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12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4篇
  20篇
综合类   149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对全球非结构有限体积法海洋模式(Global-FVCOM)计算的全球海洋潮汐东中国海部分进行了验证。模式与资料的比较范围为24°N到41°N、118°E到132°E。根据计算结果得出了东中国海的M2、S2、K1、O1分潮的同潮图。分潮计算结果与东中国海区域99个实测站点比较结果总体较好,局部区域水深和网格精度欠缺导致偏差偏大。M2分潮振幅均方根偏差为15 cm,迟角均方根偏差为10°,K1分潮振幅均方根偏差为8.2 cm,迟角均方根偏差为9°。初步结果将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全球多尺度潮流-洋流耦合模型。研究亮点:采用全球一体化的非结构有限体积法模式计算了全球潮汐,东海潮汐比较结果表明模式较好地反演了该地区潮波特征。全球模式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全球变化和近海变化的理解,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72.
陈晓刚  荣侠  林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016-6018
立足于景观文化这一新兴学科,认为景观文化是基于文化景观优良传统基础上的综合创造。主要对景观文化的产生、发展过程予以简单梳理,从时间发展顺序、研究的侧重点差异方面介绍了国外景观文化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在国内景观文化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方面,着重从理论内涵研究、景观生态学研究、本学科的交叉研究进展以及景观文化的类型研究方面进行梳理。与此同时,认为我国的景观文化研究尚存在若干问题,主要体现在传统文化景观与现代景观文化的割裂、研究方法上的割裂、传统文化对景观的影响、地域景观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区域景观网络格局的割裂与保护开发的缺失方面。  相似文献   
73.
研究了新型太阳能光伏照明系统,依据蓄电池的自维持时间和最短恢复时间,对太阳能电池与蓄电池的容量进行研究.以ATMEGA8单片机为控制芯片,研究了包括蓄电池过充与过放保护、多挡时控等功能的新型数控太阳能路灯控制系统的软件、硬件实现方法,并对现有LED驱动电路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变换效率.  相似文献   
74.
纤维素油脂的统合生物加工过程是将纤维素酶生产、纤维素水解和微生物油脂发酵过程组合,通过一种微生物完成.运用统合生物加工过程生产微生物油脂可以降低生物转化过程的成本.该文对20株纤维素降解菌进行筛选评价,结果发现青霉菌株 P‐2同时具备有效的纤维素降解和油脂积累能力.脂肪酸组分分析表明,菌株 P‐2胞内油脂的脂肪酸组分主要为棕榈酸( C16:0,21.05%)、油酸( C18:1,22.43%)和亚油酸( C18:2,27.78%).菌株P‐2在以纤维素粉为底物的液体发酵和以秸秆、麸皮混合物为底物的固态发酵条件下可达到的最高油脂产量分别为0.65 g/L 和40.13 mg/g(按干物质计).说明青霉 P‐2是一株潜在的低成本纤维素油脂生产菌.进一步分析在发酵试验中的油脂产量和纤维素酶活力发现,菌株 P‐2的纤维素酶分泌能力在其油脂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外源纤维素酶添加试验证实,在培养基中外源纤维素酶添加量的提高可以促进 P‐2油脂的生产.添加24 IU /g (按干物质计)纤维素酶可使 P‐2发酵后的最高油脂产量达到0.83 g/L .对固态发酵所得到的滤纸酶活力和油脂产量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证实滤纸酶活力与油脂产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R2=0.711,P<0.01).当固态发酵系统中的滤纸酶活力从1.0 IU /g 增加到3.5 IU /g(按干物质计)时,对应的油脂产量从26.24 mg/g上升到40.13 mg/g(按干物质计),产量增长量达到52.93%.以上结果暗示纤维素酶分泌能力不足是制约 P‐2油脂产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通过调控菌株 P‐2的纤维素酶分泌能力可能是提高油脂产量的可行性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75.
选取10头产奶量、胎次、泌乳天数和体重基本一致的荷斯坦奶牛,按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饲喂的基础日粮中用1.5k·头-1·d-1菌草灵芝菌糟替代1kg·头-1·d-1甜菜粕,研究菌草灵芝菌糟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试验组奶牛的产奶量分别比试验前降低16.85%和14.29%,表明以菌糟替代部分甜菜粕可延缓泌乳中期奶牛产奶量降低的趋势;两组间的乳常规成分,血液中葡萄糖、胆固醇的浓度,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1gM)的含量,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组的血液尿索氮浓度与对照组相比降低13.26%,差异显著(P〈0.05);试验后两组间的牛奶IgG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提高56.67%;试验组每头奶牛每年可节约饲料成本529.25元,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76.
7种药剂防治番茄黄叶枯萎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80%乙蒜素乳油、25 g·L-1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嘧菌酯悬浮剂等7种单一药剂和复配药剂对番茄黄叶枯萎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0%乙蒜素乳油、25 g·L-1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0%嘧菌酯悬浮剂对番茄黄叶枯萎病防治效果好,校正防效分别为82.0%、79.5%和77.6%;而80%乙蒜素乳油与25 g·L-1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或30%嘧菌酯悬浮剂的复配剂的防治效果比单剂使用的更明显,高达93.6%和89.1%;其次为500 g·L-1异菌脲悬浮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也对番茄黄叶枯萎病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校正防效分别为72.4%和71.2%;45%咪鲜胺水乳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相对较差,为69.2%和54.5%。  相似文献   
77.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可以提高侵蚀退化林地的土壤质量。为了探究典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对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态网络的影响,在南方红壤区马尾松林下建立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小区,设置3种不同处理,分别为挖设鱼鳞坑加种植草本,挖设鱼鳞坑加种植草本与灌木,以及对坡面土壤不设置任何措施的对照。利用16S rRNA和18S rRNA基因 Illumina M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3种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基于随机矩阵的方法构建微生物网络。结果表明,措施实施后,绿弯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变形菌门与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 < 0.05)。2种措施处理下微生物网络总节点数、总连接数、平均连通度以及模块性均较高,微生物网络的规模增大,微生物间互相作用更复杂。3个微生物网络均以负互相作用(60.59%~67.49%)为主,措施实施后物种间竞争作用进一步加强。绿弯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中的部分菌群在本研究区的微生物网络中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此外,3个微生物网络的部分关键节点所属的菌群相对丰度较低(< 1%),对于构建微生物网络也具有关键作用。2种措施处理下微生物网络平均路径距离较长,微生物作用的响应速度慢,群落结构稳定性提高,其中挖设鱼鳞坑并种植草本与灌木的措施较挖设鱼鳞坑并只种植草本的措施效果更优。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容重(R2 = 0.465,P < 0.05)、pH(R2 = 0.377,P < 0.05)、有机质(R2 = 0.383,P < 0.05)、全氮(R2 = 0.545,P < 0.01)、对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土壤含水量(R2 = 0.485,P < 0.05)对真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实施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网络规模增大、物种间互作强度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78.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对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为推动生态系统服务管理和提升人类福祉,本文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WOS)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为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系统梳理和总结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的学科知识基础、科学领域结构和热点变化等发展现状以及最新研究进展。研究表明:1)不同研究层面上,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关系受外部风险和人类需求、参数选取和服务提供者及区域差异性和不均衡性的影响。2)研究方法主要有基于关系识别和具体表征的权衡分析、权衡模拟和预测的模型量化分析和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管理优化的多准则分析3类。3)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键驱动因子为城市化、生态工程和气候变化。基于此,我们认为把握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不同研究层面的关联特征、创新和优化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方法、准确甄别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键驱动因子以及充分整合多维生态系统服务权衡资源搭建数据共享平台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9.
地物波谱是指地物反射电磁波能力的大小 ,不同地物具有不同的反射波谱值 .将株洲地区的地类粗略地划分为水、裸露地、居民点和植被 4大类 ,利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ERMAPPER6.1,在对航空和航天遥感信息源进行处理的基础上 ,对各地类的波谱值和波谱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 .结果表明 :相似地类具有相近的波谱分布 ,不同地类具有不同的波谱分布 ;同一地类因信息源、地理位置和时相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波谱值 ,其分布表现为一个域 ,不同地类的域值差异较大 ;不同地类的波谱值严重交叉 .这说明地物同波谱特征值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而是一种复杂的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80.
林分蓄积量估测是林业遥感的重要研究领域,由于云雾天气和光谱饱和现象等因素限制了光学遥感影像估测林分蓄积量的精度。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穿透性强、受云雾影响小等特点,弥补了光学遥感的不足。以江西省龙南县的针叶林为研究对象,结合Landsat 8与PALSAR-2双极化SAR影像数据,在遥感数据预处理基础上,提取了光谱信息、植被指数、纹理信息和后向散射系数等共245个遥感因子。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多元逐步回归法,筛选出65个遥感因子参与林分蓄积量估测。以林分郁闭度作为分层因子,分别采用线性、KNN、支持向量机(SVM)、多重感知机(MLP)和随机森林(RF)5种模型估测林分蓄积量,并对估测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实验结果表明:1)相比单独使用Landsat 8的光谱和纹理信息,基于郁闭度分级并融合PALSAR-2的后向散射信息明显提高了蓄积量的反演精度;2)对于低郁闭度林分,线性模型精度最高(rRMSE=21.16%),中郁闭度林分,多重感知机模型估测效果最好(rRMSE=30.61%),高郁闭度林分,多重感知机模型估测效果最好(rRMSE=27.53%)。在结合PALSAR-2的后向散射系数的基础上,郁闭度分层能有效改善中高蓄积量区域的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