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81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71.
为了解不同母源抗体水平对仔猪免疫后抗体消长的影响,以及免疫后细胞因子的变化,使用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对40头初生仔猪进行免疫,并于初次免疫后28 d二次免疫,采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抗体滴度,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8和IL-12水平。结果显示,母源抗体水平越高对于初次免疫后仔猪抗体影响越大;二次免疫后抗体水平可长时间维持较高水平。初次免疫后14 d~28 d,血清中IL-8和IL-12水平上升极显著(P0.01);二次免疫后14~28 d,IL-8水平上升极显著(P0.01),IL-12水平上升不显著(P0.01)。试验表明,母源抗体水平是影响仔猪免疫后抗体消长的因素之一;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能有效提高血清中IL-8和IL-12水平。  相似文献   
72.
高山水体由于其所处的海拔较高,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具有突出的贡献,并且由于其分布格局等基础信息的缺失,导致目前高山水体各方面的研究还较为缺乏,本文将初步探索高山水体研究的意义和保护价值,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运用Google Earth和ArcGIS等软件,对24°39'51″~29°14'59″N和98°07'55″~101°30'44″E、总面积88 632 km2的滇西北地区976个天然湖泊海拔、水面面积等信息进行收集,并主要针对该区域水面面积小于0.1 km~2的水体数量及其分布格局进行研究,新定义水面面积小于0.1 km2的水体为微水体。结果表明,滇西北地区共有微水体942个,占天然湖泊数量的96.5%,平均面积10 283.1 m~2,总面积9.7 km~2,占整个滇西北地区总面积的0.01%,占整个滇西北地区天然湖泊面积的2.3%。滇西北地区微水体平均海拔3 987.9 m,密集分布于高山山脊附近,其海拔分布范围较大、中型湖泊更高且区间更广。尽管滇西北地区微水体总面积占区域总面积比例非常小,但其庞大的数量、广阔的流域面积和海拔分布格局,决定了高山微水体在本地区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稳定方面的贡献不容忽视;微水体的保护和治理成本要远远低于大型湖泊,且保护效益明显,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73.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一种牛急性、亚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肤出现结节,母牛流产、产奶量下降,公牛不育。文章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诊断、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较全而的阐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小水电建设在山区农村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断破坏着当地的生态环境。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关系,是小水电开发利用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针对白沙河流域的实际情况,从河道内与河道外两方面对流域进行了生态需水量核算;并对流域梯级开发电站为满足减水河段生态环境需水要求的最小下泄流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5.
76.
2019~2020年对曲靖市7个县(区)苹果、梨、石榴20个果园进行桔小实蝇为害调查。调查发现,桔小实蝇为害曲靖市7个(县、市、区)苹果、梨、桃、石榴、猕猴桃等水果,虫果率0~98.31%。不同海拔桔小实蝇发生呈现不同的消长趋势,在1570m海拔带种群数量高峰出现在5月底~6月底,1854~2128m海拔带种群数量高峰出现在8月中旬~9月初。混栽果园桔小实蝇种群随种植品种成熟呈现多个种群数量高峰。调查结果为桔小实蝇高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火灾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气候变暖加剧,全球森林火灾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强度亦随之增加,世界各地森林火灾潜 在的危险将长期存在,严重程度也将大幅增加。森林火灾对森林生态资源和全球气候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其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极为困难,是当今世界最为严重的生态灾害和突发性公共事件之 一。森林火灾发生发展规律是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的重要依据,加强其规律研究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开展 森林防灭火工作。针对气候变化现状及发展态势,结合气候变化背景下国内外森林火灾现状,系统论述 了气候变化对我国森林火灾发生发展规律的影响,主要阐述了气象条件影响森林火灾的发生,气候影响 森林可燃物,气候影响森林火源,气象影响森林火行为,气候决定森林火灾周期以及气候变化对森林火 灾时空分布规律的影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从解析我国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入手,通过气候变化 背景下我国森林火灾发生规律的研究,客观认识我国和各地区森林火灾发生发展规律,从而为国家和地 方各级政府有效开展森林火灾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 依据。  相似文献   
78.
筛选适宜油用的白木通种质,为将其开发成新型油料作物提供参考。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白木通种子 籽油,比较各种质的含油率,按照食用油国家标准检测籽油过氧化值、酸价、碘值和皂化值,采用气质联用(GC-MS) 系统对白木通各种质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检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木通各种质含油率(36.57%~43.08%)、单果 平均含籽率(6.60%~11.51%)、种子千粒重(45.63~58.95g)和折干率(51.93%~64.28%)等经济性状指标受环境因子 的影响较大;籽油的过氧化值(0.073~0.126 mmol/kg)、酸价(0.418~1.337 mgKOH/g)、碘值(83.548~89.653 g/100g)和 皂化值(199.485~221.418 mg/g)均符合四级食用油国家标准;籽油脂肪酸成分中大多数种类为饱和脂肪酸,但不饱 和脂肪酸的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二者含量达到70%左右,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和硬脂酸 为主,含量在25%左右。白木通具有开发成新型油料作物的潜力,综合评价种子经济性状及籽油脂肪酸构成,白木 通种质黔通1号在研究的5份种质中表现较好,值得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9.
本文采用文献收集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查阅的文献资料和外业调研获得的结果进行整理及系统分析,以筛选出生态、药用和园林价值均较高的山地野生药用观赏植物。结果表明,秦皇岛山地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药用植物98种,隶属44科83属,重点筛选出蔷薇科、豆科、木兰科、百合科、玄参科、唇形科、胡桃科、漆树科、忍冬科和大戟科等具有开发利用前途的野生药用观赏植物36种用于生态城市的园林建设。利用野生药用观赏植物进行园林建设,可以丰富植物造景的内容,创造出环境优美、内涵丰富、生态健全、保健益人的舒适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80.
本文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总结分析了苹果黑星病在平凉市的发生规律、发生程度和地理分布特点,提出了以植物检疫、病情监测、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为当地苹果黑星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