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篇
林业   32篇
农学   10篇
  2篇
综合类   4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9 毫秒
41.
[目的]明确叶色参数、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在不同叶位的分布规律,了解黄花柳生理信息和光合潜力。[方法]对3种黄花柳不同叶位(顶部、中部、基部)叶片的叶色参数、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的变化规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种黄花柳叶色参数(L、a、b)中,金枝黄花柳顶部叶片的L值最高,叶片表现为光滑、光亮。普通黄花柳顶部叶位的a值为“+”值,叶片偏红。3种黄花柳各叶位叶片b值均为“+”值,叶色均偏黄。通过叶绿素含量分析,发现金枝黄花柳和红枝黄花柳的叶绿素总含量大小表现为中部叶>基部叶>顶部叶,而普通黄花柳的叶绿素总含量表现为基部叶>中部叶>顶部叶,金枝黄花柳和红枝黄花柳不同叶位间的叶绿素a/b无显著差异。在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中,3种黄花柳Fv/Fm、Fv/Fo、ABS/RC、PI的变化在顶部叶较低,中部和基部叶相对较高。[结论]金枝黄花柳和普通黄花柳与普通绿色植物相比叶色富有特点,观赏价值高;3种黄花柳顶部叶片受到的光抑制程度显著高于中部和基部,叶片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42.
为了解白榆和青榆种间杂交后代的适应能力,以河北农业大学苗圃白榆和青榆种间杂交得到的8个株系为材料,对不同株系的生长情况、叶片形态和光合生理指标进行分析。通过不同株系和白榆自然杂交后代(CK)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株系间苗期生长性状及光合生理等性状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单株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叶周长以B1最高,与其他杂交后代和对照存在显著差异。B3的苗高和地径均高于对照,充分说明B3的长势较好。不同株系的光合日变化中,B3的日均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不同株系和对照,B8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高于其他不同株系,与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3.
为了解杂种金叶榆与普通白榆和普通金叶榆叶片形态以及其呈色生理机制之间的差异,用种间杂交无性系杂种1号、杂种2号金叶榆,以普通金叶榆和普通白榆作为对照进行叶形指数、色差、色素含量以及光合生理参数的测定比较。试验发现:普通白榆的叶绿素a、b的含量明显高于普通金叶榆和无性系杂种,4种榆树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而金叶榆的净光合速率低于普通白榆。结果表明:2个杂种金叶榆品种叶面积差异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普通金叶榆和普通白榆;宽长比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普通金叶榆和普通白榆。金叶榆叶片色彩受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比例的影响,叶片光合作用状态受气孔导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绚丽海棠实生后代叶色及花色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色和花色是海棠非常重要的观赏特性之一,也是观赏海棠品种选育的关键指标。现以绚丽海棠实生后代为试材,用色差计测定了海棠不同株系、不同部位的叶片及花瓣的明亮参数L、色相参数a和b的值,分析了海棠叶色及花色之间的相关性。在不同时期研究了海棠叶片叶色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海棠的叶色L、a、b与花色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前后2个时期(4月6日、5月6日)海棠叶片的L、a、b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a的色差值变化最大、b次之、L最小;海棠长枝顶梢到基部叶片的a、b值均呈现出显著变化,并且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即b值从顶梢到基部逐渐增大,而a值从顶梢到基部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5.
阿月浑子光合特性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2  
阿月浑子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 最高峰在11 时, 次峰在15 时, 中午有明显的“午休”现象; 季节变化亦呈双峰曲线, 最高峰在6 月, 次峰在8 月;6 月份枝条中部叶片光合速率大于顶部和下部叶片。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和饱和点分别为51 μmol·m - 2·s- 1 和1 600 μmol·m - 2·s- 1 , CO2 补偿点和饱和点分别为136 μL/L 和830 μL/L; 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 ℃, 最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 , 灌水临界期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0 % ~35% 。  相似文献   
46.
青杨双价抗虫基因转化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对青杨进行含部分改造的Bt CryAc基因(Bt基因)和慈姑蛋白酶抑制剂(API)基因A的双价抗虫基因转化,确定了适于青杨的遗传转化系统。经含Km40mg/L的生根培养基的筛选,获得了青杨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47.
白杨杂种无性系苗期生长与水分交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白杨双交杂种无性系为材料,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对无性系苗高和生物量生长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无性系苗高和生物量生长与水分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苗高和生物量生长产生影响,在供水量降低至60%时,苗高和生物量生长开始受到明显抑制,到供水量为40%时,生长受到严重抑制,但抑制的程度因无性系不同而有差异。各无性系的主效应、水分效应和基因型与水分互作效应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在水分胁迫下,各无性系生产力和对水分的适应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48.
水分胁迫对甘草营养器官解剖构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年生甘草盆栽实生苗为材料,研究了水分胁迫对甘草营养器官解剖构造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时期水分胁迫后的植株成龄叶片变薄,栅栏组织变薄,即栅/海比值变小,叶脉中的导管和根及茎的木质部导管均表现为导管管腔直径变小,管壁增厚。这些器官内部结构的不同变化都是适应逆境、增强抗性所做出的响应。  相似文献   
49.
水分胁迫下白杨双交杂种无性系苗木生长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白杨双交杂种无性系为材料,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对无性系幼苗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叶片、苗高和生物量生长均产生显著影响。轻度水分胁迫既可使苗木叶面积生长受到抑制,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叶片速生期有提前的趋势,速生期持续时间有延长趋势,但受胁迫的苗木绝对生长速率较低,没有明显的生长高峰期出现,造成单叶面积随水分胁迫的发展而显著减小,水分胁迫对叶面积的影响大于对苗高生长的影响,在洪水量为60%时,苗高生长才受到明显抑制,茎和叶生物量受抑制最明显,根生物量受影响相对较小,因此随着水分胁迫的发展,茎/根比值表明为明显的下降趋势。不同无性系在各生长旨标上和各指标随水分胁迫下降幅度上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大部分指标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表明生长指标对水分胁迫的适应表现出一致的趋势。  相似文献   
50.
转基因741杨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群体和单体饲养的方法,用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叶片饲养舞毒蛾和美国白蛾幼虫,测定其死亡率、各龄期的发育速率、体重增加速率和取食效率。结果表明:4个转双抗虫基因的741杨株系对舞毒蛾和美国白蛾均有明显抗虫效果,主要表现为对低龄幼虫的毒杀作用和对高龄幼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用转抗虫基因杨树叶片饲养的昆虫幼虫死亡率均高于对照,最高可达100%,而且,可导致存活幼虫的不正常的发育,使其发育历期明显延迟,发育速率、体重增加速率和取食增长率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