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2篇
林业   38篇
农学   87篇
基础科学   35篇
  53篇
综合类   444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187篇
园艺   58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抑食金球藻对翡翠贻贝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磊  徐晓娇  江天久 《水产学报》2018,42(6):846-853
本研究以单种抑食金球藻及其与亚心形四爿藻的混合藻为实验组,以亚心形四爿藻为对照,探究抑食金球藻对翡翠贻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抑食金球藻显著影响翡翠贻贝的SOD活性、MDA和GSH含量,各实验组均表现出诱导升高与抑制降低交替出现的规律。单种高、中浓度的抑食金球藻在短期(3 h)内即可对翡翠贻贝的SOD活性产生影响,混合藻组中的SOD活性上升较慢,说明亚心形四爿藻可以延滞氧化还原系统的反应时间。各实验组翡翠贻贝GSH含量在2 d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混合藻组与单种抑食金球藻组相差不大,提示亚心形四爿藻对抗氧化还原损伤并未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23.
本研究旨在探究蛋鸡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膨化亚麻籽以及饲喂天数对蛋中DHA含量、产蛋率、蛋重、蛋壳厚度、蛋壳强度以及哈夫单位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含有3%、6%、9%和12%的膨化亚麻籽饲喂产蛋鸡15天、30天和45天均可显著提高鸡蛋中的DHA含量,且对蛋鸡的产蛋率、蛋重、蛋壳厚度、蛋壳强度以及哈夫单位无显著影响。因此,膨化亚麻籽有潜力作为一种饲料添加物质用于DHA功能蛋的生产。  相似文献   
24.
为从土壤中筛选能够同时降解单宁和植酸的微生物,本实验利用富集培养技术,分离、筛选、鉴定土壤中的单宁和植酸降解菌,并研究其在液态发酵下的产酶能力。结果显示,从土壤中共获得109株纯菌落,包括39株细菌、46株酵母菌以及24株霉菌。分别用单宁筛选性培养基和植酸筛选性培养基筛选上述菌株,获得27株植酸降解菌和14株单宁降解菌,其中霉菌M-6、M-3和M-1可以同时分解单宁和植酸,且霉菌M-6的水解圈直径大于M-3和M-1。在液态发酵条件下,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20~35°C),霉菌M-6产单宁酶和植酸酶的活力呈现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在发酵温度为30°C时达到最高值(P0.05)。随着发酵p H的升高(p H 4~7),霉菌M-6产单宁酶和植酸酶的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其中单宁酶活力在发酵p H值为5时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而植酸酶活力在发酵p H值为5时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发酵p H 4和7处理组(P0.05),但与发酵p H 6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菌落和菌株形态学以及分子测序方法,鉴定M-6为黑曲霉。因此,本研究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3株(M-6、M-3和M-1)能够同时水解单宁和植酸的降解菌,在液态发酵条件下,黑曲霉M-6产单宁酶和植酸酶的最佳发酵温度为30°C,最佳发酵p H值为5。  相似文献   
25.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大棚黄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设施大棚黄瓜为试材,进行了有机肥与无机肥不同配比施用对黄瓜品质、产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条件下,有机与无机肥的质量分数比为1:4时效应最佳,黄瓜粗蛋白质含量比不施肥处理、有机肥处理和无机肥处理分别增加4.0%、7.4%和3.1%,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13.1%、17.1%和10.2%.各处理间黄瓜产量差异显著,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中随无机肥所占比例增加黄瓜产量提高,无机肥处理比不施肥处理和有机肥处理分别增产36.0%和19.5%,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平均增产14.3%.黄瓜硝酸盐含量随无机肥所占比例增加而降低,达到显著负相关水平,无机肥处理的黄瓜硝酸盐平均含量比不施肥处理和有机肥处理分别降低了24.1%和29.4%,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平均含量降低了25.6%.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大棚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作用较小.黄瓜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与黄瓜硝酸盐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随配施肥中无机肥所占比例增加黄瓜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是黄瓜硝酸盐含量降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6.
不同生育期水稻干物质量与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不同生育期的干物重对粤晶丝苗2号、粤农丝苗、合美占3个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设置了早造和晚造两次不同氮肥梯度随机区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叶片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在拔节孕穗期时最高,且其随着生育进程逐渐降低,在乳熟期达到最低值;茎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在乳熟期降至最低;齐穗期的穗干物质分配比例不到20%,而乳熟期的穗干物质量将近占总干物质量的43%;早造和晚造水稻的结实率差异极显著,总干重差异显著,而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差异不显著;齐穗期以后,结实率和千粒重均与干物重呈负相关,而叶干重与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较大,茎干重与各产量性状密切相关,总干重与产量呈正相关。水稻干物重是决定高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7.
罗非鱼碎肉酶法制备蛋白胨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思咪  张萍  陈丽娇  程艳 《福建水产》2012,34(2):134-140
为探讨罗非鱼碎鱼肉酶法制备蛋白胨的加工工艺,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分别研究了木瓜蛋白酶、AS.1398中性蛋白酶、复合蛋白酶水解罗非鱼碎肉制备蛋白胨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的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pH6.5,温度65℃,水解时间4h,加酶量1250 U/g,蛋白胨得率达12.63%;AS.1398中性蛋白酶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pH 7.5,温度55℃,水解时间4 h,加酶量750 U/g,蛋白胨得率达13.25%;复合蛋白酶的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pH 7.0,温度50℃,水解时间4.5 h,加酶量850 U/g,蛋白胨得率达11.43%。  相似文献   
28.
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对稻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研究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在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中的变化,本文用Illumina H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苏南地区某金属冶炼厂和加工产业区的重金属污染水稻土的真菌群落结构,发现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对水稻季土壤真菌丰度和群落结构均有显著影响。经过真菌主成分分析发现,PC1影响因素对样品处理差异的贡献率是35.96%,PC2影响因素对样品处理差异的贡献率是21.48%;通过真菌冗余度分析发现,重金属Pb和Cu污染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显著;通过对真菌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表明,重金属污染会显著降低敏感真菌的丰度,如被孢霉属相对丰度最高降低了87.50%、木霉属最高降低了99.46%、离壳菌属和菇属最高降低了100.00%,同时耐性真菌的相对丰度会提高,如类球囊霉属的相对丰度最高增加了98倍、四枝孢霉属最高增加了56倍、根囊壶菌属最高增加了2.62倍。综上所述,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对稻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且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抗逆真菌相对数量和种类显著增加,敏感真菌的相对数量急剧减少,真菌群落结构随着重金属污染程度增加进一步分化。  相似文献   
29.
基于太阳能驱动的遥控移动草坪割草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传统割草机污染严重、噪音大、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设计了一套太阳能驱动遥控移动草坪割草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太阳能能源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四轮驱动部分和切割收集部分组成.其主要特征是利用太阳能作为动力源,实现割草装置的正常运行;通过采用无线遥控代替传统的手推式操作方式,并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部件,利用C语言编制控制程序,实现对草坪修整的远距离运动控制;通过改进传统割草机的切割收集方式,设计切割—收集—体化装置,利用刀片旋转的离心力作用,将割下的草甩到收集箱,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30.
农田土壤氮素径流损失的影响因素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当前国内外在农田土壤氮素运移转化机理方面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简要回顾了农田土壤氮素损失产生的环境污染危害,分析了影响土壤氮素径流损失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水肥管理、合理施用氮肥、发展生态农业、调整种植结构、推广缓控释肥料等防治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