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6篇
  1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21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玉米高产育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伟光 《玉米科学》2006,14(2):010-012
论述吉林省玉米单产对全省乃至全国玉米及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我国玉米产量水平低下的原因和东北春玉米尚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并比较了中、美国家玉米品种的差异,提出了高产超高产育种计划:即高产超高产育种方向、目标和选系方法。认为稳产育种与高产育种应同步进行;中低产田以Lan.类群与塘四平头类群为杂优模式对,向适应性强、稳产杂交种方向选育;高产田以Reid类群与旅大红骨类群为杂优模式对,向超高产杂交种方向选育。  相似文献   
102.
以5个不同类型不育系为母本,6个中国高粱恢复系为父本作5×6格子方杂交,采用增广NCⅡ设计,对高粱产量因素穗粒数、穗粒重及千粒重进行遗传模型测验。结果表明,高粱的穗粒数、穗粒重及千粒重等性状均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而存在着极显著的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增效、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雌、雄亲间的分配,穗粒重和千粒重有明显差异,但穗粒数不明显。穗粒数、穗粒重及千粒重均为超显性遗传,该3个性状的增效、减效等位基因均可能为显性或隐性,随基因位点而不同。  相似文献   
103.
从国外引入的玉米材料经遗传改良形成稳定的5个优良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与国内5大系统6个骨干系组配30个杂交组合,采用增广NCⅡ设计,对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5个遗传改良系综合性状较优,与国内种质旅大红骨、塘四平头两大类群杂种优势明显,性状互补,可构成优势模式对,所配组合中丹8415×J5918的杂种优势值、特殊配合力、总配合力值均较高,是一个高产组合。这说明对外来种质进行遗传改良是拓宽我国玉米种质基础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4.
玉米穗粗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 4个自选系和 3个常用自交系为母本 ,Mo17等 4个骨干系为父本做 7× 4格子方杂交 ,采用增广NCⅡ设计 ,对玉米穗粗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2 8个杂种F1均有不同程度正向优势 ,以Mo17作父本的优势最高 ;2种配合力显著存在 ,且一般配合力达到极显著水平。遗传模型测验结果表明 :穗粗的遗传符合加性 -显性模型 ;增效、减效基因在雌亲、雄亲间的分配无明显差异。穗粗的遗传为超显性遗传 ,且显性基因为增效基因  相似文献   
105.
采用种植方式及遗传基础的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5个No Reid×Dom遗传选育基础经诱导产生的单倍体,在直接播种、2~3叶期的小苗移栽和4~6叶期的大苗移栽3种种植方式下,对单倍体植株成活率及授粉成功率进行研究,以明确不同种植方式对成活率及授粉成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3叶期的小苗移栽单倍体成活率最高,平均为81.70%,授粉成功率平均为11.33%;4~6叶期的大苗移栽单倍体成活率平均为79.12%,授粉成功率最高,平均为11.34%;直接移栽单倍体成活率最低,平均为72.47%,授粉成功率最低,平均为10.30%。这说明,单倍体处理后育苗移栽可以有效地提高单倍体幼苗成活率及授粉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6.
选用30个较为典型的恢复系为材料,对高粱枝梗等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枝梗的遗传力较低,抽穗期,穗长的遗传力较高。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抽穗期,穗粒数,二级枝梗与单株产量呈强的正相关,一级、二级枝梗间又有强的相关性;枝梗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仅次于穗粒数和千粒重,居第三位。研究结果还表明,生育前期(出苗至抽穗)长,一级、二级枝梗数就多,因而着生在三级枝梗上的小穗即子粒就增多,从而提高了单株产量,所以选育生育前期长,后期发育快的品种(杂交种)是增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7.
本研究通过投加铜离子改善了印染废水中红螺菌的产量。结果表明,最佳铜离子剂量为10mg/L,菌体产量达到5400mg/L。  相似文献   
108.
对引进的7个不同来源的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进行了引种筛选试验,通过对越冬率、茎叶比、干草产量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肇东苜蓿、草原1号苜蓿和敖汉苜蓿、驯鹿苜蓿优于其它品种,适合在黑龙江省绿色草原垦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9.
供体肉羊在生产胚胎过程中需要采取手术法取胚,在手术之前需要空腹和禁水24 h,然后进行全身麻醉和手术部位局部麻醉。全身麻醉药物一般选择速眠新,局部麻醉药物为普鲁卡因。全身麻醉药物的剂量掌握极为关键,一般个体剂量为0.2~0.3 m L/kg即可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在对400只供体肉羊采用速眠新麻醉法+局麻法进行手术麻醉时,有4只供体羊出现麻醉意外,经采取及时抢救措施,2只恢复健康,但也造成0.5%(2/400)的死亡率,超过这个剂量极易造成手术过程中供体死亡。因此,在手术过程中供体羊麻醉意外的有效处理要掌握好关键时间节点。  相似文献   
110.
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田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帮助苜蓿田经营者判断处于潜在退化危险的土地,给出潜在问题和潜在机遇的早期预警,试验对松嫩平原紫花苜蓿田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在松嫩平原西部干旱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田土壤理化性质在紫花苜蓿种植第9年时是个转折点,其中土壤p H值、全磷含量、全钾含量、速效磷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全磷和速效磷高峰值在第6年出现,p H值和全钾均在第9年达到最高,但是全钾在第6年和第9年间差异不显著(P0.05),之后趋于平稳;土壤含水量、全碳含量、全氮含量、速效氮含量、速效钾含量随年份的延长整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并且均在9年时达到最低,与其他各年份差异显著(P0.05)。纤维素酶活性与可溶性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其他理化性质不相关;转化酶与各理化性质均不相关;脲酶活性与全碳含量和速效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钾呈显著负相关(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p H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全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在松嫩平原西部干旱地区紫花苜蓿种植9年时可作为评价紫花苜蓿潜在退化的临界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