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6篇
  1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21篇
畜牧兽医   6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杨伟光  李红  毛小涛  黄新育  杨曌 《草业科学》2011,28(12):2221-2224
对河南郑州引进的晚熟品种大叶苦荬菜(Luctuca indica)和当地的早熟品种龙牧苦荬菜(L.indica cv.Longmu),进行了发芽情况、物候期、茎叶、生长速度、抗病性、产量以及营养成分测定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两品种的种子发芽速度、茎叶性状、单株鲜质量与鲜草产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大叶苦荬菜生育期较长,在齐齐哈尔地区未能成熟,3年平均单株鲜质量526.39 g,鲜草产量达36 196.99 kg/hm2;龙牧苦荬菜3年平均单株鲜质量413.38 g,鲜草产量44 978.58 kg/hm2。  相似文献   
142.
苦荬菜(Ixeris polycephala Cass)具有很高的饲用和药用价值,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为了合理利用、研究和开发苦荬菜资源,本文综述了近些年关于苦荬菜分类、生物学特性、农艺学特性、细胞学、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3.
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区小黑麦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进的9个小黑麦品种(系),进行了连续3年的引种品比试验,通过对生育期、抗逆性、饲用价值评价与生产性能的分析比较.筛选出FH2158和WOH 939两个饲用型品种,其叶量丰富,茎叶比高,饲用价值较高,干草产量分别为12 166.94 kg/hm2和11 763.41 kg/hm2,较对照分别增产9.28%和5.66%...  相似文献   
144.
对不同来源的6种无芒雀麦进行了引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6个品种在黑龙江西部地区越冬率达93%以上,生育期为102~106d,均适宜在黑龙江西部地区种植;其中,公农无芒雀麦、内蒙无芒雀麦和波兰无芒雀麦生产性能优于其他品种,值得在黑龙江西部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45.
龙牧808紫花苜蓿新品种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牧808紫花苜蓿是在龙牧803苜蓿的原始群体中,通过单株选择选优去劣,将优选单株进行无性扦插繁殖,建立无性株系材料圃;实行开放授粉,多元杂交,选出新品系;经过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历经14年的系统混合选育而成的新品种.结果表明:龙牧808紫花苜蓿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寒、抗旱、耐盐碱能力强,产草量高,品质好,是东北寒冷地区建立人工草地的优良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146.
不同基础材料和秋水仙素浓度对玉米单倍体加倍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不同种质基础材料和秋水仙素不同处理浓度对玉米单倍体加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秋水仙素质量浓度为0.7 mg/m L浸芽8 h处理玉米单倍体的加倍效果最好,加倍率高达14.2%;秋水仙素质量浓度为0.8 mg/m L浸芽8 h处理的单倍体加倍率次之(11.9%)。PH4CV×D12(26.0%)、PHB1M×D12(25.6%)、PHGJ4×D18(23.1%)和PH6WC×D18(21.1%)的单倍体加倍率显著高于PHB1M×PH4CV(13.3%)和PH6WC×PHGJ4(8.2%),用DH系组配基础材料选系,可显著提高玉米杂交组合单倍体加倍率。  相似文献   
147.
几个玉米改良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和遗传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采用NCⅡ设计,对几个玉米改良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和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388-2的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最高,为较好的改良系;7922×388-2、吉853×388-2、Mo17×389-1、Mo17×387-1的配合力总效应较高.遗传参数分析表明:穗长、行数、秃尖长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百粒重、单株产量、穗重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48.
利用SSR标记从分子水平上对来源于先玉335杂交种、6WC×郑58和PH6WC×郑58×E003基础群的4个改良系以及13个国内骨干自交系,进行遗传关系类群划分。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个自交系可划分4类群,第Ⅰ类群为Reid群,改良系J1207、J1401、8W131、J2067均属于Reid群,B73、6WC、掖478亦属此群;第Ⅱ类群包括两个亚群:丹340、8F1658属旅大红骨亚群,齐319、J666属PN亚群;第Ⅲ类群是No-Reid群,包括Mo17、B1M、4CV;第Ⅳ类群是塘四平头群,包括黄早四、昌7-2。  相似文献   
149.
白三叶草是多年生优良的豆科牧草,又名白车轴草。原产于欧洲东南部和小亚西亚南部,属于三叶草属中的常见类型。三叶草在我国种植广泛,引自国外的有绛三叶、杂三叶、埃及三叶及红三叶,常见的野生品种有白三叶、红三叶、草莓三叶草和野火球。  相似文献   
150.
中国高粱地方品种株高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世代平均数分析的多元回归法对中国高粱地方品种的株高进行了研究,并对杂种F_1代株高的表现作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_1代株高平均倾向高秆亲本,但优势不明显;中国高粱株高加性效应占绝对优势,平均达到总遗传平方和的82%以上,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在某些组合显著存在,上位性效应比显性效应显得更加重要;不同组合加性、显性效应值不同,甚至有正负区别。因此,在选配中矮秆杂交种时,要选配好组合及其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