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7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放牧绵羊胃肠道线虫对常用驱虫药物的耐药情况,选取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地区和包头萨拉齐地区自然状态下,感染胃肠道线虫的放牧绵羊各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其中2个试验组分别采用伊维菌素或丙硫咪唑进行驱虫,对照组则不做处理,采用粪便虫卵减少试验方法,对其驱虫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和林格尔地区绵羊胃肠道线虫使用伊维菌素或丙硫咪唑处理72 h后,粪便虫卵减少率分别是28%和77%;萨拉齐地区绵羊粪便虫卵减少率分别是40%和100%。研究发现:两地区放牧绵羊胃肠道线虫对伊维菌素有着较高的耐药性;和林格尔地区绵羊对丙硫咪唑耐药性程度较轻;在萨拉齐地区,丙硫咪唑驱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2.
为研究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ora)捕食器表面聚合物的生化性质与作用,建立一种高效的表面聚合物诱导与提取方法尤为关键。试验首先用大豆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在氨基酸诱导作用下,产生大量含捕食器菌丝,然后分别用了5种不同化学性质溶液提取表面聚合物,经透析和浓缩后,测定了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及其对线虫幼虫的毒性作用,同时还进行了提取液对真菌菌丝生长及其捕食作用的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用5 mol/L LiCl溶液提取表面聚合物最为有效,其提取的表面聚合物溶液对线虫没有明显的杀线虫活性,但与捕食性真菌黏附捕获线虫过程密切相关;并通过比较源自含捕食器菌丝和普通营养菌丝的表面聚合物物质之间的差别,找到了参与黏附捕获线虫过程的物质,这为今后深入开展对捕食线虫性真菌表面聚合物的研究,进而阐明其作用机理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93.
杀线虫性真菌的分类与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4.
95.
96.
对感染驯鹿狂蝇幼虫驯鹿进行了剖检观察,证实狂蝇幼虫主要寄生于驯鹿鼻腔及咽喉黏膜,在当年的7月到翌年1月主要以一期幼虫为主,从翌年2~3月开始快速生长发育,在4~6月多为二、三期幼虫。从翌年5月开始,成熟的三期幼虫随驯鹿打喷嚏排出体外羽化为成蝇。通过对驯鹿狂蝇生活史的观察,表明在大兴安岭地区,驯鹿狂蝇三期幼虫在50%~70%的湿度、21.5℃的平均温度及21.5℃下的451.5~666.5℃总积温下,经21~31d羽化为成蝇,羽化率为59.6%。成蝇出现于6~9月份,在7~8月份达高峰期。驯鹿狂蝇1年发生一个世代,在驯鹿体内的寄生生活长达9~10个月;雌性成蝇每次产胎蚴30-80条,一生共产800~1000条;雌蝇寿命比雄蝇长,约为1~3周。  相似文献   
97.
为研究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值及培养基初始pH值对少孢节丛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10种碳源和8种氮源物质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基上,少孢节丛孢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蔗糖和蛋白胨;在液体培养基内,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是红薯滤液和硫酸铵.当固体培养基中碳氮比为5:1、液体培养基中碳氮比为10:1时,茵丝生长最快.在初始pH值为3.7时,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菌丝均不能生长;固体培养基中最适合的初始pH值范围是7.0~8.0,以pH值为7.5时菌丝的生长率最大;液体培养基中最适合的初始pH值范围是5.0~7.0,以pH值为7.0时菌丝生长最佳.说明不同的碳源、氮源、碳氮比及培养基初始pH值对少孢节丛孢菌菌丝生长率的影响是不同的.而且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最适碳氮源、碳氮比、初始pH值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8.
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CIMH1株在不同发育时期有菌丝和孢子两种形态。只有在捕食对象-活的线虫幼虫存在条件下,该菌株才能产生捕食性结构-菌环、菌网等。菌环、菌风孢子具有一定的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究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冻干制剂厚壁孢子的批量培养方法及其对线虫幼虫的毒杀剂量。【方法】通过玉米粒或大麦粒培养基的单步培养法,以及先在含有0.05%琼脂粉的沙氏葡萄糖肉汤培养基中培养7d后继而转接到玉米粒或大麦粒培养基的双步培养法,以培养3~5周后洗脱的每克固体培养基中的厚壁孢子数为依据,对D.flagrans的最优培养方法进行筛选;然后使用最优培养法培养D.flagrans厚壁孢子并将其冻干后用于体外杀线虫幼虫试验,研究D.flagrans冻干制剂的杀线虫幼虫剂量。【结果】培养基质不同时,D.flagrans的菌落颜色有一定差异,玉米粒培养基中的菌落颜色呈微黄色,而大麦粒培养基中的菌落呈白色;D.flagrans的适宜培养时间为3周。采用单步培养法时,玉米粒培养基培养的厚壁孢子数量为2.4×10~5个/g,大麦粒培养基培养的厚壁孢子数量为3.2×10~5个/g;而采用双步培养法时,玉米粒培养基培养的厚壁孢子数量为3.0×10~5个/g,大麦粒培养基培养的厚壁孢子数量为3.5×10~5个/g。D.flagrans冻干制剂杀线虫幼虫剂量的阈值为每克粪便4×10~5个D.flagrans厚壁孢子,相应对线虫幼虫的杀虫率为95.2%。【结论】采用双步培养法培养厚壁孢子并将其制备成冻干制剂,在D.flagrans生物防治寄生性线虫病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
为分析奥丽春细颈线虫(Nematodirus oiratianus)三期幼虫耐伊维菌素虫株外输泵P-gps基因表达水平,分别在低浓度(3.90μg/mL)和高浓度(19.98μg/mL)伊维菌素药物作用下,通过RT-qPCR方法检测药物作用0、3、6、12和24h后,外输泵P-gps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奥丽春细颈线虫三期幼虫在不同时间点分别作用于伊维菌素2种浓度,其P-gp-1基因均不表达;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P-gp-2、P-gp-3、P-gp-1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且均于12h时达峰值。在低浓度药物作用时,P-gp-9.1基因表达量在3h时显著增加了4.71倍(P0.05),P-gp-12基因表达量却一直很低;但在高浓度药物作用时,随时间的增加,P-gp-12表达量逐渐上调。综上,伊维菌素药物作用耐伊维菌素细颈线虫三期幼虫后,其P-gp-2、P-gp-3、P-gp-9.1、P-gp-11和P-gp-12基因在某些时间点出现基因过表达现象,为研究奥丽春细颈线虫耐药机理以及分子检测耐药性方法的建立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