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7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研究斯氏副柔线虫(Parabronema skrjabini)种间遗传标记特点,从内蒙古地区骆驼皱胃中采集斯氏副柔线虫成虫,提取虫体DNA,利用线虫通用引物扩增细胞色素氧化酶1(CO1)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后,用PCR技术鉴定阳性菌落并进行测序,运用DNAStar 5.0和MEGA 4.0软件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相关线虫CO1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斯氏副柔线虫DNA扩增出的CO1基因序列片段长度为689 bp。同其他相关属线虫CO1基因序列比对,斯氏副柔线虫与小口柔线虫(Habronema microstoma)、蝇柔线虫(Habronema muscae)的同源性最高,为86.7%,遗传距离为0.143;与加利西亚光丝虫(Litomosoides galizai)的同源性最低,为80.1%,遗传距离为0.229。通过两种不同方法建立的系统发育树比较,证实斯氏副柔线虫与柔线属线虫均位于同一分支,自展值都在47%以上。表明CO1基因不仅可以作为斯氏副柔线虫理想的种间遗传标记,也可为该线虫进一步的分子分类学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2.
驯鹿的皮蝇蛆线粒体CO1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内蒙古驯鹿未定种皮蝇蛆线粒体CO1基因种属特异性序列进行了研究.DNA核苷酸测序结果证实:该种皮蝇线粒体CO1种属特异性基因UEA7到UEA10特殊目标编码区域片段长度约为689 bp;种系发生进化树和同源性分析显示其与鹿皮蝇法国株同源性非常接近,因此确定内蒙古地区感染驯鹿的皮蝇蛆为鹿皮蝇(Hypo...  相似文献   
83.
本试验选用耐高温高压的菌种袋作为玉米粒培养基的培养容器,对Duddingtonia flagrans厚壁孢子进行批量培养,然后经孢子洗脱液将孢子洗脱后,将其制备成冻干制剂,并在内蒙古地区的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包头市萨拉齐、呼伦贝尔西旗等地养殖场共165头绵羊中进行了临床应用研究。通过设立不同的试验组和对照组,使用常用驱虫药伊维菌素进行驱虫试验,同时配合口服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厚壁孢子,在不同时间进行动物直肠采粪,对粪便进行第三期幼虫培养,然后检测比较不同组别粪便中感染性幼虫的数量,评价捕食线虫性真菌临床应用模式效果。结果显示,将伊维菌素与D.flagrans冻干制剂联合应用于绵羊的寄生性线虫病防治,可使粪便中幼虫数量降低100%,效果优于单独用药组。结果表明,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冻干生物制剂与驱虫药物联合使用的临床应用模式,可以取得较好的家畜线虫病临床防控效果,值得进一步在生产实践中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84.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驯鹿狂蝇蛆(Cephenemyia trompe)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驯鹿狂蝇蛆体表的棘刺随所在不同部位而形态不一,但刺基较大,多数为圆丘形;期幼虫口钩周缘有内外2圈三角形口前齿;期幼虫与期幼虫相比,棘刺数量增多,棘刺变大;期幼虫后气门板上在光学显微镜下的所谓"气孔"实质上是个膜状结构,中间有一道弧形气缝。  相似文献   
85.
为了解捕食线虫件真菌--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捕食器表面聚合物的生化性质与作用.用5 mol·L-1 LiCl的表面聚合物提取液提取位于捕食器表面的这类物质,进而测定其中蛋白质的含量与酶的活性,并详细研究了温度、pH、化学试剂和蛋白酶抑制剂对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不同来源的表面聚合物[表面聚合物(T+)与表面聚合物(T-)]最适温度均为65℃,前者最适pH为7.0,后者最适pH范围为6.5~7.5,且前者大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的浓度相对后者要高;同时还首次在含捕食器菌丝提取到的表面聚合物中检测到了蛋白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通过研究初步了解了存在于捕食器表面并参与捕食过程的蛋白质类物质的相关化学性质,间接证实了上述物质可能在捕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为今后深入开展对捕食线虫性真菌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86.
87.
驯鹿鹿皮蝇蛆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5月至2009年10月,在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分别对708只、445只和498只驯鹿进行了皮蝇幼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该病的病原为双翅目、皮蝇科、皮蝇属的鹿皮蝇的各期幼虫,其成蝇一般在6月初出现,7月~8月为侵袭高峰期,9月末10月初消失.在鄂温克民族乡的驯鹿3a内鹿皮蝇幼虫的平均感染率为22.42%,平均感染强度为16个/只,最高的达98个/只.驯鹿鹿皮蝇幼虫主要寄生于驯鹿的食道、胸腹背皮下等部位,并引起相应部位的炎症.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究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冻干制剂厚壁孢子的批量培养方法及其对线虫幼虫的毒杀剂量。【方法】通过玉米粒或大麦粒培养基的单步培养法,以及先在含有0.05%琼脂粉的沙氏葡萄糖肉汤培养基中培养7d后继而转接到玉米粒或大麦粒培养基的双步培养法,以培养3~5周后洗脱的每克固体培养基中的厚壁孢子数为依据,对D.flagrans的最优培养方法进行筛选;然后使用最优培养法培养D.flagrans厚壁孢子并将其冻干后用于体外杀线虫幼虫试验,研究D.flagrans冻干制剂的杀线虫幼虫剂量。【结果】培养基质不同时,D.flagrans的菌落颜色有一定差异,玉米粒培养基中的菌落颜色呈微黄色,而大麦粒培养基中的菌落呈白色;D.flagrans的适宜培养时间为3周。采用单步培养法时,玉米粒培养基培养的厚壁孢子数量为2.4×10~5个/g,大麦粒培养基培养的厚壁孢子数量为3.2×10~5个/g;而采用双步培养法时,玉米粒培养基培养的厚壁孢子数量为3.0×10~5个/g,大麦粒培养基培养的厚壁孢子数量为3.5×10~5个/g。D.flagrans冻干制剂杀线虫幼虫剂量的阈值为每克粪便4×10~5个D.flagrans厚壁孢子,相应对线虫幼虫的杀虫率为95.2%。【结论】采用双步培养法培养厚壁孢子并将其制备成冻干制剂,在D.flagrans生物防治寄生性线虫病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9.
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CIMH1株在不同发育时期有菌丝和孢子两种形态。只有在捕食对象-活的线虫幼虫存在条件下,该菌株才能产生捕食性结构-菌环、菌网等。菌环、菌风孢子具有一定的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90.
为分析奥丽春细颈线虫(Nematodirus oiratianus)三期幼虫耐伊维菌素虫株外输泵P-gps基因表达水平,分别在低浓度(3.90μg/mL)和高浓度(19.98μg/mL)伊维菌素药物作用下,通过RT-qPCR方法检测药物作用0、3、6、12和24h后,外输泵P-gps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奥丽春细颈线虫三期幼虫在不同时间点分别作用于伊维菌素2种浓度,其P-gp-1基因均不表达;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P-gp-2、P-gp-3、P-gp-1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且均于12h时达峰值。在低浓度药物作用时,P-gp-9.1基因表达量在3h时显著增加了4.71倍(P0.05),P-gp-12基因表达量却一直很低;但在高浓度药物作用时,随时间的增加,P-gp-12表达量逐渐上调。综上,伊维菌素药物作用耐伊维菌素细颈线虫三期幼虫后,其P-gp-2、P-gp-3、P-gp-9.1、P-gp-11和P-gp-12基因在某些时间点出现基因过表达现象,为研究奥丽春细颈线虫耐药机理以及分子检测耐药性方法的建立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