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9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7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不同遮荫强度对中华金叶榆和鑫叶栾叶片呈色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探索2种黄叶植物对遮荫胁迫的响应机制,为黄叶植物栽植在日照不足或遮荫地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中华金叶榆和鑫叶栾当年生苗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强度遮荫处理(20%、50%、90%),以全光照环境为对照,在遮荫60天后测定这2种黄叶植物在各遮荫处理下的叶片颜色、色素含量、光合荧光参数、叶片反射光谱、叶片大小和有机物含量,并在亚细胞水平上观察其叶绿体超微结构。【结果】1)在全光环境下,中华金叶榆叶片为明亮的金黄色,鑫叶栾呈黄绿色,遮光环境下2种黄叶植物出现不同程度复绿。中华金叶榆叶色复绿明显,90%遮荫度下黄蓝参数(b*)值由70. 42下降到47. 27;鑫叶栾遮荫后叶色复绿程度较轻,90%遮荫度下b*值由65. 69下降到58. 34,叶片仍为黄绿色。2)随遮荫程度增加,2树种叶绿素含量显著上升,光合速率显著降低,Chl a/b、叶片比叶重、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最大荧光(F_m)显著升高。3) 2树种遮荫环境下叶片光谱特征反射率下降,红边参数指示中华金叶榆全光照环境下出现光胁迫。4)中华金叶榆遮荫后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变化,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叶片面积显著增大,叶片长宽比无显著变化;鑫叶栾在20%环境下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90%遮荫度下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相比对照显著降低,叶片面积和叶片长宽比在遮荫前后无显著差异。5) 2树种遮荫后叶绿体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类囊体数目和垛叠层数增加,由最初的弯曲片层变为平行的垛叠基粒。【结论】中华金叶榆和鑫叶栾在全光环境下叶色更亮、更黄,受到一定程度光抑制。随着遮荫程度增加,2植株光合速率下降,类囊体垛叠,叶片不同程度复绿。20%遮荫对中华金叶榆生长和叶色影响较小,叶片保持黄绿色,50%和90%遮荫环境下不利于其叶片呈色和光合产物积累。鑫叶栾在各遮荫处理下叶色轻微复绿,叶色仍在黄叶范畴,但90%遮荫度对其光合生理影响较大。因此,从生长和叶片呈色角度考虑,中华金叶榆和鑫叶栾栽植在全光环境最佳,也可根据各自生理特性,种植在适当的遮荫环境。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究转多基因欧美杨107杨中外源Bt基因是否稳定存在及表达,探索转基因107杨不同时间、不同部位Bt毒蛋白表达规律,研究多基因转化的载体结构及基因互作对外源基因表达稳定性和高效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年生转Cry1Ac-Cry3A-NTHK1基因107杨3个株系(A1、A2、A3)和转Cry1Ac-Cry3A-BADH基因107杨3个株系(B1、B2、B3),通过PCR技术对转基因107杨中外源基因进行检测和验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Bt基因的转录丰度进行检测,利用ELISA技术对转基因107杨不同时间、不同部位毒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PCR检测结果显示,转基因107杨均能扩增出与阳性对照大小一致的特异性条带,阴性对照未扩增出特异性条带,证明外源基因在转基因107杨中稳定存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2种Bt基因在转基因107杨中均能稳定表达,Cry1Ac基因的转录丰度在2.1×10~4~5.1×10~4之间,Cry3A基因的转录丰度在2.8×10~6~5.6×10~7之间,Cry1Ac基因和Cry3A基因转录丰度无相关性; ELISA技术检测结果显示,转基因107杨中均检测到Cry1Ac和Cry3A毒蛋白存在。2种Bt基因转录丰度和毒蛋白含量无相关性,但2种Bt毒蛋白含量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转2种不同载体的107杨6、7月份2种Bt毒蛋白的含量较低,8月份急剧上升,Cry1Ac毒蛋白的含量均在9月份达到峰值,Cry3A毒蛋白含量均在8月份达到峰值,10月急剧下降。8月份不同部位(上、中、下)的叶片Bt毒蛋白含量未表现出一致性规律,不同部位(上、中、下)木质部的Bt毒蛋白含量也未呈现出一致性规律。【结论】转Cry1Ac-Cry3A-NTHK1基因107杨和转Cry1Ac-Cry3A-BADH基因107杨不同株系间2种Bt基因的转录丰度存在显著差异,Cry3A基因的转录丰度显著高于Cry1Ac基因; 2种Bt毒蛋白在各株系间存在显著差异,Cry1Ac毒蛋白含量极低,Cry3A毒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Cry1Ac,与转录水平检测结果一致。2种不同载体之间Cry1Ac基因转录丰度、毒蛋白表达模式及含量无明显差异,Cry3A基因转录丰度、毒蛋白表达模式及含量也无明显差异。在转基因107杨整个生长季中,Cry1Ac和Cry3A平均毒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单峰模式。  相似文献   
23.
水分胁迫对白杨杂种无性系生理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索水分胁迫对白杨杂种无性系气体变换和生长的影响,以白杨双杂交杂种新无性系B430苗木为试验材料,在3种水分胁迫条件下,对各无性系生理和生长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水分胁迫下,无性系苗木的Pn、Tr,Gs,La,Ci等日变化模式基本一致,但受胁迫的苗木各生理过程受到明显抑制。各生长指标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不同,苗高和单叶叶面积对水分胁迫最敏感,叶片数和生物量的敏感性较差,随着水分胁迫加强,  相似文献   
24.
几个仁用杏品种抗寒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通过测定不同器官抗寒性,几个仁用杏品种抗寒性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器官均以白玉扁抗寒能力最强,龙王帽和一窝蜂之间差异较小。各品种不同器官抗寒性均表现为枝条>花芽,花蕾>花瓣。植物抗寒性与体内SOD酶活性密切相关,在低温胁迫下,抗寒性强的品种,其SOD酶活性明显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各品种抗寒能力强弱随时间而变化,花期对低温较敏感,抗寒性下降,品种间差异减少。  相似文献   
25.
外源激素对欧洲白桦器官再生与继代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白桦无性系2/86叶柄更容易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分化。6-BA的诱导效果好于ZT和TDZ,较适宜的培养基为MS 6-BA1.0 KT0.3 NAA0.01。6-BA质量浓度高与低均影响不定芽的诱导率。欧洲白桦不定芽和嫩茎的增殖过程可分为增殖分化阶段与壮苗阶段,通过控制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的质量浓度来完成对欧洲白桦试管苗生长状况的调控。  相似文献   
26.
转双抗虫基因三倍体毛白杨抗虫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过6年田间栽植的转双抗虫基因(Bt cry1Ac和API)三倍体毛白杨部分系号再次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在杨树基因组中稳定存在。同时以成树转基因系号叶片对杨扇舟蛾(Lymantria disparL.)和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幼虫进行室内饲虫试验,并对幼虫致死率及树木生长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的19个转基因系号,对两种昆虫均表现出抗虫性,分别有63.15%和31.58%的系号对舞毒蛾和杨扇舟蛾幼虫表现出高抗性(校正致死率超过80%),且不同系号对两种昆虫抗性大小是一致的,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不同转基因系号对两种昆虫致死率与幼树相比均已明显下降;转基因明显抑制存活幼虫生长发育,且以不同系号所饲养幼虫的发育存在显著差异;转基因系号对幼虫致死率与其生长情况之间相关性不显著,表明外源基因转入时对生长没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7.
以4年生转双抗虫基因741杨试验林为对象,研究了土壤中Bt毒蛋白的分布,及其在生长季节中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林土壤中发现了毒蛋白的存在,在转基因植株根围含量最高,距根系越远,含量逐渐降低.其毒蛋白分布趋势是根组织>根际土壤>根围土壤>地表土,其浓度一般呈10倍的等级降低,在非转基因对照植株根系周围未...  相似文献   
28.
为了研究中华金叶榆不同无性系间的性状及光合特性的差异,选育优良无性系,以从中华金叶榆子一代中选择并培育的三个性状不同无性系(A、B和C)的嫁接苗为试材,以中华金叶榆母本嫁接苗为对照,对其形态特征、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无性系和对照间的形态特征存在明显不同;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Ci)日变化均存在差异。净光合速率日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无性系C(12.35 μmol/m2·s)>对照(11.99 μmol/m2·s)>无性系B(11.98 μmol/m2·s)>无性系A(10.80 μmol/m2·s),从理论上解释了无性系C生长速率较快,而无性系A生长速率较低原因。各无性系和对照的Fo、Fm以及Fv/Fm的日变化规律均存在明显差异。Fm和Fv/Fm都表现出下降后又上升的趋势,表明光合作用受到暂时抑制,但光合机构并没有受到损伤。不同无性的耐光抑制能力不同,无性系A受到的光抑制最强,无性系C受到光抑制最弱。  相似文献   
29.
单叶刺槐半同胞子代苗期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槐材质优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种质资源丰富,在其半同胞家系中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为刺槐的杂交遗传改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研究以单叶刺槐自由授粉的101株子代为试材,对其性状遗传变异进行检测分析,探究其遗传变异模式。结果表明:半同胞家系群体的小叶存在丰富变异,1~25叶均有分布。根据小叶数的不同将半同胞家系群体分为1~5叶(Ⅰ型)、7~15叶(Ⅱ型)、17~25叶(Ⅲ型)3类。Ⅰ型刺槐在小叶面积及周长上显著高于Ⅱ、Ⅲ型刺槐,在刺长度上显著低于Ⅲ型,在光合、荧光及叶绿素含量上,三者无显著差异。采用13对引物对所有子代进行SSR分子标记检测,推测半同胞家系群体中至少有78.22%的子代为异交,说明单叶刺槐半同胞家系群体自交率较低,以异交为主。本研究为刺槐杂交育种和种质资源的培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0.
以4个新疆野苹果优系的成熟果实为材料,研究其果实品质指标(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柄长度、果柄粗度、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酸度、可溶性糖、果皮色泽、果肉色泽、香气成分)的差异,旨在为新疆野苹果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资料。结果表明:4个优系之间在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等部分品质指标上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差异,果形指数等部分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4个新疆野苹果优系果实含(E)-2-己烯醛、1-己醇等匹配度≥80%(NIST14谱库检索)的51种香气成分,其中(E)-2-己烯醛、1-己醇、(E)-2-己烯-2-醇乙酸酯等成分均在0.5%以上,总含量占测定香气物质总量的97.66%,为参试新疆野苹果的主要香气成分;4个新疆野苹果优系之间果实香气成分种类和含量均存在差异,且均含有独有的香气成分[优系M-1含有(E)-3-己烯醛、(E)-2-己烯-2-醇乙酸酯等,M-2含有2-己烯-1-醇乙酸酯、(Z,Z)-9,12-十八碳二烯酸等,M-3含有壬醛、癸醛等,M-4含有(Z)-2-己烯-1-醇、(E)-丁酸2-己烯基酯等],是新疆野苹果选育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4个新疆野苹果优系的果实品质指标遗传差异较大,均有各自的特点,具有良好的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