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2篇
  23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1.
以小麦品种绵阳 2 6为材料 ,利用3 H TdR掺入法 ,研究了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DN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烯效唑处理后 ,小麦种子萌发早期DNA合成加快 ,当浓度为 2 0mg kg时 ,DNA合成速率最快 ;同时 ,在小麦种子萌发早期烯效唑处理促进3 H 胸苷掺入可能反映了烯效唑有助于萌发中DNA修复和DNA复制 ,为种子萌发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2.
【目的】冬干春旱、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缺乏是四川丘陵旱地冬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通过研究休闲期秸秆覆盖还田和施磷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为四川丘陵旱地小麦高产稳产及磷素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方案。【方法】试验于2018—2020年在四川仁寿进行,采用裂区设计,以秸秆覆盖(SM)和不覆盖(NSM)为主区;3个磷水平0(P0)、75 kg·hm-2(P75)和120(P120)kg·hm-2为副区。分析秸秆覆盖和施磷下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性状及磷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秸秆覆盖的增产效应高于施磷效应。2018—2019和2019—2020年度秸秆覆盖处理较不覆盖处理小麦有效穗分别增加17.7%和8.48%,穗粒数增加15.6%和11.2%,产量提高18.6%和13.5%;两年度施磷75 kg·hm-2较不施磷处理小麦有效穗分别增加18.2%和8.79%,穗粒数增加21.1%和6.09%,产量提高30.2%和16.1%;施磷120 kg·hm-2比不施磷处理有效穗分别增加21.2%和9.53%,穗粒数增加20.2%和4.03%,产量提高31.8%和17.9%。秸秆覆盖显著提高了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磷素积累量,且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秸秆覆盖与施磷均可显著提高小麦花前干物质和磷素转运、花后干物质和磷素积累能力。秸秆覆盖显著提高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但降低了花前磷素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而施磷显著提高了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和花前磷素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秋闲季秸秆覆盖还田促进了磷的吸收利用,磷肥吸收效率2年分别提高27.3%和23.7%,磷肥偏生产力提高17.8%和14.7%。【结论】秸秆覆盖更有利于促进花前干物质和磷素转运,同时促进花后磷素积累和提高磷肥吸收利用效率,通过增加有效穗和穗粒数实现增产。在本试验条件下,秸秆覆盖+75 kg·hm-2磷肥是适用于四川丘陵旱地小麦高产高效的耕作栽培措施和磷肥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23.
任万军  刘喜传  杨文钰  樊高琼 《种子》2006,25(10):53-54
通过培养不同基因型品种(组合)的颖壳去除种子,观察颖壳去除对种子发芽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颖壳去除严重影响了种子的成苗率,去壳处理平均比对照低26.1%,且不同杂交稻组合间差异较大。不同基因型组合的颖壳去除处理的根长、根数、根重和苗重与对照相比有高有低,根长、根数多数品种(组合)比对照低,而根重和苗重则多数品种(组合)比对照高。  相似文献   
24.
烯效唑干拌种对不同群体小麦分蘖成穗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绵阳26为供试材料,采用烯效唑干拌种研究了不同浓度(0、10、20、40 mg/kg)对不同播种密度(90×10~4、180×10~4、270×10~4/hm~2)下小麦分蘖成穗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后,公蘖前期(出苗50d内)烯效唑浓度越高,达到最大分蘖速度的时间越早,低节位分蘖特别是第1、第2分蘖的发生加快;分蘖后期(出苗50 d后)分蘖速度减慢,高浓度处理(40 mg/kg)的分蘖发生比低浓度提早10 d结束。烯效唑提高了孕穗后期单位面积的茎蘖数、分蘖成穗率、单株穗数和单位面积有效穗,其中以20 mg/kg最优。密度不同,烯效唑提高分蘖成穗率的效果有差异,以高密度下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5.
以四川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中筋小麦品种川麦42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方式对带式机播套作小麦(播幅为净作的50%)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小麦拔节后的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粒叶比则在中等偏高施氮量(N 180 kg /hm2)时最大;底肥:拔节肥=7:3的施氮方式有效地提高了花后LAI、干物质日积累速率及粒叶比。对产量影响方面,有效穗和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成穗率和千粒重则在N 180 kg /hm2时最高,底肥:拔节肥=7:3的施氮方式提高了成穗率。相关分析表明,孕穗后的LAI、孕穗期的干物质积累以及拔节至孕穗期的干物质日积累速率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本试验条件下,在施氮量为N 180 kg/hm2、施氮方式为底肥:拔节肥=7:3时,套作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好,产量最高,达4800.4 kg/hm2,与生产上大面积净作小麦产量相当。其群体质量指标为:基本苗184.5万株/hm2,成穗数225.3万穂/hm2,成穗率72.8%,孕穗期LAI 4.68,灌浆期LAI 2.11,花后干物质积累量1600.6 kg/hm2,结实粒数9652.5万粒/hm2,粒叶比11.501mg/cm2。  相似文献   
26.
小麦免耕播种机开沟器的设计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针对西南丘陵地区保护性耕作模式下小麦免耕播种机尖角型开沟器易缠草,堵塞,使用寿命短等问题,设计了圆弧刃口型开沟器。该文建立了圆弧刃口型开沟器的几何模型,采用离散元法对圆弧刃口型开沟器的工作阻力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平均开沟宽度为40 mm,开沟深度偏差为5 mm,玉米根茬的切断率超过86%,土壤扰动为18%~22%。圆弧刃口型开沟器提高了播种机的通过性,开沟破茬效果好,能够满足西南丘陵地区小麦免耕播种的开沟要求。  相似文献   
27.
不同带宽对套作小麦产量及边际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内麦8号"为材料,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双六零"(带宽4 m)、"双三零"(带宽2 m)、"三五二五"(带宽2 m)、"三零二零"(带宽1.67 m)、"一二二二"(带宽1.13 m)5种不同带宽对小麦产量及边际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小麦有效穗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穗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有效穗与小麦播幅呈极显著正相关,同时还受边际效应的影响,边行经济性状在不同带宽间的变异小,而非边行的经济性状较边行显著变劣,中厢带植模式能兼顾穗数和边际效应的发挥而增产,是四川丘陵旱地套作小麦高产高效的适宜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28.
西南麦区小麦品种萌发期抗旱性的综合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西南麦区小麦萌发期抗旱性强的品种,用20% PEG-6000水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测定41个小麦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胚芽鞘长度、胚根长、胚根数等性状,并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对供试材料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正常条件相比,20% PEG-6000胁迫下小麦种子胚根数均降低(西科麦5号和川麦104例外),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胚芽鞘长度、根长均受到抑制,且不同品种降幅不同.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分析,综合评价值(D值)较大的前五位品种分别是蜀万8号、绵麦228、绵麦37、川麦104和内麦316.利用聚类分析对41个品种的抗旱性进行分类,蜀万8号、绵麦37等5个品种为高度抗旱品种;川麦60、昌麦30等13个品种为抗旱品种;内麦9号、川麦43等10个品种为中等抗旱品种;绵阳26、蜀麦482等8个品种为对水分胁迫敏感品种;川麦55、川麦42等5个品种为对水分胁迫高度敏感品种.除根长外,其他鉴定指标与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与D值的相关系数最大(0.87).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可作为小麦萌发期抗旱性快速鉴定的参考指标.强抗旱性品种蜀万8号、绵麦37、绵麦228等可作为西南麦区小麦抗旱育种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9.
为探索提高丘陵旱地小麦机播技术应用效果的农艺措施,分别在免耕、旋耕和翻耕条件下,设置秸秆覆盖和不覆盖,研究耕作措施对机播小麦播种质量、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综合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旋耕和翻耕的覆种效果好,断垄率和晾籽率低,但免耕的出苗率高,苗全;且免耕能促进小麦分蘖发生和有效穗形成,有较大的LAI,较高的生物产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显著增产;秸秆覆盖能促进田间出苗,各群体质量指标均优于不覆盖,有显著的增产效应。综合指数分析表明,免耕+秸秆覆盖具有投入少、出苗质量好、群体质量优、产量高等优点,是四川丘陵旱地机播小麦适宜的配套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30.
长期施氮对饲草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探讨长期施氮对饲草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变化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对试验地第7年耕层土壤养分、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方法】采用大田定位试验,设置氮水平为0、22.5、45、67.5、90 kg/hm~2,饲草玉米密度为6.0×104plant/hm~2,分析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玉米产量的关系。【结果】随氮肥用量增加,饲草玉米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在施氮量为67.5 kg/hm~2时产量最高;土壤有机质、氮素含量呈显著增加,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得知,有机质、氮素含量及3大微生物数量与产量存在正相关关系,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产量、氮素含量及微生物数量有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含量对产量直接影响最大,碱解氮含量对产量间接影响较大。【结论】土壤有机质、氮素含量和微生物数量促进了饲草玉米产量的增加;其中,有机质含量对产量直接影响最大,碱解氮对产量间接影响较大,因此适当施氮保持土壤养分及改善土壤环境,有利于提高饲草玉米产量。在N3处理饲草玉米产量最高,通过方程模拟氮肥用量为70.7 kg/hm~2,可达到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