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6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54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41.
“十一五”期间我国审定棉花品种纤维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十一五”期间我国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的棉花品种(杂交种)达600多个,其中白色陆地棉品种(杂交种)的纤维长度主要分布在29~30 mm,长度整齐度指数主要集中在84%~85%,断裂比强度主要在28~30 cN·tex-1,麦克隆值则多在4.3以上。90%以上的品种(杂交种)符合优质棉品质的要求。前3项指标优于美国现行推广品种,但麦克隆值却明显偏高。对纤维品质的主要分布特点、转基因与杂交种情况、品种多乱杂、品质区划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2.
本文报告了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1991~2010年牛血吸虫感染情况。世业镇牛血吸虫感染率在不断反复中逐渐降低,到2006年下降至0。在1994~1998年和2002~2005年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经分析与江水水位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观测结果说明江苏省取得了显著血防效果,但血吸虫病防控仍是一项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43.
32个棉花主栽品种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以我国2010年32个主栽品种为材料,利用SSR标记进行DNA指纹图谱的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95对SSR引物中,挑选出多态性高、稳定性好、均匀分布在棉花26条染色体上的40对引物,共扩增出161种多态性基因型,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4.025种。引物多态信息量(PIC)0.2989~0.7585,平均为0.5407。11对引物在13个品种上有特征带型,最少利用5对引物就可以将32份材料完全区分开。利用NTSYS-pc V2.10软件聚类分析表明:长江流域棉区品种间遗传差异最大,黄河流域棉区次之,新疆棉区最小;常规种遗传基础较杂交种窄。  相似文献   
44.
光子残酸率是光子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受到棉种加工厂及棉种检验人员的普遍重视。本中心根据多年的研究结果与实践经验 ,提出了两种光子残酸率测定方法 :一是硼砂测定法 ,二是酸度计法 ,并写进了新制订的《脱绒与包衣棉种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方法》。1 硼砂滴定法随机取光子 50粒称重 ,3次重复 ,置于 2 50 ml三角瓶内 ,加入1 0 0 ml蒸馏水 ,用力振摇后置入30℃恒温箱内 ,浸提 30分钟后取出 ,再摇均匀 ,加入三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指示剂 ,溶液呈红色 ,然后用 0 .0 1 mol L-1的硼砂溶液进行滴定 ,溶液颜色先由红色变为无色 ,再滴定至微绿色即达…  相似文献   
45.
论我国棉花质量现状   总被引:54,自引:9,他引:54  
通过国内外棉花抽样测试和广泛调研认为,我国目前原棉内在品质处于国际同一水平,可以满足纺织工业的要求,不必大量进口。文章在分析了我国不同生态区原棉的特点后指出,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是黄萎病、棉铃虫、棉蚜、低温寡照、旱、涝、盐碱等不利生态条件。因此,今后要把抗逆性育种作为棉花科技的重要内容,保证在提高棉花产量的基础上,改善棉花品质,满足纺织工业对不同纤维品质的要求,注意发放纤维长度31mm、比强度25cN·tex-1(ICC校准)以上,麦克隆值3.7~4.2的特优质的棉花品种。文章在分析了流通领域等级混杂、异性纤维污染等状况后,提出修订棉花国家标准,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棉业集团等建议,以求全面提高我国棉花质量。  相似文献   
46.
棉花种子活力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以作者多年来对棉种活力和质量控制的研究工作为基础,参考了国内外有关种子活力和棉花种子研究的文献资料,根据棉花种子的特点,探讨了种子活力的概念,指出各种种子活力测定方法对棉子的适用范围;提出种子相对活力的概念,为比较品种间的种子活力提供了可行性;指出用K+渗出量和游离脂肪酸含量作为检验棉花种子活力的指标为佳;分析了棉种活力与种子营养品质、播种品质的相关性,以及与多逆抗性选择和棉子加工处理的关系;提出酸脱绒棉种的质量控制程序,为保证我国棉种加工质量的标准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7.
我国棉花标准体系构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伟华 《中国棉花》2004,31(11):2-3
棉花标准体系涉及棉花产业链上的所有行业与领域 ,由基础标准、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标准、包装标签要求、贮藏运输条件、检验检疫方法 7个方面构成  相似文献   
48.
以2001—2005年农业部对13个主产棉省主栽品种抽查样品的测试结果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了“十五”期间中国棉花纤维的长度、整齐度、比强度、马克隆值等8项品质指标的分布情况,并运用STATA统计分析系统分析了各品质指标之间的关系。“十五”期间,中国生产领域的棉花纤维长度主要分布在28~29mm,整齐度指数主要分布在82%~84%,断裂比强度主要分布在27~29cN.tex-1,马克隆值主要分布在4.0~5.0,可以满足纺织工业纺中、低档棉纱的要求。各纤维品质指标在年度间有波动。按生态区划分,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纤维在长度、整齐度、比强度等指标上优于黄河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但马克隆值偏高,色泽特征差,品级较低。黄河流域棉区的棉花纤维在长度、整齐度、比强度、马克隆值、色泽特征等方面处于其它两个棉区之间。西北内陆棉区的马克隆值和色泽特征最好,品级较高。统计分析表明,长度与比强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7156,呈高度正相关;整齐度指数与比强度之间的相关系数r=0.5300,呈中度正相关;纺纱均匀性指数与长度、整齐度、比强度均呈高度正相关。与国际乌斯特公报进行比较,中国“十五”期间棉花纤维综合品质达到国际中等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49.
棉酚在棉花的抗性生理中起一定作用。项时康等对陆地棉有腺体和无腺体品种幼苗中棉酚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魏守军等对棉花幼苗感染枯萎病后组织的棉酚反应  相似文献   
50.
温度对棉花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 30℃、 2 5℃、 2 0~ 30℃、 1 8℃四种温度对棉花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长度、幼根长度、幼苗和幼根重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30℃、2 5℃恒温和 2 0~ 30℃变温均为棉花种子发芽试验的适宜温度 ,1 8℃低温条件下种子活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