90℃时提取2次;采用乙醇沉淀法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对其最佳分离工艺进行研究,发现:三因素三水平对大豆多糖分离度影响力的顺序为乙醇浓度〉乙醇加入量〉沉淀时间,分离的最佳乙醇浓度为80%,加入量4倍体积,沉淀时间3h。  相似文献   
62.
【背景】粮食安全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水稻是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粮食作物,提高其产量是重要的育种目标。水稻产量由每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粒重等性状构成,其中,粒重与籽粒形状、充实程度等密切相关。但这些性状都是由多基因控制,遗传基础复杂。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可将这些复杂性状的QTL较准确地分解为单个孟得尔因子研究,且与育种工作紧密衔接,因而是理想的遗传研究和育种材料。【目的】前期以4代换片段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481精细定位了一个易落粒基因SH6,但Z481与受体日本晴间还存在多个显著差异的穗部性状。明晰控制这些差异性状的QTL在代换片段上如何分布,并分解为单片段代换系,对目标QTL的图位克隆及应用于水稻分子设计育种有重要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受体亲本日本晴与Z481杂交构建的次级F2分离群体以SAS9.3统计软件的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ar model,MLM)法进行穗部性状QTL定位(P<0.05),然后,根据基因型和表型,从F2选择42个单株在F3株系利用MAS法培育单片段及双片段代...  相似文献   
63.
HPLC法测定菠萝果实中8种维生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菠萝果实中脂溶性维生素(VA、VE)和水溶性维生素(VC、 VB3、 VB12、 VB6、 VB2、 VB1)的方法; 脂溶性维生素以甲醇 ∶ 乙酸乙酯(V甲醇 ∶ V乙酸乙酯=95 ∶ 5)溶液为流动相, 流速为1.0 mL/min, 柱温25 ℃, 检测波长275 nm。 水溶性维生素以0.005 mol/mL己烷磺酸钠(pH3.2)∶ 甲醇(V乙烷磺酸钠∶ V甲醇=7∶ 3)为流动相, 流速为1.0 mL/min, 柱温30 ℃,于254 nm处测定吸光值。试验结果表明: 其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 7~1.000 0之间, 线性关系良好。VA、 VE的峰面积RSD分别为1.48%、1.31%;VC、 VB3、 VB12、 VB6、 VB2和VBl的峰面积RSD分别为1.35%、 1.78%、 1.50%、 1.52%、 0.93%和1.10%。VA、 VC、 VB3、 VB6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4.2%、 102.3%、 91.0%、 95.2%。  相似文献   
64.
[目的]揭示茶籽象危害与不同品种油茶果实物理性状间的关系,揭示不同品种油茶的物理特性对茶籽象寄主选择的影响。[方法]调查茶籽象对相同种植条件下的不同油茶品种的危害情况,通过聚类分析评价抗虫性,同时测定茶果质量、果皮厚度及果实大小等物理性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结果]茶籽象对不同油茶品种的危害率存在显著差异,危害率在12.4%49.7%之间,而落果中茶籽象的危害率在13.23%91.83%之间,茶籽象是造成落果的主要因素。11个油茶品种分为抗性较高、抗性中等、抗性较差3个类群,3个类群的油茶品种受害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抗性较高类群平均抗虫率达82.23%±5.00%,而抗性较差类群仅为52.47%±6.00%。茶籽象危害与茶果质量、果皮厚度及果实大小密切相关,茶果质量越大、越薄,果径越大,危害越严重。[结论]茶果质量越大,越薄,果径越大,受到茶籽象的危害越大。选育抗性品种是控制茶籽象危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5.
水稻籽粒大小是一个复杂的农艺性状,受多基因控制。染色体片段代换系是创造自然变异的有效手段,也是复杂性状研究的理想材料。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新的水稻长大粒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66, Z66以日本晴的基因组为遗传背景,含有来自R225的12个代换片段,平均代换长度为3.32Mb。然后,以日本晴/Z66创建的次级F2群体定位出12个控制水稻籽粒大小的QTL,并培育出具有目标QTL的5个新单片段代换系(S1~S5)和4个新双片段代换系(D1~D4)。其中有9个QTL(qGL3、qGL7、qGL10、qGW6、qGW10、qRLW3、qRLW10、qGWT3、qGWT10)可被单片段代换系所验证,表明这些QTL遗传稳定。此外,还利用单片段代换系鉴定到6个新的QTL(qGL9-2、qGW9-2、qRLW6、qRLW7、qRLW9-2、qGWT7)。在这18个QTL中,qGL9-2、qRLW9-1、qRLW9-2、qGW9-2、qGWT9-2可能是新鉴定的QTL。双基因聚合分析表明,不同QTL间聚合产生不同的上位性效应。如qRLW3(a=0.21)和qRLW9-2(a=0.08)聚合...  相似文献   
66.
为研究双组份系统cpxR基因缺失对大肠杆菌临床分离野生株E41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培养条件与其生物被膜(BF)形成能力的关系及黄芩苷对BF的清除作用,本研究以野生株E41、缺失株E41ΔcpxR、回补株E41ΔcpxR/pcpxR为对象进行试验。比较3株菌的生长特性,结果显示三者生长曲线无显著性差异。比较3株菌的运动性,结果显示E41ΔcpxR的游泳运动和群集运动能力弱于野生株及回补株。采用平板计数检测3株菌的抗鸡血清杀菌能力,结果显示E41ΔcpxR株抗鸡血清杀菌能力弱于野生株及回补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的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与野生株和回补株相比,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对缺失株的MIC降低1/2,但氟苯尼考对其MIC升高了2倍。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不同成膜载体和培养温度对BF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3株菌均在硅胶载体上的BF形成能力最强,但25℃条件下适于E41和E41ΔcpxR/pcpxR株BF的形成,37℃条件下则更适于E41ΔcpxR株BF的形成。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黄芩苷对BF的清除作用,结果显示,不加黄芩苷的空白对照组,E41和E41ΔcpxR/pcpxR株在试验起始...  相似文献   
67.
为研究微卫星分子标记在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中的适用性, 本研究利用 8 个多态性丰富的微卫星位点, 对 100 尾放流大黄鱼亲鱼以及官井洋海域回捕的 295 尾大黄鱼样本进行亲子鉴定, 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大黄鱼回捕效果评估方法。8 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 78 个等位基因, 其观测杂合度为 0.511~0.939 (平均值 0.764), 期望杂合度为 0.643~0.897 (平均值 0.781), 多态性信息含量为 0.587~0.883 (平均值为 0.751); 通过 Cervus 3.0.7 软件模拟分析得到, 在置信度大于 95%的情况下, 8 个微卫星位点的个体累积排除率达到 99.99%以上水平; 2019 年 7 月从官井洋海域回捕到的 190 尾大黄鱼中, 检测出 5 尾与放流亲本存在亲子关系的个体, 占回捕样本总数的 2.63%。推算本次富发放流大黄鱼在回捕样本中所占比例为 60.53%左右, 进一步推算出 7 月富发公司放流大黄鱼的回捕率为 0.0038%左右。8 月、9 月的 105 尾回捕样品中未能检出标记个体。本研究构建的大黄鱼亲子鉴定技术体系不仅可为三沙湾大黄鱼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亦可为三沙湾大黄鱼保护区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此外本研究对于我国其他海水鱼类的增殖放流评估工作的开展也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