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4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8篇
  31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以郑州市西郊农田为研究对象,取0~20 cm土样,测定其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地积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和生态风险预警指数分析了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空间分布、相关性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土壤Pb、Cd、Zn、Cu、Cr和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67、0.07、58.05、18.15、18.84、24.76 mg/kg,其中Pb和Cd的平均含量分别是河南省土壤背景值的1.42倍和1.08倍,属于轻度污染;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异系数介于26.23%~72.36%,空间分布差异较大;Ni含量与Zn、Cr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它们的污染来源具有相似性,Ni、Cr、Zn、Cu污染来源于自然因素,Pb和Cd污染来源于交通运输和化肥使用;重金属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1.2,地积累指数介于-1.746~0.506之间,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49.57,生态风险预警指数为-0.479,属于轻度污染,整体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与生态风险预警等级较低。  相似文献   
152.
褐藻是一类大型海藻,在我国海洋资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褐藻中的海带、裙带菜和羊栖菜等藻类中含有大量的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抑菌和降血糖等诸多功效。但这些活性物质不稳定,易受到高温、光照、提取方式和干燥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降解,进而导致活性损失,严重制约其工业生产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活性物质的制备是当前褐藻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对于这些活性物质的稳态化研究也极具现实意义。本文综述了褐藻中的多糖、多酚、岩藻黄素、甾醇、萜类化合物和多肽等主要活性物质的分离和制备方法,以及国内外关于这些活性物质稳定性和稳态化的研究,以期为后续相关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3.
154.
利用AMMI模型对2020年辽宁省中熟玉米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以期能够全面有效地评价各参试品种的高产稳产性,并筛选出适宜辽宁省种植推广的优良玉米品种。AMMI模型分析结果表明,g7(TF1901)、g11(ZT1601)和g1(辽盛禾198)是丰产性好、稳定性高的优良品种,适宜在辽宁省大部分生态区推广种植。g2(S918)、g6(铁3109)、g8(沅锡101)和g9(铁研3103)平均产量较高,产量稳定性居中,在其适宜的生态种植区推广丰产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5.
浙江省是我国长江中下游主要的粮食生产区,长期以来水稻生产受稻瘟病的严重影响。在过去的10年,浙江省在稻瘟病防控技术上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本研究回顾了浙江省稻瘟病菌优势种群的变化和优势小种的更新情况,总结了近10年已育成的203个品种的稻瘟病抗性变化趋势,归纳了稻瘟病抗病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以及这些抗病基因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在水稻抗病育种中的应用情况。本文还展望了田间水肥的管理模式、抗稻瘟病基因聚合水稻品种选育和无毒基因在稻瘟病流行预测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6.
本文分析了2018~2021年辽宁省玉米品种(东裕)联合体晚熟区域试验资料,近几年晚熟参试品种数量基本上呈逐年减少趋势,除特殊年份外,晚熟玉米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产量平均水平略呈上升趋势;通过区域试验能够评价、筛选出一些产量高、稳定性好、适应性强的玉米新品种。产量数据结合农艺性状、抗性鉴定、品质分析等报告结果,初步分析认为,目前辽宁晚熟玉米品种选育的主要方向依然是高产、高抗、优质。提出如下建议:⑴加强晚熟玉米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创新研究;⑵自交系选育过程中,要加大选择压力,加强抗逆性筛选;⑶注重品种的稳产性和适应性;⑷开展晚熟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