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8篇
  4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11.
利用流式细胞光度术对草莓3个二倍体、1个五倍体、2个八倍体试管苗的细胞核DNA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倍性水平的增加,细胞核DNA相对含量随之成倍增加,说明可利用流式细胞光度术测定细胞核DNA含量来进行倍性鉴定;利用这一技术对草莓几个杂交后代及诱变植株的倍性水平进行了鉴定,发现一诱变植株存在两群核DNA相对含量相差近一倍的细胞,初步认为这一诱变植株为倍性嵌合体,该结果进一步证明这种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苹果三倍体和二倍体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个苹果品种的二倍体和2个苹果品种三倍体只峙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发现,三倍体细胞超微结构与二倍体明显不同。三倍体细胞,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的膜结构多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细胞叶绿体片层膜或者肿长,或者表现稀疏。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中小型浮游生物与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AVND)的流行传播关系,于2009年对青岛流清河与荣成桑沟湾2个不同扇贝养殖海区的浮游生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利用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技术对所采集样品携带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VNV)的情况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2个扇贝养殖海区的浮游生物样品均检测到AVNV,而且不同粒径的浮游生物携带AVNV载量有差异(P<0.05):小于200目粒径的浮游生物携带AVNV载量最大,达到9.45×106 copy/mg (DNA); 60~200目粒径的浮游生物次之,大于60目粒径的浮游生物携带量最少,仅为5.81×104 copy/mg(DNA).在上述2个扇贝养殖海区,均在8月份检测到浮游生物携带AVNV.该结果与栉孔扇贝夏季大规模死亡在时间上是吻合的.结论认为,中小型浮游生物可以携带AVNV,并有可能在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的流行和传播中起到传播媒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超级鲤是农业部鲤鲫鱼遗传育种中心和国家级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历经多年试验,成功选育的鲤鱼品种。该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肉质鲜美等特点。2011年榆林市榆阳区渔场从陕西省新民水产原种场引进新品种超级鲤,进行池塘养殖商品鱼  相似文献   
15.
应用DGGE技术研究扇贝养殖海域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寅嵩  李赟  王娜  王崇明 《水产学报》2012,36(1):140-147
为了研究扇贝养殖海区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群落多样性,明确养殖扇贝发病时期高丰度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种类,探讨微型真核浮游生物与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cute viral necrosis virus,AVNV)水平传播的可能关系。于2009年和2010年从青岛流清河湾扇贝养殖海区采集了9个月份的海水样品,经25和3 μm的滤膜过滤收集海水中3~25 μm的浮游生物,扩增18S rDNA可变区序列,并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对扩增序列进行分离以分析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该养殖海区微型真核生物包括甲藻、纤毛虫、眼虫、定鞭藻、硅藻、盘蜷虫、隐藻、领鞭毛虫、变形虫和Cercozoan,其中甲藻类和纤毛类生物的最高相对丰度分别达41.0%和38.2%,是海区的优势种类。各月份DGGE谱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6、7、8、9月份浮游生物群落组成较为相似。中肋骨条藻在扇贝发病前后均有分布。结合相关扇贝AVNV已有的研究结果,研究认为中肋骨条藻是AVNV水平传播的参与者之一,但海区中广泛分布的甲藻和纤毛虫与AVNV传播的关系还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白杨杂种三倍体‘北林雄株1号’和‘北林雄株2号’无性繁殖困难问题,以白杨杂种三倍体‘北林雄株1号’和‘北林雄株2号’的半木质化嫩枝为材料,对外植体消毒方法以及不同激素组合对叶片诱导不定芽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北林雄株1号’和‘北林雄株2号’启动培养最佳的消毒处理方法为20%浓度的84消毒液处理20 min;(2)激素6-BA以及TDZ对‘北林雄株1号’叶片不定芽再生率以及再生系数的影响显著,NAA对叶片不定芽再生率影响不显著,对再生系数的影响极显著,筛选出‘北林雄株1号’叶片再生的适宜培养基为MS+ 0.2 mg/L 6-BA+ 0.1 mg/L NAA+ 0.005 mg/L TDZ;(3)激素6-BA、NAA以及ZT对‘北林雄株2号’叶片再生率和再生系数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筛选出‘北林雄株2号’叶片再生的适宜培养基为MS+ 1.0 mg/L 6-BA+ 0.05 mg/L NAA+ 1.2 mg/L ZT。‘北林雄株1号’与‘北林雄株2号’高效叶片再生技术体系建立,为该品种的规模化无性繁殖以及后续的基因工程育种等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概况、基本原理和应用价值,并概述了原位杂交技术在水产养殖动物(包括鱼、虾、贝类)病毒性疾病的检测、定位和体内表达模式等方面的应用。此外,还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HPLC-MS/MS检测杜仲中绿原酸等4种活性成分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仲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其活性成分主要包括绿原酸、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和京尼平苷酸等。本研究建立了一种HPLC-MS/M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的方法,可同时检测杜仲中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京尼平苷酸和绿原酸的含量。建立的色谱条件:色谱柱XD-C18,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和甲醇,流速0.15mL/min,柱温30℃。质谱条件: ESI离子源作为裂解源,裂解温度280℃,源内电压4kV,鞘气辅助气为氮气,流速30psi,雾化气为氦气,流速10psi。结果表明:4种目标化合物的色谱峰分离情况良好,质谱鉴定为目标物;绿原酸、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和京尼平苷酸标准曲线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935、0.9942、0.9969、0.9948;最低检测限的范围是7.603~8.853pmol;加样回收率范围是91.838%~108.326%。测定得到杜仲叶中桃叶珊瑚苷的含量为(20.552±4.032)ng/mg干质量,京尼平苷酸含量为(6.913±0.654)ng/mg干质量,绿原酸含量为(25.986±3.412)ng/mg干质量,京尼平苷含量为(0.205±0.015 )ng/mg干质量。利用该方法在7种植物组织中进行方法验证,测定得到4种目标化合物的含量,表明本方法有效且适用性广。   相似文献   
19.
2019年12月,山西省太原市某规模蛋鸡场饲养的蛋鸡出现产蛋率骤降、精神沉郁、关节肿胀等现象。为查明病因,追溯传染源,控制疫病,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截至调查时,该蛋鸡场累计发病1 240只,袭击率为2.5%(1 240/50 000)。综合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检测结果,确定此次疫情为滑液囊支原体感染。通过调查分析推测,此次疫情最大可能是由父母代种鸡将病原垂直传播给雏鸡导致的,而免疫和当地气温变化应激是诱因。建议严格引种检疫,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减少应激等诱发因素,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它是核酸探针技术、荧光共振能量传递技术(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和PCR技术的有机结合。与常规PCR相比,它具有特异性更强、有效解决PCR污染问题、自动化程度高、能较准确定量等特点。本文综述了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几种广泛应用的荧光化学方法,并概述了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在水产养殖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对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