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5篇
  3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广研1号青瓜是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华北生态型黄瓜杂种一代。具有早熟、商品性状优、抗性较强等优点,适合南方地区春秋露地栽培。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强,叶片深绿色,以主蔓结瓜为主,第一雌花节位为第5节,瓜长棒形,长约35cm,横径4.5cm左右,瓜条顺直,平均单果重约350g,果皮深绿色,有光泽,白刺,刺瘤少、小,瓜把短,果脐部黄色条纹短而不明显,肉质脆、清香、甜、无苦涩味。商品性状好,品质优。播种至采收45~55天,全生育期80~100天,田间表现抗病毒病、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较抗疫病。栽培…  相似文献   
42.
对保存的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206份月季资源进行了田间筛选调查,根据其病叶率进行了病级划分,并按照病情指数将月季黑斑病抗性分为高抗、中抗、低抗、感病、高感5个等级。供试品种对月季黑斑病表现差异较大,无高抗品种,中抗品种1份,占供试品种的0.49%;低抗品种15份,占供试品种的7.28%;感病品种87份,占供试品种的42.23%;高感品种103份,占供试品种的50.00%。并且对16份抗性资源进行了主要观赏性状的田间调查,以期为今后月季抗黑斑病品种的引进、园林应用和品种选育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43.
随着辣椒产业的蓬勃发展,种植面积也随之不断扩大,由于品种的选择及管理措施不到位等诸多因素导致辣椒根腐病日趋严重,现已成为制约辣椒产业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本文作者主要阐述了辣椒根腐病的症状、发生条件及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辣椒根腐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鸡树条荚蒾化学成分测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鸡树条荚莲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含量,为制定鸡树条荚莲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对鸡树条荚莲枝、叶、果实中黄酮和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同时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鸡树条荚蓬不同部位中Fe、Cu、Zn、Mn四种微量元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鸡树条荚蓬不同部位中黄酮和多糖含量以果实中的含量为最高,Fe、Mn、Zn、Cu四种微量元素中以Fe、Mn、Zn含量较为丰富。结论:鸡树条荚莲不同部位黄酮、多糖以及四种微量元素含量差异较大,说明鸡树条英蓬中化学成分的含量与其部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其入药部位。  相似文献   
45.
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嫁接育苗、定植和田间管理等方面,归纳总结了日光温室苦瓜绿色生产主要技术措施,供栽培过程中参考。  相似文献   
46.
47.
药用植物连作障碍机制及其缓解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用植物生产中普遍存在连作障碍现象,这不仅降低了药用植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影响临床用药安全。本文从连作障碍对药用植物的影响入手,介绍了连作障碍的发生原因,主要归结为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传病害加重与药用植物的化感自毒作用。同时,对目前中药材生产中常用的防治连作障碍的手段进行分析,最后对中药材连作障碍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48.
不同养分条件下太子参根部土壤环境变化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养分条件下太子参根部土壤环境变化的时间动态,探索太子参根部土壤环境的综合评价方法,可为指导太子参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基础。于3个不同土壤养分地块上分别种植太子参,定期监测其根部土壤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太子参整个生长时期,不同土壤养分条件下太子参根部土壤均以全磷、缓效钾、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酸性转化酶(S-AI)和土壤过氧化氢酶(S-CAT)活性变异度最大;有机质及氮素含量、土壤酸性磷酸酶(S-ACP)、土壤脲酶(S-UE)及土壤多酚氧化酶(S-PPO)活性变异度较小;太子参成熟后,细菌和放线菌菌群数量显著增加,真菌菌群数量显著减少。测定的16个土壤环境指标中较多指标间显著相关,出现信息重叠,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以基本特征值大于1抽取5个成分,利用5个成分函数表达式进行综合评分,结果得出,各土壤养分含量越高,综合得分值越大,土壤环境越优。上述结果说明:太子参生育期内磷、钾素变化较大,及时补足磷、钾肥可能是改善太子参根部土壤环境的有效方法之一。利用主成分综合评分方法能客观、高效评价太子参根部土壤环境情况。  相似文献   
49.
研究不同养分条件下太子参根部土壤环境变化的时间动态,探索太子参根部土壤环境的综合评价方法,可为指导太子参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基础。于3个不同土壤养分地块上分别种植太子参,定期监测其根部土壤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太子参整个生长时期,不同土壤养分条件下太子参根部土壤均以全磷、缓效钾、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酸性转化酶(S-AI)和土壤过氧化氢酶(S-CAT)活性变异度最大;有机质及氮素含量、土壤酸性磷酸酶(S-ACP)、土壤脲酶(S-UE)及土壤多酚氧化酶(S-PPO)活性变异度较小;太子参成熟后,细菌和放线菌菌群数量显著增加,真菌菌群数量显著减少。测定的16个土壤环境指标中较多指标间显著相关,出现信息重叠,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以基本特征值大于1抽取5个成分,利用5个成分函数表达式进行综合评分,结果得出,各土壤养分含量越高,综合得分值越大,土壤环境越优。上述结果说明:太子参生育期内磷、钾素变化较大,及时补足磷、钾肥可能是改善太子参根部土壤环境的有效方法之一。利用主成分综合评分方法能客观、高效评价太子参根部土壤环境情况。  相似文献   
50.
为寻找最优的太子参品种(系)与适宜播种量组合,以太子参丰抗1号品系、施秉地方品种、黔太子参1号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375、525、675 kg/hm~23个播种量水平,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品种(系)与播种量对太子参产量及其水溶性浸出物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从3个品种(系)太子参看,黔太子参1号产量为1 348.11 kg/hm~2,单位面积块根质量为134.81 g/m~2,单位面积块根数为1 170个/m~2,单个块根质量为0.115 6 g/个,均极显著高于丰抗1号、施秉地方品种;从3个播种量水平看,525、675 kg/hm~2处理产量、块根质量、块根数、单个块根质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375 kg/hm~2处理,播种量525 kg/hm~2处理比375 kg/hm~2处理分别高1 165.74 kg/hm~2、116.57 g/m~2、1 083个/m~2、0.106 2 g/个;播种量675 kg/hm~2处理比375 kg/hm~2处理分别高1 123.83 kg/hm~2、112.38 g/m~2、1 073个/m~2、0.104 2 g/个。黔太子参1号播种量525 kg/hm~2组合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综合表现最优,产量为1 550.34 kg/hm~2,块根质量为155.03 g/m~2,块根数为1 367个/m~2,单个块根质量为0.113 7 g/个;品种(系)与播种量生育期太子参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采收时3个品种(系)差异不显著,分别为44.37%、44.58%、44.60%,3个播种量水平分别为45.28%、43.46%、44.80%,375 kg/hm~2处理显著高于675 kg/hm~2处理,均极显著高于525 kg/hm~2处理,黔太子参1号播种量375 kg/hm~2组合最高,为47.27%。结果表明,3个太子参品种(系)综合表现最优的为黔太子参1号,其次为丰抗1号;黔太子参1号与丰抗1号适宜播种量为525 kg/hm~2,施秉地方品种适宜播种量为675 kg/hm~2或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