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17篇
  15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旱育中籼稻根系形态性状及其与产量构成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盆栽条件下 ,以水育秧为对照 ,研究旱育中籼稻汕优 63本田期根系形态性状及其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 :旱秧稻移栽期根系诸形态性状均显著小于水育秧 ;N -n期与水育秧的差异明显缩小 ;拔节期旱秧稻根系诸形态性状均超过水育秧 ,旱秧稻前期表现出强大的发根优势 ;拔节后 ,旱水秧根系诸形态性状差异又趋缩小 ,至抽穗期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旱秧稻较水育秧产量高 ,影响旱秧稻产量的主要根系性状是每株根体积、根数和根干重。促进旱秧稻生育中后期根系的生长 ,充分挖掘旱秧稻的结实潜力 ,是旱秧稻高产栽培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2.
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增高对水稻茎蘖动态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对水稻茎蘖消长的影响,借助目前我国惟一的FACE技术平台,通过不同的N肥处理,对FACE条件下水稻茎蘖消长的动态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该模型由茎蘖增长动态和茎蘖消亡动态两部分组成,以时间为驱动因子,描述了水稻茎蘖数随移栽后天数的动态变化过程,对常规及CO2浓度增加条件下水稻茎蘖的变化均有很好的拟合性。通过相关试验数据对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程度高,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3.
水稻磷素对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2003年利用农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系统平台,研究FACE对武香粳11号不同生育时期磷素含量、吸收、分配及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FACE处理使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植株磷素含量增加,增幅为2.48%~18.84%;②FACE处理使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磷素积累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增幅为28.74%~59.11%,生育前期的增幅明显大于生育中、后期;⑧FACE处理对水稻抽穗前磷素在叶片、茎鞘中的分配比例无显著影响,但使抽穗后磷素在稻穗中的分配比例明显减少,在叶片和茎鞘中的分配比例明显增加;④FACE处理使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磷素物质生产效率增加,增幅为2.53%~16.58%;⑤FACE处理使水稻磷素籽粒生产效率和收获指数下降,降幅分别为6.53%~15.51%和1.48%~9.04%。  相似文献   
44.
为研究水稻花后单独叶面施锌及配施尿素对不同品种糙米和精米锌含量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其原因,以11个种子锌含量不同的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于开花期、花后6 d和12 d叶面分别喷施0.5% ZnSO4(ZnSO4)和0.5% ZnSO4+1%尿素(ZnSO4-Urea),同期喷施等量清水作为对照,测定各品种成熟期糙米和精米的锌营养指标及花后剑叶气孔相关性状。结果表明:与精米相比,糙米的锌含量、植酸含量和植酸与锌摩尔比平均分别极显著增加31%、222%和151%。ZnSO4、ZnSO4-Urea处理使糙米锌含量较对照分别极显著增加28.2%和31.5%,精米锌含量分别极显著增加22.2%和27.6%。ZnSO4、ZnSO4-Urea处理对糙米、精米植酸含量均没有影响,但植酸与锌摩尔比均极显著降低,其中糙米两处理下均降低24.3%,精米则分别降低17.2%、20.3%。锌处理与品种或部位的互作对稻米锌含量有极显著影响,锌处理与部位的互作对植酸与锌摩尔比亦有极显著影响。相关分析表明,糙米及精米锌含量在叶面施锌后的增幅与开花期气孔导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稻米本身的锌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由此可知,花后叶面施锌处理使稻米锌营养水平明显增加,增幅总体表现为籼稻大于粳稻,糙米大于精米,叶面锌肥与尿素配施效果更好;水稻种子锌水平低及其叶片气孔导度大均有利于叶面锌肥的吸收。  相似文献   
45.
论我国优质稻米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国情和优质稻米生产的现状。提出兼顾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和多样化的稻米生产目标、加速推进优质稻米的标准化建设和产业化进程、积极探索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稻米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及其策略,是我国优质稻米产业有效应对人世挑战,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6.
为了明确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对水稻叶面积动态的影响,借助我国的稻/麦FACE技术平台,以武香粳14为供试品种,设置不同施N量处理,对FACE条件下水稻LAI动态进行研究,并构建了相应的模拟模型。模型以时间为驱动因子,以水稻叶片干物重(LDMW)及比叶重(SLW)为研究对象,确立了LAI随LDMW及SLW的动态变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增加后水稻叶片干物重随之增加,而比叶重保持不变,因此LAI相应增加,施N量越大这种趋势越明显。通过不同年份试验数据对模型的验证,表明模型拟合程度高,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预测性。  相似文献   
47.
为了明确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水稻蛋白质营养品质的影响,2009年利用稻田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FreeAirCO2 Enrichment)系统,以武运粳21、扬辐粳8号和武粳15为供试品种,研究大田生长期CO2浓度升高200μmol.mol-1对常规粳稻蛋白质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增加使所有供试品种精米蛋白质含量平均下降5.6%,使氨基酸、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平均分别下降7.6%、6.7%和7.9%,均达极显著水平。大气CO2浓度增加使供试品种精米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百分比显著增加,使非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百分比显著下降,但对精米中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相对含量无显著影响。从氨基酸组分看,大气CO2浓度增加使供试品种精米中7种必需氨基酸和8种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CO2处理与品种对精米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总量以及部分氨基酸组分有一定的互作效应,武运粳21上述参数对高浓度CO2的响应大于扬辐粳8号或武粳15对应参数的响应。以上结果说明本世纪中叶大气中的CO2浓度将使粳稻蛋白质营养品质下降,不同品种下降幅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8.
以6个籼稻品种(组合)为供试材料,设土壤Cu含量为400 mg/kg和51.74 mg/kg(CK)2个处理,研究土壤铜污染对籼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Cu含量为400 mg/kg的处理条件下:(1)与对照相比,所有供试品种(组合)的生物产量明显下降,其中两优培九、丰优香占、IR24、汕优63达显著水平;(2)所有供试品种(组合)的经济系数明显下降,其中两优培九、丰优香占、扬稻6号达显著水平;(3)水稻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的下降是造成水稻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且生物产量的影响大于经济系数.  相似文献   
49.
花后人为模拟倒伏对超级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倒伏是水稻实现高产优质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以‘南粳9108’为材料,研究人为模拟倒伏对超级稻物质生产和分配、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与倒伏发生时期的关系,探讨倒伏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超级稻抗倒栽培提供依据。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正常植株(CK)、抽穗后15 d倒伏(AL15)和抽穗后30 d倒伏(AL30),成熟期测定水稻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和产量构成以及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结果表明,与正常生长水稻相比,AL30和AL15处理使水稻地上部各器官生物量下降,总生物量分别显著降低7.3%和24.3%。从物质分配看,AL15处理使水稻生物量在生殖器官中的分配比例显著下降,而AL30处理植株响应不显著。AL30和AL15处理使水稻产量分别显著下降8.3%和36.4%。抽穗后倒伏造成的产量损失主要与饱粒率和饱粒千粒重下降有关。AL30处理使饱粒率和饱粒千粒重分别显著下降5.6%和3.3%,AL15处理分别极显著下降30.8%和6.7%。水稻结实期倒伏导致饱粒重下降主要与糙米变小,稻谷充实程度明显降低有关。从稻米品质看,AL30和AL15处理使水稻整精米率分别下降7.5%和14.7%,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AL30处理对稻米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AL15处理使稻米蛋白质含量极显著增加20.2%;RVA谱数据表明,结实期倒伏水稻崩解值减少而消减值增加,但均未达显著水平。以上结果表明,结实中后期发生倒伏对超级稻‘南粳9108’籽粒产量和稻米品质影响较小,但结实早期倒伏将使物质生产和籽粒灌浆均受到抑制,最终导致产量大幅下降,同时稻米加工和食味品质亦呈变劣趋势。  相似文献   
50.
叶面施用不同形态锌化合物对稻米锌浓度及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土培条件下,以日本晴、L81和L71为供试材料,开花及花后1周叶面喷施硫酸锌、柠檬酸锌、葡萄糖酸锌和EDTA二钠锌(Zn2+浓度均为0.2%,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研究叶面喷施不同形态锌化合物对稻穗不同部位糙米锌浓度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穗不同部位糙米锌浓度差异显著,其中稻穗上部糙米锌浓度显著大于稻穗中部和下部,植酸、植酸与锌摩尔比则相反,不同处理趋势一致。与不施锌相比,硫酸锌、柠檬酸锌、葡萄糖酸锌和EDTA二钠锌使所有品种糙米锌浓度平均分别增加33%、31%、26%和27%,其中锌处理对稻穗上、中部糙米锌浓度的影响显著大于稻穗下部,供试材料中以日本晴的响应最大。锌处理对糙米植酸浓度影响较小,但对植酸与锌摩尔比影响较大。与对照相比,硫酸锌、柠檬酸锌、葡萄糖酸锌和EDTA二钠锌使所有品种糙米植酸与锌摩尔比平均分别下降25%、24%、22%和18%,其中稻穗上部和中部的降幅大于稻穗下部,日本晴和L71的降幅大于L81;锌处理×品种和锌处理×品种×部位间互作均达显著水平。以上数据说明,水稻籽粒生长早期喷锌处理可大幅增加糙米锌浓度及其生物有效性,增幅因锌化合物、供试品种以及籽粒在稻穗上的着生部位(以强势粒响应更大)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