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发酵菌种的筛选与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抑菌效果和应用效果,从中草药青蒿、鱼腥草、地骨皮、黄岑、胆草、夏枯草等中草药中筛选到1株能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菌株,鉴定为米曲霉Y-1。以抗菌活性和CMCase酶、FPA酶及蛋白酶酶活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以青蒿、鱼腥草、地骨皮、胆草等为主组成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合适的发酵条件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与麦麸的比例为7∶3、葡萄糖1%、发酵温度32℃、初始pH自然、物料含水量50%~60%、发酵周期为72h。在此条件下,发酵料蒸煮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分别较对照提高36.03%、60.83%、27.64%、41.32%,CMCase、FPA酶和蛋白酶酶活分别达到9653、971U/g和6357U/g。说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通过微生物发酵可提高其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产中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出产一株中性蛋白酶产生菌ZH-6.经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表明,该菌株摇瓶发酵产酶的最佳发酵周期48 h,发酵温度33℃,摇床转速为180 rpm.最佳发酵培养基为玉米淀粉2.0%,麸皮3.0%,Na2HPO4·12H2O 0.4%,KH2PO4 0.03%,ZnCl2 0.1%.起始pH 6.5的条件下,其酶活力为1428.3 U/ml.  相似文献   
13.
从红曲霉菌丝体中提取红色素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曲霉Monascus SP4-2经10 L发酵罐小试液体发酵、过滤、洗涤,获得菌丝体.在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次数,提取剂浓度、用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红曲色素提取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提取剂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对红曲色素提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从干红曲霉菌丝体中提取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90%乙醇为提取剂,提取温度40 ℃,提取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3次可使菌丝体中红色素的提取率高达96.7%.  相似文献   
14.
为了高效降解玉米蛋白粉制备玉米肽,以玉米蛋白粉为唯一碳源和氮源设计筛选培养基,筛选出一株与Aspergillus Niger MG668228.1高度同源的菌株L289,命名为黑曲霉L289。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黑曲霉L289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5 d,温度34℃,摇瓶装量40 mL,底物浓度5%。在该条件下发酵,发酵液中氨基酸含量达2 718.05μg/mL。  相似文献   
15.
以马铃薯汁(PDA)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从自然界枯枝腐木中筛选产多糖真菌,经平板初筛、摇瓶复筛获得最优菌株TL-8,胞外多糖产量达1.1 g/L。经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TL-8菌株鉴定为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在发酵基本培养基初始条件下,分别以培养条件(如温度、摇床转速、pH值、发酵时间等)和培养基成分(如氮源、碳源)作单因素优化,并根据单因素优化结果筛选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以确定白囊耙齿菌TL-8产胞外多糖的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发酵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采用乳糖(12 g/L)和葡萄糖(28 g/L)作复合碳源,采用酵母膏(6.0 g/L)和豆渣粉(9.0 g/L)作复合氮源,pH值6.0,摇床转速160 r/min,装液量为100 mL/250 mL,培养温度30℃的条件下培养8 d,白囊耙齿菌TL-8的生物量达15.78 g/L,胞外多糖产量达5.49 g/L。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接种量、转速、时间为单一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因素中筛选显著性因素,对筛选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探究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量、pH、葡萄糖质量分数和酵母膏质量分数是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显著性因素;在接种量9%、pH 5.7、葡萄糖质量分数4%、酵母膏质量分数1%、时间7 d、温度28 ℃、转速170 r/min的条件下,茯苓胞内多糖的含量为(5.82±0.18) g/L,生物量为(14.63±0.21) g/L,分别为未优化前的1.6倍和2.0倍。与常规栽培相比,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松材消耗,且茯苓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