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88篇
林业   387篇
农学   121篇
基础科学   104篇
  154篇
综合类   883篇
农作物   121篇
水产渔业   79篇
畜牧兽医   503篇
园艺   209篇
植物保护   13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5篇
  1965年   6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液力偶合器气液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与粒子图像测速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偶合器内部的气液两相流动机理,该文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对其内部流动的速度和压力等流场特征进行数值模拟,并应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技术对其流场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泵轮内的气泡小而均匀,速度分布较规律,由内环向外环递增;涡轮内气泡较多,并出现了涡流、回流、二次流等不规则流动现象。PIV测试的流场流动趋势与数值模拟的流场流动趋势基本一致。CFD数值模拟方法和PIV技术为揭示液力偶合器内部流场的复杂流动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92.
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周年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利用人工牧草地土壤水分试验测定资料,分析研究了草地土壤水分的周年变化规律,得出草地土壤水分周年变化可划分为春季失墒期、夏季增失墒交替期、伏秋增墒期;土壤水分动态曲线波动主要受降水补给量和牧草耗水量的影响而变化,雨季降水对旱作草地土壤水分的补给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3.
994.
炭基肥和竹炭对土壤氮素淋失和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竹炭和炭基缓释肥添加对毛竹林土壤氮素流失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室内土柱淋溶试验,测定了淋溶水中NH_4+—N和NO_3-—N浓度,分析了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炭基缓释肥的添加可以使土柱NH_4+—N和NO_3-—N累积淋溶量分别降低12.5%和13.6%。此外,竹炭的添加可以显著降低NH_4+—N累积淋溶量(P<0.05),但是对NO_3-—N的影响不显著。炭基缓释肥的添加可以增加土壤Nitrospira(硝化螺菌属)、Nitrosospria(亚硝化螺菌属)和Nitrobacter(硝化杆菌属)细菌的相对丰度,提高下层淋溶土壤反硝化优势菌群(丰度>0.1%)Burkholderia(伯克霍尔德菌属)、Cupriavidus(贪铜菌属)和Bradyrhizobium(慢生根瘤菌属)的相对丰度。炭基缓释肥添加对土壤NH_4+—N和NO_3-—N的淋溶影响可能与土壤氮素循环微生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5.
张一扬  粟深河  林北森  陆亚春  韦忠 《土壤》2020,52(1):202-206
为了解靖西市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时空变异特征,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状况、年际间变化、空间变异特征及与土壤养分、烟稻轮作年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2006年、2012年、2017年靖西市烟区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属偏高和丰富水平,平均值分别为35.72g/kg,35.80g/kg和38.84g/kg,无处于“缺乏”状态的植烟土壤样本,“偏低”的植烟土壤样本2012年仅为5.30%。地统计学表明,总体呈现偏高和丰富以上色斑。②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有随着时间推移,均值增加的趋势,2017年度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2006年度和2012年度。③2017年度植烟土壤有机质与对应的其他土壤养分因子的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均显示,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的相关性较高,且存在植烟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增高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6.
生物质炭和腐殖质对稻田土壤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生物质炭与腐殖质单独施用与配合施用对稻田土壤CH4和N2O气体排放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浙江临安潜育性水稻土的稻田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2个水稻秸秆生物质炭添加水平(0,20 t/hm2)和3个腐殖质水平(0,0.6,1.2 t/hm2),共6个处理,分别为:(1)B0F0(对照,不添加生物质炭和腐殖质);(2)B0F1(腐殖质用量为0.6 t/hm2);(3)B0F2(腐殖质用量为1.2 t/hm2);(4)B1F0(生物质炭用量为20 t/hm2);(5)B1F1(生物质炭和腐殖质用量分别为20,0.6 t/hm2);(6)B1F2(生物质炭和腐殖质用量分别为20,1.2 t/hm2),研究生物质炭和腐殖质输入对水稻产量、稻田CH4和N2O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B0F0相比,单独施用生物质炭和腐殖质或生物质炭与腐殖质配施均降低了土壤CH4累积排放量,但增加了土壤N2O累积排放量;(2)生物质炭处理对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和GHGI(greenhouse gas intensity)没有显著影响(P>0.05),腐殖质处理显著降低了GWP和GHGI(P<0.05),生物质炭和腐殖质对GWP和GHGI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3)与B0F0相比,单独施用生物质炭和腐殖质或者生物质炭与腐殖质配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单位水稻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B0F2处理的GHGI最低,表明单施腐殖质处理(腐殖质用量为1.2 t/hm2)稻田土壤的减排效果和环境效应最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稻田土壤固碳减排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部分BT型粳稻不育系存在自交结实现象,不育性的稳定性较差,影响杂交种的纯度;WA型粳稻不育系虽然不育性稳定,但开花习性差,育性最难恢复,应用难度较大;HL粳稻不育系开花习性及异交结实率与BT型粳稻不育系无显著差异,育性稳定性明显好于BT型粳稻不育系,可恢复性明显好于WA型粳稻不育系,较好地协调了育性稳定性、开花习性和可恢复性几方面的矛盾.因此,提出了在粳稻杂种优势利用中用红莲(HL)型不育系部分替代BT型不育系,以解决目前生产上杂交粳稻BT型不育系不育性不够稳定及细胞质单一的问题.通过测交鉴定,已筛选和育成一批HL型粳稻恢复系.不同细胞质杂交粳稻组合的鉴定结果表明,将红莲型不育细胞质应用于粳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8.
珠江三角洲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分析了珠江三角洲污灌区土壤中9种重金属Cd、Cu、Zn、Pb、Mn、Ni、As、Cr、Se的含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污灌区土壤9种重金属的全量平均含量均已超出广东省土壤背景值,其中Cd的污染程度最重,Se的污染程度最轻;污灌区土壤以Cd元素的有效系数最高,Ni元素的有效系数最低.Zn、Pb、Cu以及Cd元素随采样深度的增加其全量逐渐减少,Cr、Ni、As以及Se元素随采样深度的增加其全量呈上下波动状态或几乎不变,而Mn元素则是随采样深度的增加其全量先略有减少而后骤升.Cu、Cd、Zn等3种元素全量与有效态含量以及这3种元素全量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山东梨树病虫害种类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近些年来山东梨树病虫种群的发生动态和演变原因,提出了树体保健为主导、综合管理为关键、精准测报为前提、化学防治为补救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00.
拟南芥AtRD29a启动子在烟草中的表达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低温诱导启动子AtRD29a控制的GUS基因转入烟草,通过GUS活性组织染色,分析拟南芥AtRD29a启动子在烟草植株中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并且AtRD29a启动子在烟草中同在拟南芥中一样,不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而是低温诱导型启动子;它在25 ℃常温下不表达,10 ℃左右为诱导临界温度,4 ℃左右稳定和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