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5篇
  3篇
综合类   124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01.
连红1号是由连云港云台农场农户提供原始育种材料,经4代典型性状筛选、壮株自交提纯育得的橘红心大白菜新品种。该品种棵型较小,外叶深绿色,叶球切开后会由橘黄色变为橘红色,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含量高。株高30 cm左右,单株重1.5~2.0 kg,生长期为70 d,抗软腐病、黑斑病、根肿病等,适合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02.
木质素主要存在于植物增厚的细胞壁中,对于细胞壁的结构完整性以及茎的刚度和强度至关重要。另外,木质素含量及其单体组成是影响植物食用口感、可消化性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对洋葱薹和大蒜薹中的木质素含量进行分析,并采用番红-固绿进行染色。结果显示,洋葱薹中木质素含量高于大蒜薹,其中洋葱薹中部位置木质素含量较高,在薹的表皮、皮层、分泌细胞、维管束、髓部薄壁细胞都有木质素的存在,其中以皮层最多,研究结果为探讨洋葱薹可食用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03.
为全面了解新麦45品种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利用2017-2020年黄淮冬麦南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汇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麦45是品质达到优质强筋、稳产高产、综合抗性较好的优质小麦新品种;在产量构成因素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中其顺序均为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综合分析表明,有效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对产量影响最小。在栽培管理中应以合理提高有效穗数,主攻穗粒数,稳定千粒重来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304.
为探究年份间、地点间、品种间及其互作效应下大豆产量差异,对2016-2017年黄淮海夏大豆产区的北片、中片和南片区试数据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北片年份×品种互作效应对大豆产量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各片的年份、地点、品种以及年份×地点、年份×品种、地点×品种、年份×地点×品种互作效应的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地点对黄淮海北片、中片和南片的产量差异贡献率最大,分别为57.92%、71.76%和46.91%,品种的贡献率分别为3.85%、4.67%和8.52%,年份的贡献率分别为2.85%、1.02%和0.71%。多重比较分析表明,北片、中片和南片中平均产量最高的河北宁晋、邯郸和山东菏泽比平均产量较低的河北石家庄、河南洛阳和安徽宿州分别高45.66%、71.67%和50.13%,差异达极显著。中黄78、中黄70和中黄301平均产量极显著高于相应对照品种,变异系数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豆产量与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经、纬度无显著相关性。因此,在实现大豆高产的过程中,选择优质、高产、广适的大豆品种是首要条件,同时提高管理水平,发挥高产潜力,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305.
随着机械化的发展,适宜全程机械化操作成为玉米育种的重要目标。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新美 026为母本、新 69 为父本选育出新单 68,是河南省机收组审定的首批品种(豫审玉 2017023),次年通过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机收组审定(国审玉 20180297)。对新单 68 在各级试验中的表现进行分析,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通过对新单 68 及亲本选育过程进行梳理,明确了改良本土优势材料的有效途径,探索了 X 系 × 黄热系的杂优模式,为高产、抗逆、宜机收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06.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索混合式教学实施效果,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对分”融合课堂,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2020级动物药学1班为试验班,实施“翻转+对分”融合课堂,2班为对照班实施传统教学,比较两组班级课程考核成绩、问卷调查结果和自主学习能力。结果显示,试验班课程考核成绩优秀率、满意度、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班(P<0.05)。与实施“翻转+对分”融合课堂前相比,试验班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自我效能感、学习控制、学习求助、学习总结和学习管理能力显著提高(P<0.05),学习焦虑感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翻转+对分”融合课堂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07.
为了解CRISPR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以中国知网(CNKI)中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筛选出的8031篇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5.8 R3和Excel 2019分析CRISPR技术研究文献的年发文量、发文机构、基金、期刊、关键词等。在CNKI中文数据库中,CRISPR技术的年发文量在2014-2021年期间呈上升趋势,在2019年达到峰值。综合类院校、农业类院校和农科院是CRISPR技术研究的主要机构。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郑州大学段广才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毕延震,均为19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发表的论文数量最多,为2107篇,占比26.24%。高频关键词表明,当前农业领域CRISPR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最为广泛。关键词中心性大小表明基因编辑、基因敲除、水稻等是当前国内CRISPR技术领域研究热点。关键词突现分析表明编辑效率、盐胁迫、活性氧、马铃薯、生长发育、过表达可能是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该论文从宏观上了解掌握CRISPR技术,为我国农业生物育种技术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08.
为沙柳优良品系的未来繁殖推广奠定研究基础,本研究开展了沙柳嫩枝扦插快繁体系影响因素及扦插生根机制的研究。选择沙柳优良无性系‘7-41’,通过L9(33)正交试验,确定沙柳嫩枝扦插过程中关键影响因素和快繁最优因素水平组合;进行形态学、解剖学研究,揭示插穗生成不定根的组织学起源、生根类型。结果表明:插穗长度,插穗部位、基质配比对沙柳嫩枝扦插的成活率、出圃率均具显著影响,其中对根系成活率影响最大的是不同插穗部位,对根系出圃率的影响最大的是不同基质配比;采用长度为15 cm的枝条中部插穗,珍珠岩与草炭土体积比为5∶5的混合基质,育苗效果最佳,成活率达到100%,出圃率为97.92%;出圃周期为60 d;根原基类型属于诱生根原基,起源于髓与环髓带交界处的细胞,生根方式为皮部生型根。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沙柳嫩枝扦插快繁体系,为后续沙柳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