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47篇
  6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3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41.
利用250 Gy的Co60γ射线对3个棉花品种的干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对其M4,M5农艺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辐射诱变后代M4,M5群体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明显差异。阐明了辐射对不同棉花品种的诱变效果存在变异均匀度和丰富度的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所有表型性状,以及衣分、单铃重、株高、2.5%跨长、比强度和麦克隆值等性状的M4与M5群体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证明了诱变后代材料表型性状的变异可以遗传,M4和M5群体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趋于稳定。3个品种诱变后代M5材料间的表型性状遗传距离变幅分别为1.83-34.68,1.26-34.55,2.22-17.05;并筛选出一系列变异明显的诱变材料。  相似文献   
42.
对生果枝一般发生在第一二果枝节位上,有对生果枝的品种较少(占11%),亚洲棉中很少有对生果枝的。一般陆地棉品种对生果枝植株小于10%,早熟品种则较高,一般在20%~30%。单、双交细合的对生果枝株百分率(0~30%)高于一般品种(<10%)。本文主要讨论了对生果枝主要受环境条件影响,遗传稳定性较差,对生果枝株率可作为选育早熟品种的一个参考指标,但作为高产棉的指标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43.
对天然彩色棉品种棕234的选育过程进行了介绍,并概括了该品种的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性状及相关配套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4.
陆地棉种子发育过程中microRNA的挖掘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icroRNAs(miRNAs)广泛参与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但这类分子是否对棉花胚珠和纤维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还有待验证。对这些小分子的认识,一般先要从序列信息的获得上开始。应用基因芯片对TM-1+5 DPA(开花后5 d)胚珠总RNA进行了miRNA的筛选研究。结果显示,含有352个探针的芯片成功钓取到199个陆地棉miRNA,其中绝大多数为首次报道。此外,对miR399研究发现,它与纤维中磷的含量变化相关;miR169可能与干旱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5.
开远木棉的历史影响与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岛棉原产南美洲,20世纪初在云南省开远县有零星种植.因云南省的西南部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海岛棉在那里像"树"一样可以多年生长,老百姓称为"木棉".  相似文献   
46.
陆地棉矮化突变体Ari1327的矮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ri1327是从美国引进的陆地棉种质Ari971经60Coγ射线照射后得到的一个新型矮化突变体。Ari1327在萌发期和子叶期就表现出矮化性状。在现蕾期,突变体的株高、节间数和节间平均长度均小于野生型,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节间平均长度的缩短导致了突变体株高的降低。突变体主茎节间纵向细胞的长度要显著小于野生型,横向细胞的直径与野生型差异不显著,节间细胞伸长受抑制导致了突变体节间平均长度的缩短。突变体中IAA、GA3和ABA 含量高于野生型,外施GA3能使其株高恢复至野生型水平,外施BR和IAA不能使其株高恢复到正常水平,较低浓度的IAA对突变体的株高和节间长度就开始产生抑制作用。突变可能导致了IAA合成相关基因的过量表达,突变体内源IAA含量急剧升高而抑制了植株生长,使株高降低。  相似文献   
47.
有色棉棕絮1号及其选育关键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棕絮1号纤维品质优良、产量高、抗病虫、早熟、综合农艺性状好,适应性广,该品系促成了中国第一批有色棉纺织品问世,并使九采罗彩色棉系列纺织品进入了规模化开发阶段,这在世界彩色棉改良中是一大突破.本文还分析了有色棉棕絮1号培育成功的关键技术,同时,指出了地理远缘、亲缘远缘亲本的杂交,南繁北育,单株系谱选择等育种技术的综合运用是品种改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8.
提取棉花基因组DNA的一点探讨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马轩  杜雄明 《棉花学报》2004,16(1):40-43
介绍了两种提取棉花基因组DNA的方法:CTAB法和SDS法,同时比较了对棉花叶片进行不同处理后提取DNA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获得了较高质量的DNA;新鲜的棉花叶片、在4℃黑暗中饥饿1d的叶片和在室温条件下自然干燥1d的叶片都可以提取到质量满意的DNA,用42℃干燥1至数天的叶片提取到的DNA明显降解,但能够满足PCR等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49.
利用转基因抗虫棉sGK9708与7个常规棉、7个优质棉、8个转Bt基因抗虫棉和6个彩色棉品系分别配制杂交组合,对其性状的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常规棉、优质棉和转基因抗虫棉类型的子棉产量以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效应也起较大作用,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加性效应。(2)彩色棉类型的子棉产量性状以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纤维品质等性状的遗传变异受显性和加性效应共同控制。(3)转基因抗虫棉类型的衣分和铃重具有极显著的显性效应,常规棉类型以加性效应为主导,优质棉和彩色棉类型由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决定。(4)彩色棉类型的子棉产量性状具有负向群体超亲优势,纤维长度和强度具有一定的正向群体超亲优势。  相似文献   
50.
巴西棉花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西棉花在世界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常年产量居世界第六位,出口量居第四位。2006年9月14-28日,作者在参加国际棉花基因组研讨会(IC-GI)后,对巴西棉花进行了考察。先后到了首都巴西利亚和三个产棉州:位于西部的马托格罗索州(MT)、巴拉那州,位于东部的帕拉伊巴州;访问了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马托格罗索州植棉协会和巴西棉花研究中心,对巴西棉花生产和科研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今后中巴双方棉花科技合作与交流交换了意见。1巴西植棉简史和现状1.1棉业简史。巴西是棉花起源地之一。目前世界公认51个棉种(亚种),3个四倍体野生种之一的黄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