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指出了在进行园林树木栽植的时候应该根据3个基本原则进行,即"三适"。其栽植应该根据树本身的生长以及发育规律进行,并且树木移栽的同时也要做好其栽后的后续管理工作。提出了园林树木栽植的"三适"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李雪华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8):127-127,139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由于存在经费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施工条件较长等问题,所以项目质量较难控制。通过工程准备工作、施工前期工作、施工现场注意事项、加强全程监察力度等环节的工作内容,提出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3.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 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是在定性PC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酸定量技术,它具有特异性强、PCR污染少、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作者就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主要原理及目前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病原体和肿瘤等方面的检测和诊断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34.
针对我国部分地区固沙成林出现早衰甚至枯死问题,本文对沙地典型固沙植物抗旱性特征、固沙林地水分平衡特征和基于水分平衡的沙地合理造林密度研究进行了论述,明确了沙地植被恢复中,应根据植物的抗旱性特征,对水分循环规律进行量化研究,并参照其地带性植被的特征和立地条件的空间异质性,进行植物种类和密度的规划确定,以期为建立稳定的人工固沙植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5.
为探讨小叶锦鸡儿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养分状况和生物活性的能力,选取6年和11年生小叶锦鸡儿人工固沙林为对象,以流动沙丘为对照,研究不同年龄固沙林降低风速和风沙流结构特征、土壤有机质和N,P含量、土壤酶的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小叶锦鸡儿灌木林内,各个高度风速和输沙量均显著低于流动沙丘,防风固沙效果明显.随着小叶锦鸡儿固沙群落发育时间的增长,其综合防风性能提高,土壤有机质、N,P,K含量和生物活性逐渐得到改善.O~30 cm土层中磷酸单酯酶、蛋白酶、脲酶、蔗糖酶、硝酸还原酶、多酚氧化酶、脱氢酶的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和P含量均大幅度提高,其中O~10 cm土层增幅最大.土壤酶中蔗糖酶的活性增加最为迅速,6年和11年生固沙林O~10 cm 土层分别是流动沙丘的28.58倍和55.21倍.小叶锦鸡儿不仅具有较好的防风固沙性能,而且表现出强大的改善土壤养分和生物活性的能力,可作为优良的固沙植物材料在科尔沁沙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科尔沁沙地乌兰敖都地区荒漠化动态监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科尔沁沙地乌兰敖都荒漠化试验站的监测资料,从植被、土壤、水分、气象和沙尘暴等方面分析了乌兰敖都地区的荒漠化发展动态.结果表明:近10年内气温有暖温化趋势,但灾害天气没有明显增加;流动沙丘侵蚀最严重,沙丘平均移动速率为2.2 m/a;人工植被发展良好,但原生草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下降;地下水位没有明显下降趋势.目前,科尔沁沙地乌兰敖都地区土地荒漠化呈逆转趋势,整体环境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37.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整治烟田土壤团聚体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不同土壤改良剂对整治烟田土壤(黄壤)团聚体组成的影响,旨在为快速改善烟田土壤物理性质提供依据。[方法]设计常规施肥基础上分别配施石灰、玉米秸秆、玉米秸秆炭、石灰+玉米秸秆、石灰+玉米秸秆炭的田间试验,测定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粒径分布、土壤团聚体质量、水稳定性土壤团聚体的贡献率等指标。[结果]常规施肥条件下施用石灰或再配施玉米秸秆有利于减少水稳定性团聚体中较小粒径组分的质量分数,玉米秸秆较玉米秸秆炭更适于配施石灰以降低水稳定性大团聚体中小粒径组分的质量分数。在常规施肥条件下,玉米秸秆较玉米秸秆炭更适于配施石灰以提高土壤团聚体阻碍水的破坏作用的能力。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石灰+玉米秸秆处理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分别显著提高37%~57%和33%~111%,团聚体分形维数分别降低1.1%和0.8%,显著改善了烟田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的粒径分布及其稳定性。石灰、玉米秸秆和玉米秸秆炭等对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指标的贡献率表明,石灰在玉米秸秆还田快速整治烟田土壤团聚体组成中起主要作用。[结论]常规施肥条件下配施22.5 t·hm~(-2)石灰和15 t·hm~(-2)玉米秸秆能够在短期内促进烟田土壤形成较大粒径团聚体,协调土壤团聚体粒径组分并提高团聚体稳定性,达到改良整治烟田土壤物理性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38.
随着观光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观光农业园的修建已成为落实三农政策、推进城乡结合进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以现代观光农业园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从城乡空间系统的大视野出发,通过实地调研和对文献资料分析,对城乡空间背景下的观光农业园区的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以期在规划设计中满足主题鲜明、因地制宜、分区合理、形式和谐等要求。  相似文献   
39.
为了探讨围封和放牧对沙地榆树疏林土壤环境的影响,以土壤胞外酶和线虫为指标,比较分析了对围封和放牧沙地榆树疏林生态系统内不同土层(0—20和20—50 cm)线虫营养类群、生活史类群、代谢足迹、胞外酶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封样地内捕食/杂食线虫的相对丰富度和多度、cp2~4类群的相对丰富度和多度均显著高于放牧样地,且cp2~4类群的多度均表现为0—20 cm土层高于20—50 cm土层;围封和放牧处理、土层及交互作用对营养类群代谢足迹和生活史代谢足迹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同一处理中0—20 cm土层的代谢足迹均高于20—50 cm土层;围封样地内β-葡萄糖苷酶(βG)、β-木糖苷酶(βX)、N-乙酰葡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酸性磷酸酶(AP)与放牧样地差别显著(P<0.05);NAG和AP与各类代谢足迹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βG与植物寄生线虫代谢足迹、捕食/杂食线虫代谢足迹、富集代谢足迹、功能代谢足迹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因此,短期围封明显影响了0—20 cm土层的土壤线虫代谢足迹和部分土壤胞外酶含量,且线虫代谢足迹与胞...  相似文献   
40.
对科尔沁西部典型重度碱化草地进行了改良试验研究,采用的方法包括翻耙补播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施N肥、施土壤改良剂(石膏).经过3年改良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显著地提高碱化草甸草地牧草的产量和质量,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改善:翻耙补播沙打旺增加草地产量2.18~3.52倍;土壤容重、pH值、含盐量下降;土壤水分状况、孔隙度、有机C、全N、速效N、速效P等均明显增加;在翻耙补播的基础上施用(NH4)2SO4 75~225 kg/hm2和CaSO4 1 500~4 500 kg/hm2,牧草产量可分别提高4.5%~20.2%和17.4%~4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