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17篇
  15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71.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粳稻稻米物性及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009和2010年利用独特的稻/麦轮作系统FACE(Free Air CO2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平台,以武运粳21、扬辐粳8号、武香粳14和武粳15为供试材料,研究了高浓度CO(2比大气背景CO2浓度高200 μmol·mol-1)对粳稻蒸煮米的硬度、粘性、香气、光泽、完整性、味道和口感等的影响。物性分析仪测定结果表明,高浓度CO2环境下粳稻熟米的硬度和粘性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扬辐粳8号两指标的增幅均达显著水平。食味计测定结果显示,高浓度CO2对蒸煮稻米香气、光泽度、完整性、味道和口感等食味品质指标均没有影响。相关分析表明,CO2与品种的互作对米饭硬度和粘性有显著影响,但对食味品质参数均没有影响。CO2与年度、CO2与年度和品种间的互作对所有测定参数均无显著影响。两年数据一致表明,未来高浓度CO2环境下粳稻蒸煮米的硬度和粘性将呈增加趋势,增幅因品种而异,但米饭食味品质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2.
臭氧胁迫对不同敏感型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臭氧胁迫对不同敏感型水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为耐性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自然光气体熏蒸平台,以23个水稻品种或株系为供试材料,设置室内对照(臭氧浓度为10 n L/L)和臭氧浓度增高臭氧浓度为(100 n L/L)处理,研究臭氧胁迫对水稻成熟期地上部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及其与最终生长量响应的关系。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所有供试材料按地上部最终生物量对臭氧胁迫的响应从小到大依次分为A、B和C三类不同敏感型水稻。【结果】与对照相比,臭氧胁迫使A、B和C类水稻成熟期地上部干质量平均分别下降19%、39%和52%,B和C类达极显著水平。臭氧胁迫使A类水稻成熟期叶片干质量略增,但使B类(-11%)、C类水稻(-25%)极显著下降。臭氧胁迫下A、B和C类水稻的茎秆和稻穗干质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其中茎秆干质量分别下降26%、41%和57%,稻穗干质量分别下降34%、59%和62%。臭氧胁迫使叶片占地上部干质量的比例大幅增加(+46%),而茎秆(-8%)和稻穗(-24%)占地上部干质量的比例极显著下降。臭氧处理与水稻类型对上述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交互作用,表现为A类水稻对臭氧的响应明显小于其他两类水稻。【结论】100 n L/L臭氧浓度严重影响水稻器官建成,减少光合产物向茎秆和稻穗的分配比例,但使叶片干质量比例大幅增加,臭氧熏蒸还导致茎秆机械强度明显下降。这些变化敏感水稻总体上较钝感类型水稻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3.
为增加粮食可食用部分有益元素的浓度,同时减少有毒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需要更好地了解元素在植株和籽粒内的运输和分布。在温室盆栽条件下,以春小麦为供试材料,设置对照(不添加重金属)和重金属复合处理(同时添加铜、锌、镍、镉,以不影响小麦生长为前提),研究锌(Zn)、铜(Cu)、镍(Ni)、镉(Cd)在成熟植株和籽粒不同部位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重金属复合处理对小麦成熟期籽粒和秸秆产量、收获指数以及粒重均无显著影响,但使小麦各器官重金属浓度均显著增加,增幅因不同器官和不同元素而异,籽粒中Zn、Cu、Ni和Cd浓度分别增加1.8、0.5、48.1倍和45.3倍。重金属复合处理还显著改变了Zn和Ni在地上部各器官中的分配模式:对照小麦吸收的Zn更易向生殖器官中转运,处理植株则更多地滞留在营养器官中,而Ni呈相反的趋势。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对籽粒糊粉层和胚乳的定量分析表明,重金属复合处理使糊粉层Zn和Cu浓度仅增加了78%和86%,而糊粉层Ni和Cd浓度分别增加了30倍和121倍。重金属复合处理使胚乳Zn和Cu浓度分别增加了49%和48%,使Ni和Cd浓度均超出小麦标准中Ni和Cd的最大允许浓度(对照籽粒胚乳中没有检验到Ni和Cd)。以上结果表明,在小麦生物强化实践中,在增加有益营养元素(如Cu和Zn)的同时亦存在有毒重金属(如Ni和Cd)超标的巨大风险。  相似文献   
74.
研究表明不断升高的地表臭氧浓度使作物生长受抑、产量下降, 但对作物品质的影响则不太清楚, 特别是食味品质。本文于2009年和2010年在江苏省江都市小纪镇依托自由空气中臭氧浓度增高(free air ozone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 O3-FACE)技术平台, 以本地主栽水稻品种"武运粳21"为供试材料, 设置大气背景臭氧浓度和高臭氧浓度(比大气背景臭氧浓度高50%)2个水平, 研究了地表臭氧浓度升高对粳稻物性和食味品质的影响。物性分析仪测定结果表明, 高浓度臭氧使熟米硬度平均增加13.6%, 达显著水平。食味计测定结果显示, 高浓度臭氧使稻米香气、光泽、味道、口感和综合值分别下降0.8%(P>0.1)、6.2%(P<0.1)、2.6%(P<0.1)、5.1%(P<0.05)、4.3%(P<0.05), 使完整性增加2.0%(P<0.05)。不同年度间稻米物性和食味品质的差异较大, 但年度与臭氧间的交互作用未达显著水平。以上结果表明, 未来高浓度臭氧环境下生长的稻米蒸煮后将呈变硬趋势, 食味品质总体变劣。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稻草饲用品质相关理化指标对臭氧胁迫的响应.[方法]利用新型自然光气体熏蒸平台,以8个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室内对照和高臭氧浓度(80 nL/L)处理,于抽穗期、穗后20 d和成熟期分别测定叶片和茎鞘中饲用品质相关的理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高浓度臭氧处理使稻草粗蛋白、木质素、纤维素、半...  相似文献   
76.
土壤铬含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盆栽土培条件下,以武香粳14号为材料,设置不同土壤铬含量(300、400、600、1 000 mg·kg-1),研究长期铬协迫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土壤铬含量的增加,水稻主茎总叶数变少、植株变矮、抽穗期延迟。在土壤铬处理中,对水稻主茎总叶数、株高和抽穗期有显著影响的土壤起始浓度分别为1 000、600和 300 mg·kg-1;②土壤铬处理的水稻产量低于对照,且随着土壤铬含量的提高,产量降幅显著增大(r=-0.998 ); ③土壤铬处理后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颖花数减少,其次是千粒重下降,而穗数和结实率无明显变化;④土壤铬处理后每穗颖花数减少主要是由于抽穗期单茎干物重下降所致,而单位干物重形成颖花的能力增加;⑤随着土壤铬含量的增加,水稻生物产量显著下降,经济系数无明显变化。生物产量下降主要与水稻生育前期物质生产能力明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77.
2015 年土培条件下,以‘日本晴’和‘L81’为供试材料,在抽穗后20、10 天进行人工模拟倒伏处理,研究结实阶段不同时期倒伏对水稻籽粒产量、产量构成以及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后20、10 天人工倒伏处理使‘日本晴’籽粒产量平均下降8% (P>0.1)、20% (P<0.1),使‘L81’平均分别下降21% (P<0.01)、29% (P<0.01)。人工倒伏处理对供试品种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均无影响,但使结实能力明显下降:抽穗后20、10 天倒伏处理使‘日本晴’饱粒率分别下降8%、16%,使‘L81’分别下降16%、21%,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水稻饱粒重、所有籽粒平均粒重表现出相似的趋势,但降幅均小于饱粒率。品种与抽穗后20 天或10 天倒伏处理对水稻结实能力特别是饱粒率有交互作用。两期人工倒伏处理使地上部总干重和各器官干重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最大降幅达31%。与此不同,人工倒伏对两品种特别是‘L81’物质分配的影响因处理时期而异:抽穗后10 天倒伏处理使生物量在生殖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减少,而抽穗后20 天倒伏处理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本试验结果表明:结实期倒伏对水稻最终产量的影响因供试品种和倒伏发生时期而异,倒伏引起的产量损失主要与结实能力特别是饱粒率下降有关,后者可能又与灌浆结实期光合生产能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78.
剪除部分颖壳对水稻糙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盆裁条件下,以粳稻日本晴和籼稻扬稻6号为材料,于开花后2d设剪壳、剪壳后套硫酸纸袋保湿透光、剪壳后套锡箔纸袋保湿挡光及不剪壳4个处理,研究谷壳对糙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剪壳处理的糙米干粒重显著低于不剪壳处理,随着糙米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其差异增大;②剪壳后套硫酸纸袋处理的糙米干粒重显著高于剪壳处理、显著低于不剪壳处理,随着糙米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其差异增大;③剪壳后套锡箔纸袋处理的糙米干粒重显著高于剪壳后套硫酸纸袋处理;④剪壳、剪壳后套硫酸纸袋、剪壳后套锡箔纸袋处理对粳稻日本晴糙米干粒重的影响大于籼稻扬稻6号;⑤谷壳对粳稻日本晴糙米生长发育有明显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79.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对水稻磷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自由空气中CO2浓度增高(FACE)200μL·L-1时对水稻磷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FACE处理后,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植株的含磷率(除移栽后28d外)和磷累积量显著提高;增加施氮量,抽穗期磷累积量显著提高。FACE处理后,磷干物质生产效率、磷籽粒生产效率略有下降,磷收获指数显著下降;施氮量对FACE处理与对照植株含磷率、磷干物质生产效率、磷籽粒生产效率、磷收获指数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0.
重金属复合处理对小麦锌铜镍镉积累和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增加粮食可食用部分有益元素的浓度,同时减少有毒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需要更好地了解元素在植株和籽粒内的运输和分布。在温室盆栽条件下,以春小麦为供试材料,设置对照(不添加重金属)和重金属复合处理(同时添加铜、锌、镍、镉,以不影响小麦生长为前提),研究锌(Zn)、铜(Cu)、镍(Ni)、镉(Cd)在成熟植株和籽粒不同部位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重金属复合处理对小麦成熟期籽粒和秸秆产量、收获指数以及粒重均无显著影响,但使小麦各器官重金属浓度均显著增加,增幅因不同器官和不同元素而异,籽粒中Zn、Cu、Ni和Cd浓度分别增加1.8、0.5、48.1倍和45.3倍。重金属复合处理还显著改变了Zn和Ni在地上部各器官中的分配模式:对照小麦吸收的Zn更易向生殖器官中转运,处理植株则更多地滞留在营养器官中,而Ni呈相反的趋势。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对籽粒糊粉层和胚乳的定量分析表明,重金属复合处理使糊粉层Zn和Cu浓度仅增加了78%和86%,而糊粉层Ni和Cd浓度分别增加了30倍和121倍。重金属复合处理使胚乳Zn和Cu浓度分别增加了49%和48%,使Ni和Cd浓度均超出小麦标准中Ni和Cd的最大允许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