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3篇
林业   47篇
农学   163篇
  8篇
综合类   171篇
农作物   85篇
畜牧兽医   2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7 毫秒
21.
杂交水稻不同器官重金属铅浓度与累积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生长于盆钵中的两系杂交稻和三系杂交稻共6个组合为试验材料,设置土壤铅(Pb)浓度为500mg/kg和不加Pb土壤(对照)两个处理,测定水稻植株不同器官Pb的浓度和累积量。结果表明,Pb处理降低了两优培九、103S/郑粳2号、丰优香占和汕优63的产量,主要是每穗粒数减少,对其余组合的产量无显著影响;不同基因型水稻植株对Pb吸收与积累存在差异,以103S/郑粳2号和两优培九累积量最多,K优818累积量最少;水稻植株不同器官Pb的浓度和累积量的大小顺序为根>茎鞘>叶片。籽粒不同部位Pb的浓度大小顺序为糠层>颖壳>精米,精米中Pb累积量仅为谷粒的25%左右,精米中Pb的浓度以103S/郑粳2号最高,K优818最低;在抽穗期和成熟期,同一器官Pb浓度与累积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但不同器官之间的相关不显著。对不同杂交稻组合植株中Pb浓度和累积量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2.
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秸秆是一种传统的能源物质,营养丰富,秸秆还田可培肥地力,增加作物产量。本文综述了秸秆及其制成的有机物料还田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物学机制、秸秆还田对培肥土壤的作用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讨论了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3.
以超级稻两优培九(两系杂交籼稻)、淮稻9号(粳稻)及高产品种汕优63(三系杂交籼稻)、扬辐粳8号(粳稻)为试材,通过盆栽种植试验,于抽穗至抽穗后10 d、抽穗后11~20 d分别进行低温和遮光处理,观察抽穗-灌浆期不同阶段低温、弱光胁迫对超级稻结实率和部分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或弱光胁迫显著降低4个水稻品种的结实率、剑叶光合速率、过氧化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根干重、根系氧化活力和根系玉米素+玉米素核苷含量,增加剑叶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低温与弱光对2个超级稻品种产量和生理性状的影响高于对照,20℃低温处理高于40%遮光处理,抽穗-抽穗后10 d时段高于抽穗后11~20 d时段。结果提示超级稻品种对温度和光照的反应较常规高产品种更为敏感,保证结实期特别是开花灌浆早期温光条件对超级稻灌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4.
林业常用16种杀虫剂对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华强    明*  赵海朋 《林业科技》2014,(2):10-13
采用管测药膜法测定了16种杀虫剂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急性毒性测定的结果表明: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灭幼脲、杀铃脲、甲氧虫酰肼、苦皮藤素对松毛虫赤眼蜂毒性较低,其LR50均高于9.16×10-3mg·cm-2,为低风险性药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啶虫脒、噻虫啉、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氟虫腈和阿维菌素对松毛虫赤眼蜂毒性较高,其LR50分别是2.28×10-4、9.81×10-5、5.23×10-5、2.43×10-5、1.39×10-5、4.33×10-6、2.10×10-6和1.92×10-6mg·cm-2,安全性评价均为高风险性和极高风险性。敌敌畏对松毛虫赤眼蜂的毒性最高,其LR50是1.11×10-6mg·cm-2;其次为虫螨腈,LR50是1.31×10-6mg·cm-2,对松毛虫赤眼蜂伤害均较严重。  相似文献   
25.
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热应激大鼠小肠形态学变化,利用Realtime-PCR技术对小肠中昼夜节律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大鼠小肠上皮出现严重损伤,肠黏膜绒毛顶端上皮细胞脱落,固有层裸露;热应激导致Per2和DBP基因瞬时表达极大升高,节律性受到严重影响,Bmal1基因瞬时表达差异不明显,其mRNA表达量峰值后移。To observe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response to heat stress, rat small intestine was embedded in paraffin, sectioned in transverse and stained with hematoxylin and eosin. The expressions of genes related to circadian rhythms were detected by Realtime-PCR. Results: heat stress resulted in profound damage to the epithelium of rat small intestine, the villus tips shed into lumen and the lamina propria was exposed; the gene expressions of Per2 and DB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o after the heat stress and the rhythms was affected; heat stress could not induce Bmal1 different expression immediatley, whereas, the peak of mRNA was hysteretic.  相似文献   
26.
INTRODUCTION After his study in the change of liver cell in human body, Kerr (1972) discovered 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 a cell death model totally different from cell necrotic death, in which the cell necrosis usually appears typically as break of the protoplasm membrane and inflammatory leak of cell inclusions, which is a kind of abnormal process. PCD is a kind of active, physiologic death process. This kind of cell death process can helpthe body to eliminate decrepit, excrescent …  相似文献   
27.
不同年代中籼水稻品种的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旨在探明中籼水稻在品种改良过程中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化特点。以江苏省近70年来不同年代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12个代表性中籼水稻品种(含杂交稻组合)为材料,依据应用年代将其分为20世纪40—50年代、60—70年代、80—90年代和2000年以后4个类型,设置0 N(全生育期不施氮)、MN(全生育期施氮210 kg hm–2)和HN(全生育期施氮300 kg hm–2)3个施氮量处理,研究其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其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随品种应用年代的演进,不同年代中籼水稻品种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获得较大提高。2000年以后的品种(超级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较高,根系性状和叶片光合特性以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强是其重要生理基础。超级稻抽穗后根系氧化力和剑叶光合速率下降的幅度较大可能是导致超级稻结实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提高灌浆中后期超级稻的根系氧化力和剑叶光合速率,有望提高超级稻的结实率。  相似文献   
28.
水稻灌浆期籽粒中3个与淀粉合成有关的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72,自引:14,他引:72  
在水培和盆栽条件下,研究了6个水稻品种(含籼/粳杂交组合、新株型品系)灌浆期强、弱势粒中ADPG焦磷酸酶(EC2.7.7.21)、淀粉合成酶(EC2.4.1.21)和淀粉分枝酶或Q-酶(EC2.4.1.18)的活性变化及其与灌浆充实的关系。3个酶的活性变化与籽粒灌浆动态相关联:淀粉酶最高活性出现的时间稍前或同步于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ADPG焦磷酸酶  相似文献   
29.
栽插密度和穗粒肥施用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因水稻品种类型和土不分胁迫程度而有较大差异;土壤水分充足,汕优63的产量为低密度高于高密度保花肥或粒肥的产量高于促花肥,盐粳2号栽插密度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促花肥的产量显著高于保花肥或粒肥,在水分胁迫下,两供试材料均以高密度的产量高于低密度仅花肥的产量高于保花肥或粒  相似文献   
30.
旱种水稻结实期茎中碳同化物的运转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杂交水稻汕优63和籼稻扬稻6号为材料,研究了旱种(地膜覆盖栽培)水稻结实期茎中碳同化物的运转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抽穗至成熟期旱种水稻标记14C从茎中向籽粒的再分配、茎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运转率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均显著高于水种(常规栽培)水稻。水稻旱种后籽粒中的蔗糖合成酶和酸性转化酶活性、茎中α-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