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0篇
  4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藜麦是北京市2015年新引进种植的作物。目前,甜菜筒喙象是2016年新发现的一种严重危害藜麦的害虫,2016年7月在北京市延庆区永宁镇藜麦种植基地被甜菜筒喙象危害的藜麦植株达到100%,遇到大风大雨后藜麦植株茎折率90%以上,3.3 hm2的藜麦近乎绝产。为减轻甜菜筒喙象的危害,开展采用不同浓度药剂田间喷雾方法测算防效试验,以确定适宜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及该药剂对藜麦的安全性的影响,为该产品推广提供可靠依据。试验设计安排4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3个处理为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设有1 300倍液、1 700倍液、2 200倍液不同浓度,清水处理为对照;田间试验采用喷雾方法,防效采取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计算。通过试验发现,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不同浓度对甜菜筒喙象的防治效果不同,其中,在发生初期使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700倍液对水叶面喷雾,药后7 d防治效果达91.2%。  相似文献   
92.
梅丽 《河北农业》2005,(9):28-29
大水面养鱼,由于水体面积大、水位深,如果采用常规的池塘养鱼方法来防治鱼病,不但用药量大,药物损失快,而且药效差。必须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3.
梅丽 《河北农业》2005,(10):29-30
1.鱼-桑-鸡:池塘内养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鱼池淤泥及鸡粪用作桑树肥料,蚕蛹及桑叶喂鸡;蚕粪和鸡粪喂鱼。使桑、鱼、鸡形成良好的循环。试验表明,每500公斤桑叶喂蚕,蚕粪喂鱼,可增加照产量25公斤,桑园内养20只鸡,年产鸡粪1200公斤,相当于给桑园施氮肥18公斤,磷肥17.5公斤。  相似文献   
94.
梅丽 《河北农业》2005,(11):29-30
一、巧弯油管。紫铜油管材质较硬,不便弯曲安装,可将需要弯曲部位用炭火烧红,立即放入水中冷却,就会变得柔软易弯了。  相似文献   
95.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经过研究发现,我国芒果产业科技推广模式主要有公共服务型、市场引导型、项目带动型及其他推广模式。其中公共服务型推广模式主要包含科技110主导型和科技特派员主导型模式;市场引导型推广模式主要包含龙头企业主导型、专业合作社/协会主导型和农场主导型模式;项目带动型推广模式主要包含科研院所主导型和高校主导型模式;其他推广模式主要包含经验农户带动型模式。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战氏生物农残降解剂对香料烟中多菌灵、吡虫啉、氯氟氰菊酯、三唑酮4种农药的降解效果。[方法]在香料烟上分别喷施添加战氏生物农残降解剂的农药,同时喷施未添加战氏生物农残降解剂的农药做对照,研究其第1、5、10、15天对农药的降解效果。[结果]战氏生物农残降解剂对研究的4种农药均有降解作用,降解效率在9%81%,降解周期为115 d,降解效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多菌灵、吡虫啉、三唑酮、氯氟氰菊酯。[结论]战氏生物农残降解剂对研究的4种农药降解效果明显,该项试验研究可为其在香料烟种植的农残控制中运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
藜麦田甜菜筒喙象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筒喙象是一种新发现的严重为害藜麦的害虫,2016年首次在藜麦上大暴发,导致当年北京地区藜麦损失惨重。本研究针对甜菜筒喙象杂草寄主范围广,对藜麦为害严重却难以有效防控的问题,采用种群生态学技术方法,研究成虫产卵特性和杂草寄主在其种群发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甜菜筒喙象成虫体色多变,既有锈红色,也有棕褐色和黑褐色。成虫夜伏昼出,不喜阳光直射,白天在生长茂密的植株中下部活动;主要选择在茎秆直径5mm、处于营养生长盛期的寄主植株上产卵;株高150cm以上(现蕾盛期-初花期,直径20mm)、生长健壮、茎秆比较坚硬的植株不利于成虫产卵。当藜麦尚未出苗或藜麦苗比较幼小(主干直径5mm)时,成虫主要在早发的幼嫩多汁的藜科杂草上产卵;6月上旬,藜麦进入旺盛生长期,成虫开始在藜麦上产卵,产卵期约为1个月;7月下旬,藜麦进入初花期,茎秆粗壮,成虫主要在苋科杂草上产卵。此外,甜菜筒喙象成虫更喜欢在营养生长旺盛时期的藜麦植株上产卵,其单株产卵痕数量是藜科和苋科杂草的6.06倍和1.55倍;适时铲除田边杂草,有利于减轻藜麦田甜菜筒喙象的发生与为害。研究结果对甜菜筒喙象的有效防控,保障我国藜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8.
为筛选防治藜麦钉胞叶斑病的高效安全药剂,对多种杀菌剂在不同浓度下的防效以及对藜麦的安全性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在60%以上,其中,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15 g/亩和43%戊唑醇悬浮剂60 mL/亩对藜麦钉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药后15 d防效分别为84.1%和81.9%。从防治效果、对藜麦安全性以及抗药性方面综合考虑,建议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和43%戊唑醇悬浮剂交替使用是防治藜麦钉胞叶斑病比较好的策略。  相似文献   
99.
一、羊舍。要求通风干燥,夏季遮雨挡光,冬季避风雪。每只羔羊占羊舍面积0.8平方米~1.5平方米,运动场1.6平方米~2平方米。进羊前先清扫,再用石灰或消毒液喷洒消毒。二、羔羊的选留(购)。选留(购)3-4月龄断奶的杂交代公羔,体重在18公斤-20公斤以上,健康无病,被毛光顺,上下颌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0.
玉米主要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茎腐病、玉米大斑病2006年和2007年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玉米品种中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和玉米大斑病这两年都属轻度发生,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大斑病的发病率年度间存在差异,玉米瘤黑粉病两年的发生无差异;玉米茎腐病年度间差异较大,2007年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