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9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培育高产稳产、抗旱节水、多抗广适的突破性小麦品种,以高产品种‘临麦2号’为母本,以高产抗旱品种‘烟农19’为父本,采用系谱法聚合二者优异农艺性状,通过多点多生态鉴定与评价,育成小麦新品种‘济麦262’。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良,抗病抗逆性好,农艺性状优异,水旱兼用。在2010—2011年度济南和蒙阴水浇地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较对照‘济麦22’增产2.87%和9.41%,均居第一位;在2012—2013年度山东省旱地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较对照‘鲁麦21’增产9.74%,是近10年来增产幅度最大的旱地小麦。该品种籽大饱满,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粉白度等品质指标优于对照品种‘鲁麦21’;抗干热风,中抗条锈病;株高67.2 cm,后期叶片功能期长,落黄佳,长方形穗,穗粒数37.5粒,千粒重44.7 g,白粒,粉质。‘济麦262’于2016年2通过山东省审定,适宜在无浇灌条件的旱肥地及水资源匮乏地区种植应用。  相似文献   
62.
对粒叶比不同的济麦19和鲁麦14的衰老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衰老过程中,粒叶比高的济麦19的旗叶叶绿素降解较慢,活性氧清除系统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E)、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酶活性相对较高,旗叶细胞受伤害程度较选,丙二醛(MDA)含量较低,旗叶衰老较慢,从而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3.
国审麦济麦22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麦22(原代号984121)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超高产中筋小麦新品种,杂交组合为935024/935106。2006年9月和2007年1月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鲁农审(2006)050号和国审麦(2006)018号。2006年申请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受理号20060015.X。  相似文献   
64.
济麦22(原代号984121)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1994年以自育品系935024为母本,935106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抗病广适型小麦新品种.2006年9月通过山东省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鲁农审2006050,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国审麦2006018.  相似文献   
65.
我国不同时期小麦品种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DS-PAGE方法测定了我国10个小麦主产省份171份小麦品种和高代品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鉴定出18种HMW-GS,40种HMW-GS组成形式,其中20种亚基其组成形式只在一个品种(系)中出现。Glu-A1位点亚基1和Null出现最多,Glu-B1位点7 8和7 9亚基对占绝对优势,Glu-D1位点2 12亚基对出现频率最高。Null、7 9、2 12、Null,7 8,2 12,1、7 8,2 12,1、7 9、2 12等亚基组成形成出现频率最高,占分析品种的49.71%。与前人研究相比,新育成品种HMW-GS亚基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面包优质亚基(对)1、5 10出现的频率显著升高,亚基多态性增加,组成形式明显改善,这些对于品质改良和品种选育是非常有利的,新育成品种Glu-1品质评分已超过7。尽管个别品种亚基组成好,品质优良,但总体上看,我国小麦品种与其它国家相比品质还存在一定差距,提高5 10、17 18等优质亚基的频率是改善我国小麦面包品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6.
分析了山东省近8年小麦生育期内气象三因素变化及旬气象因子与旱地小麦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3~2010年小麦生育期内降水量减少和日照时数增加的趋势较为明显,积温呈降低的趋势,但变化不明显。生育期内84个气象因子中有25个因子与旱地小麦主要农艺或产量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旬降水量有6个因子,旬日照时数有9个因子,旬平均气温有10个因子。因此,在今后旱地小麦品种选育过程中,应结合日照和气温等气象因子变化特点进行选择,从而提高选育成功率。  相似文献   
67.
含有偏凸山羊草2NS染色体的普通小麦VPM1因含有3个紧密连锁的抗锈基因簇Yr17-Lr37-Sr38及抗眼斑病Pch1基因被育种者广泛应用。本实验利用Yr17-Lr37-Sr38基因簇的N基因组特异VEN-TRUP/LN2标记及Pch1基因的XustSSR2001-7DL标记对济麦22×VPM1杂交F2代群体的170个单株进行分子标记检测,结果发现含有Yr17-Lr37-Sr38基因簇的有122株,含有Pch1基因的有33株,同时含有Yr17-Lr37-Sr38及Pch1基因的21株。  相似文献   
68.
我国小麦优质基因源较单一,品种间同质化高问题日趋突出,亟需挖掘和利用携带新基因的优异育种资源。长穗偃麦草具有生长繁茂、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抗旱、抗寒、抗病、耐盐碱等优异性状,是小麦性状改良的重要基因库。本文从长穗偃麦草种属及基因组构成、长穗偃麦草高分子量谷蛋白(HMW-GS)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和长穗偃麦草HMW-GS与小麦HMW-GS的遗传关系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长穗偃麦草HMW-GS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9.
顶芒和无芒山羊草育种价值及细胞学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顶芒山羊草和无芒山羊草在小麦育种中的利用价值,本研究利用人工接种和近红外二极管阵列分析仪分别对圆锥小麦-顶芒山羊草双二倍体和中国春-无芒山羊草双二倍体的抗病性及籽粒品质进行了鉴/测定。结果表明,二者均近免疫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且其籽粒蛋白和湿面筋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小麦,因此,这2个种质值得向小麦进行回交转育。为了建立可用于鉴定小麦背景中2种山羊草的细胞遗传标记辅助鉴定相应回交群体,利用寡聚核苷酸原位杂交(FISH)方法对2份双二倍体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探针(GAA)8可有效鉴定小麦背景中的顶芒山羊草染色体;探针Oligop Sc119.2-1、Oligo-p Ta-535-1和(GAA)8结合使用可有效鉴定小麦背景中的无芒山羊草染色体。本研究首次建立的2种山羊草细胞遗传学标记可用于相应杂种后代的筛选与鉴定工作,为辅助选育含有2种山羊草优异基因的小麦新种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
1950年以来山东省主推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4对SSR引物对62个山东省1950年以来大面积推广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的演变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4对引物均有较好的多态性,共扩增到100个等位变异片段(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获得4.167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信息量(PIC)值平均为0.527,变幅0.200~0.723,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0.225~0.761,平均0.582。三个基因组的位点多态性存在明显差异,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D>B>A,基因多样性指数和多态性信息指数B、D基因组接近,并明显高于A基因组。山东省小麦品种平均遗传丰富度、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平均遗传距离均以50年代较高(分别为3.042,0.531和0.596),然后缓慢下降,1980年代回升到顶峰(分别为3.250,0.560和0.616),然后迅速下降。62个品种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580~0.940,平均为0.723。按非加权类平均法(UPGMA)、在遗传相似系数0.719处将不同品种聚类成7类,基本与山东省不同时期育种骨干亲本及其衍生品种一致,说明山东省近60年来小麦育种与全国一样,围绕骨干亲本展开。由于特有种质资源的创造和应用,山东省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高于全国和其他麦区,尤其是1980年代,但之后迅速下降,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