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本研究以半多育型玉米杂交种农大高光效 1号为材料 ,以套袋方式控制上、下果穗的授粉时间 ,探讨其对不同库位果穗性状及 14 CO2 同化物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改变穗库间的授粉时间后 ,尤其是第 2果穗早于第 1果穗 3d的授粉处理 ,明显提高第 2果穗的库强 ,有利于双穗均衡、同步生长发育 ;改变穗库的授粉时间使双果穗在穗长、穗粒数、穗重以及 14 CO2 同化物的分配上都较自然授粉明显增加。由此认为 ,玉米在扩大单株库容、提高单株产量上还有很大潜力 ,关键是采取育种、化控、栽培等技术手段解决双果穗同步抽丝或同步授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玉米不同基因型气孔特征和叶温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玉米不同基因型和杂种优势在气孔及蒸腾上的特征,对3个高产杂交种(农大108、农大103和中原单32)及其所有亲本进行了气孔形态、气孔频率和叶温差的观察与测量。结果表明,3个玉米杂交种在气孔特征及叶温上都表现出显著的杂种优势,其中农大108和农大103的杂交种气孔长度都表现正向超亲,杂种优势率分别为10.55%和9.30%,但气孔频率为负向超亲(杂种优势率分别为39.25%和20.43%);中原单32的杂交种在气孔长度和气孔频率都表现正向超亲,杂种优势率分别为9.47%和16.48%;但从3个杂交种组合均值看,气孔长度为正向超亲,气孔频率为负向超亲。3个玉米杂交种的叶温差都表现正向超亲。相关分析表明,气孔长度与气孔频率呈显著负相关(r=-0.6460^*);气孔长度与叶温差呈正相关,而气孔频率与叶温差呈负相关,但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农牧交错区饲用玉米的“早双高”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农牧交错区饲用玉米"早双高"技术体系的内涵、生理生态基础和增产潜力.该技术体系以早熟、双穗和高产为中心,通过育种和栽培手段,充分利用农牧交错区的光温资源,实现饲用玉米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环塔里木盆地杏气候适应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新疆环塔里木盆地地区的地理信息数据及气象资料,结合气象要素细网格推算模型和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影响该区杏树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和该区杏树种植分布与气候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该区杏树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有:3月下旬和4月极端低温、极端温度出现的频率、≥10℃年积温、年极端最低气温、12月一次年3月日均温7℃以下天数;2)将该地区潜在种植分布区划分成4个等级:气候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并给出了各个气候适宜区的气候因子特征.揭示了新疆环塔里木盆地地区杏树种植的潜在分布及其气候适宜性,从气候适宜度的角度观察,该区杏树生产布局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5.
花生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要食用作物,印度种植面积达775万公顷,总产量约674万吨。种植花生面积大的国家还有中国、美国、塞内加尔、扎伊尔、缅甸、巴西、阿根廷和印度尼西亚。在印度,虽然安得拉普拉德斯、马哈拉施特拉、古吉拉特、泰米尔纳德和卡纳塔克各邦都有很大的花生面积,但中央邦和奥里萨邦也是重要的花生产区。印度的花生主要用作制油,但也大量直接消费作为食用;花生茎叶常作为饲料,花生饼(粕)也用于饲喂牲畜或作为肥料。本文论述印度花生面积和产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作物田间技术与生物学观察”课程于1984年开设,现已成为我校植物生产类专业(除园艺外)的一门专业基础性实践教学课。 一、改革课程内容设计,分层次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1.建立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甘薯五大作物基本教学区,根据学生个人对农业生产了解的实际情况,在自己的教学责任田中,学习作物从种到收的全部农事操作,进行室内和田间的作物生物学观察、生育调查及学习考苗、考种和测产等基本技能和方法。 2.增加种植作物种类,扩大作物标本区。1992年我们收集的作物已达52种,成为一  相似文献   
17.
玉米杂交种及亲本自交系气孔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物主要依靠叶片表面的气孔进行CO2吸收和水分蒸散,从而影响光合和蒸腾等重要生理过程.赵瑞霞等[1]发现不同时期干旱使小麦叶片背面气孔长度变短,对气孔宽度的影响很小.而在水稻上孟雷等[2]认为水分胁迫使叶片气孔长度和宽度都明显减小,气孔密度与气孔宽度呈显著负相关(r=-0.90*,n=7),气孔长度和宽度呈显著正相关(r=0.71*,n=7).但刘丽霞等[3]对水稻叶片气孔性状间的分析结果不同,气孔密度与气孔宽度、气孔长度与宽度间均相关不显著.可见,气孔性状间的相关性仍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玉米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张旭  赵明  李连禄  李学会 《玉米科学》2002,10(3):060-062
温度是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限制因素,影响着玉米的很多生理生化特性.本文着重介绍了玉米温度因子中低温冷害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渐密种植条件下玉米植株形态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大田条件下,以郑单958、先玉335、登海661和益农103为试验材料,采用行距固定(80 cm×40 cm大小行)、株距从1 m开始由大至小的“渐密”种植方式,形成1.67~16.67株 m-2共13个种植密度,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生理成熟期分别测定株高、茎粗、穗位高、产量等指标,研究密度对玉米植株形态特征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抛物线变化,穗位高和穗株比不断增高,当穗株比大于0.4时植株易倒伏,降低穗位高可明显减少植株倒伏率;穗下各节间呈伸长趋势,而穗上各节间呈缩短趋势,整株自下而上各节间粗均呈减小趋势,而各节间宽窄比无显著变化。植株株高、穗位高、茎粗等形态指标间对密度协调反应,共同对密度变化作出响应。茎部的伸长主要表现在穗位以下各节间,穗位高、穗株比与各时期的茎粗均成极显著负相关(r = –0.7701**以上)。  相似文献   
20.
玉米不同基因型对低温吸胀的响应及幼苗生长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3类耐冷性不同的玉米组合为材料,在萌发期分别进行低温(6℃)和常温(25℃)24 h的浸种处理,测定吸胀时期的吸水速率、电导率、脱氢酶、α-淀粉酶活性以及发芽指标和苗期形态指标的变化,研究不同耐冷基因型对低温吸胀的反应及其对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耐冷型玉米的子粒吸胀迅速,造成种子吸胀损伤程度大,其电导率相应增大,脱氢酶活性较低,导致发芽率、发芽指数的降低;耐冷型吸胀缓慢,膜系统恢复的速度较快,上述指标的降低有很大程度的减轻;中耐冷型居中。相关分析表明,发芽率比率、根冠比比率均与电导率比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种子脱氢酶比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膜的稳定性及脱氢酶活性的增强是耐冷性品种耐吸胀冷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