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25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拟南芥芥子酶基因TGG4的克隆、表达和酶活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芥子酶是一类水解硫代葡萄糖苷的酶,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人们在拟南芥中已经发现了3个芥子酶基因,分别是TGG1、TGG2和TGG3。通过对拟南芥基因组数据库的搜索,发现3个新的芥子酶基因TGG4、TGG5和TGG6。本研究克隆了TGG4基因全长cDNA序列,构建酵母表达载体,转化毕氏酵母GS115,进行甲醇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用离子交换层析柱纯化。纯化的重组蛋白经测定具有芥子酶活性,而且其活性被低浓度的维生素C激活,具有芥子酶的典型特征。芥子酶系统发生树分析进一步表明,TGG4代表一个芥子酶基因新亚家族。  相似文献   
52.
在不同浓度(0、20%、30%、40%、50%)PEG处理下考察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叶片中脯氨酸含量的动态变化。从木薯中分别克隆了Me P5CS和Me P5CR基因,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分析了Me P5CS和Me P5CR基因在20%PEG胁迫处理下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脯氨酸含量受渗透胁迫快速诱导,在一定范围内随PEG浓度升高而明显升高,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序列分析表明,Me P5CS基因c DNA全长2 217 bp,编码738个氨基酸,含有P5CS保守结构域;Me P5CR基因c DNA全长828 bp,编码275个氨基酸,含有P5CR保守结构域,它们分别与麻风树和蓖麻中的P5CS、P5CR亲缘关系较近。Me P5CS和Me P5CR基因在转录水平受到渗透胁迫的调控。  相似文献   
53.
为了探讨紫萍(Lemna polyrhiza)替代饲料对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鱼种生长的影响,在传统罗非鱼饲料中分别添加0、10%、15%、20%、25%、30%的紫萍DW2602干粉,按照鱼体质量2.5%、3%和4%的投喂量饲喂罗非鱼鱼种40 d,对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脏体比等生长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添加紫萍DW2602饲料粗蛋白含量提高了4.3%,粗脂肪含量下降了0.9%,赖氨酸含量无明显变化,含硫氨基酸即蛋氨酸和胱氨酸总量增加了0.1%。当浮萍替代率为20%、投喂量3%时,促进生长作用最显著,与投喂普通饲料相比,增重率提高了57.5%,特定生长率比对照组提高30.3%,肥满度和脏体比分别比对照组下降6.4%和5.5%。说明传统饲料中添加适当比例的紫萍干粉,能促进罗非鱼生长。  相似文献   
54.
在福建53个市县(区)收集获得119份浮萍种质。通过叶片大小、根系和叶脉数等形态性状初步鉴定为4个属:少根紫萍属(Landoltia)、多根紫萍属(Spirodela)、无根萍属(Wolffia)、浮萍属(Lemna)。利用叶绿体atp F-atp H间隔序列和rp S16内含子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19份浮萍种质分别属于4个种Landoltia punctata,Spirodela polyrhiza,Wolffia globosa,Lemna aequinoctialis。利用DnaSP 5.10.01软件分析结果显示,福建浮萍种质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rpS16比atp F-atpH多样性大,两者的核苷酸多态性指数分别为0.051 23和0.031 53,每kb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44.675和20.374,群体突变率分别为0.051 64和0.036 40,单倍型多态性指数分别为0.617和0.577。稀脉萍、无根萍和多根紫萍基于atpF-atpH和rp S16序列的单倍型数为4、2、2。另外,闽南地区浮萍遗传多样性高于闽北地区,其核苷酸多态性指数、每kb核苷酸变异数以及群体突变率分别是闽北地区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55.
从腐烂的木薯中分离得到1株降解生淀粉能力较强的菌株ITBB FC2,经形态学鉴定和18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属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该菌株用2%生木薯粉培养基摇瓶,37 ℃,200 r/min培养3 d后,发酵液葡萄糖含量为970 mg/L,生淀粉酶活力为495.04 U/mL。采用固体产酶培养基(麸皮 ∶ 水=1 ∶ 1)培养,所得酶活力为6 330 U/g。酶反应最适pH为4.0~5.0。Ca2+对酶活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6.
植物游离小孢子培养具有快速纯合基因型、促进植物胚胎发生和提高植株再生率的功能,同时在突变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工程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植物游离小孢子培养受外植体预处理、小孢子预处理、供体基因型、小孢子培养密度、培养基pH值和培养基成分等因素的影响。林木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开展较少,其技术体系滞后,如在林木中大量开展游离小孢子培养工作有望改良当前林木育种落后的局面。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95例血液病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通过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CI)评价阳性及阴性患者1 h和24 h的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对输注效果的影响。结果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33.7%(32/95),其中HLA-I抗体27例;HPA抗体1例,HLA-I+HPA抗体4例;39例患者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无效输注率为41.1%(39/95)。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1 h和24 h的CCI值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1);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无效输注率(78.1%)明显高于阴性患者(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型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87.5%)与未配型组(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无效密切相关,血小板交叉配型可减少同种免疫反应,输注血小板前进行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及交叉配型对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8.
十字花科植物广泛存在芥子酶,并利用芥子酶以抵御病虫害的侵袭。TGG4和TGG5是在拟南芥中发现的新型芥子酶基因,二者基因序列极为相近。本试验通过对转TGG4和TGG5基因酵母的诱导表达及相应重组蛋白的纯化,探讨两个蛋白的酶学差异性。结果表明:TGG4、TGG5的最大Vc激发浓度都为1mmol/L;但是在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反应pH上,两个重组蛋白略有不同,TGG4和TGG5的最适温度分别为67℃和57℃,而最适pH分别为6.5和5.5,TGG4比TGG5要耐高温耐碱性;这两个重组蛋白酶活性都受NaCl的抑制。  相似文献   
59.
麦田环境2.4GHz无线信道路径损耗建模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麦田环境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应用需求,开展了4种无线信道路径损耗建模方法研究及适用性分析。首先利用WSN节点进行2.4 GHz无线信号的麦田实地测试,得到不同传播距离上的路径损耗变化趋势;然后分析了自由空间模型、双射线模型理论计算路径损耗与实测路径损耗差异,同时提出改进的双折线对数距离模型,并采用单折线和改进后的双折线对数距离模型对实测路径损耗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建模。结果表明:自由空间模型和双射线模型所计算路径损耗与实测路径损耗存在较大差异,无法直接用于麦田环境路径损耗建模;单折线和改进后的双折线对数距离模型的回归分析拟合度分别为0.879和0.943,回归剩余标准差分别为3.242和2.229,均适用于麦田无线信道路径损耗建模,且改进后的双折线对数距离模型较单折线对数距离模型建模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60.
降雨入渗会改变斜坡原有的平衡状态,为探究弃土场原位与弃土斜坡降雨入渗过程的水分运动特征。以某弃土场为研究对象重复开展染色示踪试验,对比分析原位与弃土斜坡垂直方向上土壤剖面的染色面积比和渗流前后水分运动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原位斜坡水分入渗以基质流为主,少量优先流动由生物通道引发;0~50 cm深度水分垂直均匀入渗程度高,随深度增大,表现出沿容重小一侧非均匀流动;50 cm深度以下,平均染色面积比与深度呈负相关(;2)无植被发育弃土斜坡无优先流动,沿斜坡土体表层水平扩散流动程度高,平均染色面积比在20 cm深度以下保持为0,无染色特征;植被发育弃土斜坡水分沿植物根茎优先入渗,垂直入渗较活跃(;3)染色面积比及湿润带特征能很好的捕捉斜坡水分渗流的非均匀信息;同时,根系会改变土体的孔隙发育程度,形成内部交织的网状结构,降低土壤容重,增加水分入渗,有利于增强表层土壤含水率,降低水分深层渗流,增强斜坡稳定性;加强弃土场植被生态恢复有利于增加斜坡的固土保水能力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