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2篇
  1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大量接入配电网,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和优化能源配置,而且有助于配电网遭受永久性故障后非故障停电区域迅速恢复供电。在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niching genetic algorithm,NGA)地孤岛划分前提下,文章提出了一种计及孤岛划分结果的配电网故障恢复重构策略。在故障恢复重构阶段充分考虑孤岛划分结果对重构结果的影响,构建基于失电负荷总量、网络损耗和开关开合次数三者组合最小值的数学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以PG&E69节点配电系统为例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的故障恢复重构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含DG的配电网故障恢复重构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2.
湖南稷子(Echinochloa frumentacea)具有优良的抗逆性和较高的饲用价值,既可作为改良盐碱地的先锋植物又可用作青饲料以及调制干草或青贮。然而其种子具有一定的休眠性,休眠种子的发芽率较低,限制了湖南稷子的生产效率。本研究以2020,2021年收获的湖南稷子种子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物理方法、化学方法、激素诱导方法对于解除湖南稷子种子休眠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0.05%GA3 20℃~35℃,0.05%GA3 20℃~30℃,预冷20℃~30℃,0.05%KNO325℃,预冷+0.05%KNO315℃~25℃处理可使种子发芽率平均达到86%以上,且幼苗生长状况良好。综合考虑发芽试验结果和实际操作上的难易程度后得出结论: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Top of paper test on germination, TP),0.05%GA3 20℃~35℃,0.05%GA3 20℃~30℃处理为湖南稷子种子的最佳标准发芽方法。  相似文献   
193.
探究段木栽培模式及代料栽培模式对不同灵芝菌株主要农艺性状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以确定灵芝子实体优质高效栽培模式。分别以段木及代料(木屑、麦麸、石膏)为栽培原料,比较两种不同栽培模式下,不同灵芝菌株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菌丝长势、菌丝长满菌袋时间、菌丝特征以及灵芝子实体单重、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菌盖厚度、生物学效率等主要农艺性状。采用药典及国标方法检测灵芝子实体三萜及甾醇、多糖、蛋白质、16种氨基酸含量,比较不同栽培模式对灵芝子实体主要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个供试灵芝菌株在不同栽培模式下,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菌丝长势、菌丝长满菌袋时间、菌丝特征均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栽培模式下供试灵芝菌株子实体质量、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菌盖厚度、生物学效率等主要农艺性状差异较大,段木栽培模式下灵芝菌株CZ22子实体质量最大(117.15 g),生物学效率最高(7.54%),代料栽培模式下灵芝菌株CZ22子实体质量最大(40.58 g),生物学效率最高(9.02%)。不同栽培模式下相同灵芝菌株子实体三萜及甾醇、多糖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代料栽培模式下灵芝菌株CZ27子实体中三萜及甾醇含...  相似文献   
194.
草种是草坪业的基础,但我国缺乏自己培育的草坪草品种,所用草坪草种主要依赖于进口,因此草坪草育种工作亟待加强。常规育种周期长、效率低且难以实现精准靶向育种,而现代生物技术为草坪草育种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其中构建草坪草高效再生体系,加快繁殖速度,对拥有再生体系的草坪草种进行遗传转化是其关键。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对部分冷季型和暖季型草坪草的再生体系研究,总结了影响再生过程的关键因素、存在问题等,同时对未来草坪草再生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今后草坪草新品种的研发、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5.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一种跨区域流行的重大病害。1949年以来, 我国小麦条锈病研究, 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发病面积、流行程度、流行频率明显降低, 但由于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 tritici新毒性小种不断产生和气候异常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其流行规律和成灾机制出现了新的变化, 发生危害加重, 严重威胁小麦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基于“十二五”以来我国在小麦条锈病菌毒性新小种产生、有性生殖、侵染循环和大区流行规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作者在学习和实践以往病害治理经验的基础上, 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分区治理、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 制定了“以绿色防控为基础, 以全周期管理为重点, 以跨区域联防联控为保障”的防控策略, 提出了精准监测预报、毒性小种变异监测、早期菌源控制、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和应急防控等关键技术, 集成构建了全国小麦条锈病跨区域全周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制定了越夏易变区、冬季繁殖区(越冬区)和春季流行区分区防控技术体系。经在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区大面积试验示范, 取得了防控效果85%以上, 化学农药用量减少10%以上, 小麦单产提高5%以上的成效。2022年-2023年在全国小麦主产区大范围组织推广应用, 有效控制了小麦条锈病严重流行势头, 全国病害发生面积出现了新低, 有效减轻了灾害损失, 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