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32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培育的3个不同颜色彩椒果实发育过程中色素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色彩椒和绿色彩椒有着相似的变化规律,即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叶绿素呈下降趋势,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呈上升趋势,总酚和类黄酮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紫色彩椒含有相对较高的色素和抗氧化物质,且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即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叶绿素和花青素呈下降趋势,类胡萝卜素、总酚和类黄酮则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2.
以2份长豇豆种质为试材,对荚果发育过程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荚果的发育,其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花后4~10 d,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缓慢,花后10~19 d,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较快;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呈逐渐下降趋势,花后1~13 d下降较快,花后13~19 d下降较缓慢。  相似文献   
63.
多效唑对辣椒幼苗的矮化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热辣1号”辣椒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对辣椒幼苗质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采用多效唑调控辣椒幼苗生长及培育壮苗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00~350 mg/L 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喷施叶片均能有效降低辣椒幼苗株高,增加茎粗,减小叶面积,提高根冠比,同时显著提高SOD、POD活性.200 mg/L 15%多效唑是最适宜的喷施浓度,能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4.
豇豆无土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Walp.)属豆科菜豆族豇豆属的1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豆角、豇豆、带豆、挂豆角、腰豆等,起源于非洲,目前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1]。在我国,豇豆栽培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栽培面积大,主要种植在温带和热带地区[2]。豇豆营养价值很高,富含各种蛋白质、叶酸及钾、镁、铁等矿质元素,以及人体所必需的赖氨酸和色氨酸[3]。近年来豇豆设施栽培面积逐渐增加,但农药残留、土  相似文献   
65.
矮壮素和乙烯利对樱桃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玉  戚志强  韩旭  刘维侠  杨衍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2):2353-2357
选用矮壮素和乙烯利对樱桃番茄幼苗进行处理,分析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和乙烯利对樱桃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00 mg/L 50%矮壮素水剂或800 mg/L 40%乙烯利是适宜的喷施浓度,能显著抑制樱桃番茄幼苗株高,增加茎粗、根冠比,提高叶片中SOD和POD酶活性,符合培育壮苗的要求。  相似文献   
66.
介绍了海南省儋州市东成镇农业发展情况和发展特点,分析东成镇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东成镇农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7.
热区冬季辣椒套种豇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热区冬季光热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冬季菜篮子,辣椒和豇豆是热区冬季瓜菜的主要蔬菜种类。介绍冬季辣椒套种豇豆技术,包括辣椒和豇豆的品种选择、播种育苗、苗期管理、定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要点,提出辣椒豇豆套种关键技术问题及对策,应用该套种技术,增收能达到3万~6万元/hm~2,同时可以有效避免种植单一品种的价格风险。  相似文献   
68.
苦瓜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苦瓜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遗传关系。[方法]以141份苦瓜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对13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另外,以46份苦瓜核心种质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5个农艺性状的表型值和基因型值进行种质亲缘关系比较分析。[结果]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苦瓜种质资源4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46~1.34,9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4.90~4.94,其中9个数量性状数据分布较为分散,变异系数平均值为20.02%。[结果]核心种质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分别基于5个数量性状的表型值和基因型效应值计算苦瓜种质间的遗传距离,两种分析结果存在一定偏差。基于基因型值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间遗传距离变幅为0.84~10.71,在聚类重新标定距离为8.5时,46份苦瓜核心种质被分为17个类群,进一步明确了不同种质间的亲缘关系。[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苦瓜核心种质的有效利用和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9.
为探讨外源NO提高苦瓜抗冷性的内在机制,以碧绿苦瓜幼苗为试材,对其施加不同浓度(0.00、0.10、0.50、1.00、1.50、2.00 mmol/L)的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并进行低温(8℃)处理,研究SNP对低温胁迫下苦瓜幼苗的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SNP处理提高了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总叶绿素、叶绿素a的含量,与对照相比,株高、茎粗、叶面积和根体积均有增加。低浓度的SNP处理的苦瓜幼苗抗冷效果好于高浓度的,尤其以0.50 mmol/L SNP处理效果最佳。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NO能够提高幼苗的持水能力,促进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缓解低温导致的叶绿素降解,提高低温胁迫下植株的生物量,从而增强植株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70.
苦瓜瓜瘤形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个瓜瘤形状不同的苦瓜品系进行杂交,再经过自交和回交,观察杂交后代的分离,研究苦瓜瓜瘤形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苦瓜瓜瘤形状的遗传是数量性状的遗传,苦瓜的瓜瘤形状遗传模型是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1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