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2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本文对绵阳31号小麦新品种的基本性状、基本特点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2.
绵阳31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育品系绵阳91-310为母本,引进材料川值89-076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后,于1997年育成97-392,因株高、抗性分离,从中选择优良单株,经夏播加代选择和繁殖,育成392-27优良品系。该品系于2001和2002两年参加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丰产性好,抗病性突出,商品性好,于2002年9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绵阳31,在全省推广。  相似文献   
23.
一、品种来源绵麦39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用自育的优良小麦新品系绵阳96-78作母本,引进贵州农业大学选育的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材料贵农21-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绵麦40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用自育的优良矮秆种质绵阳01821作母本,引进贵州农业大学选育的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材料贵农19-4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24.
绵麦367是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2010年10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定名并推广。该品种产量高,两年国家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76.9 kg,比对照增产13.95%,高产试点亩产达594.7 kg,慢条锈病、高抗白粉病,适宜在长江上游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5.
抗条锈温光敏核不育小麦MTS-1的选育及利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改良温光敏核不育小麦C49S对条锈病的抗性,以贵农21为抗锈亲本进行杂交,经过数代选择,培育出了抗条锈温光敏核不育小麦MTS-1。经套袋和花粉育性观察,2000年10月20日前播种的套袋结实率为0,2001年10月20日前播种的花粉育性为0,说明MTS-1不育特性稳定,适应性强。对MTS-1及其所配组合的抗条锈性及杂种优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TS-1对当前条锈病小种免疫,抗锈性遗传力强;杂种F1抗条锈性大多较好,杂种F1代优势较强。  相似文献   
26.
绵阳30号是绵阳市农科所采用复合杂交育成的具有绵阳系列小麦品种特色的最新优良品种,其组合为绵阳01821/83选13028/绵阳05520-14,原代号为绵阳96-12,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7.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试了216份小麦子粒的粗蛋白含量,用近红外仪采集数据,选择113份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最佳主成分数(Rank)=6,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0.377,决定系数(R2)=96.89。为了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对预测集样品进行预测,结果粗蛋白的预测均方差(RMSEP)=0.950,相对偏差(RSEP,%)=8.40。  相似文献   
28.
两系杂交小麦绵杂麦168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绵杂麦168进行更好地推广和产后加工的应用,该文对大田生产的绵杂麦168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绵杂麦168只有绵阳和德阳的全粉灰分与广元之间、绵阳与德阳面团的稳定时间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品质指标在地区间无显著差异;其蛋白质与湿面筋和吸水率、形成时间与降落值、软化度与吸水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软化度与稳定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大田生产上,只有绵杂麦168的吸水率和稳定时间、绵阳生产的绵杂麦168的容重和湿面筋指标达到中筋小麦标准,其余指标达到弱筋小麦标准。为了更加优质高效地产后加工绵杂麦168,必须加强对绵杂麦168的优质高效栽培措施的推广。  相似文献   
29.
小麦漯珍一号黑种皮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黑小麦漯珍一号与3个红色籽粒小麦杂交,遗传分析表明:F1代籽粒表现为黑色;F2代种皮性状黑色与红色分离比率为9:7,说明漯珍一号黑种皮由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30.
选用黑小麦漯珍一号与3个红色籽粒小麦杂交,遗传分析表明:F1代籽粒表现为黑色;F2代种皮性状黑色与红色分离比率为9:7,说明漯珍一号黑种皮由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