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5篇
  1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
大豆种子DNA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用大豆干种子和叶片分别为材料,进行以PCR为目的大豆模板DNA的提取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大豆干种子为材料,虽然在提取DNA量上比用叶片提取的少,但对PCR扩增结果没有影响。因此,用大豆干种子直接提取DNA可以节省育苗时间,获得完全可以满足试验要求的大豆模板DNA。  相似文献   
12.
西瓜种质资源果实性状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发掘和利用西瓜优异的种质资源,本研究对100份西瓜的主要果实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果实平均重和千粒重变异系数较大,果皮硬度和含糖量变异较小。基于果实性状的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4个类群。类群I,包括21份材料,主要来自美国和日本,美国的材料占该类群的42.9%,日本材料占38.10%,该类群的特点是果实中等、种子小、含糖量高、硬度高;类群Ⅱ,包括25份材料,16份来自国内,占该类群的64%,其特点为果实大、种子大、含糖量中等、硬度高;类群Ⅲ,包括35份材料,主要来自日本,占该类群的54.28%,该类群特点是果实中等、种子小、含糖量高、硬度差;类群Ⅳ,包括19份材料,主要来自美国的PI系列,占该类群的63%,其特点为果实小、种子中等、含糖量低、硬度中等。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西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分化及其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国际公认的鉴别寄主Sugar Baby、Charleston Gray和Calhoun Gray的病株率作为抗性分级标准,对采集于河北省西瓜种植区46个县(市)的西瓜枯萎病菌系进行了致病性测定。根据鉴别寄主对供试菌系的抗感反应,将46个西瓜枯萎病菌系划分为0号、1号和2号3个不同的生理小种,分别包括8,30和8个菌系,占供试菌系的17.4%、65.2%和17.4%;0号生理小种菌系致病性最弱,仅使品种Sugar Baby感病,以冀中和冀南居多;1号生理小种菌系致病力中等,使鉴别寄主Sugar Baby和Charleston Gray感病,而使Calhoun Gray抗病,分布在整个河北省西瓜种植区;2号生理小种的菌系致病力最强,使3个鉴别寄主均能感病,主要分布在冀中和冀北。  相似文献   
14.
同一病株西瓜枯萎病菌RA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RAMS (Random amplified microsatellites)分子标记技术对河北省不同地区的3个西瓜枯萎病病株分离物Fon1、Fon2、Fon3各10个单孢菌株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10个RAMS引物进行扩增, Fon1共扩增出3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条;Fon2共扩增出40条带,多态性条带5条;Fon3共扩增出40条带,多态性条带4条。结果分析表明,同一病株分离物的不同单孢菌株之间在分子水平上存在遗传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干旱胁迫对玉米不同品种产量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华农887、极峰2号、先玉335、先玉1266、MC812等5个不同抗旱性的玉米杂交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吐丝散粉后对试验组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结果表明,在灌浆期干旱条件下,5个玉米杂交种的穗行数、秃尖长变化不大,但行粒数、百粒质量受干旱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玉米的POD活性、SOD活性、MDA含量提高,其中耐旱性好的玉米品种的POD活性、SOD活性变化幅度大于耐旱性中等和耐旱性差的玉米品种,耐旱性差的玉米品种的MDA含量变化幅度大于较为耐旱品种。该结果为玉米抗旱机制的深入研究及抗旱性品种的鉴定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西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AFLP指纹图谱分析技术对57个西瓜材料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18对AFLP引物共产生709条DNA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增出39.4条带,其中440条为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61.4%;根据DNA谱带计算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其变化范围在0.24~0.99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70,说明西瓜品种间遗传基础狭窄.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57个西瓜品种被划分为2个类群.其中类群1包括1个野生西瓜,类群2均为栽培种.在类群2中引进的资源聚在一起,杂交种和双亲或其一聚在一起.此外,本研究表明,AFLP指纹分析技术具有很高的分辨率,能够揭示西瓜品种间的差异,是鉴定西瓜品种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7.
选择株行距为 3.5m× 15m的枣豆间作田 ,研究其光照和土壤水分空间变化及其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间作系统中树冠下和树冠外的光强分别为对照的 5 2 .2 %和 87.9% ,树冠下和树冠外的土壤含水量分别为行中的 80 .2 %~ 82 %和 90 .4%~ 94%。由于光照不足和水分胁迫降低了大豆的株高和叶面积 ,树冠下和树冠外较行中分别减产 36 .3%~ 17.7% ;较对照田减产 2 1.3%和 2 .7% ,而行中大豆产量较对照增产 15 %。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大豆品种在保定生态条件下生态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就国内外推广的41个大豆品种在河北保定生态环境下的生态反应和性状表现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大豆品种由于日照的改变,使得品种生育期缩短、产量和品质性状改变;国内大豆品种与国餐品种相比在分枝数和分枝英数单株总英数、单株粒数方面存在差距。筛选出3个本地区表现早熟优良的品种和两个菜用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9.
对来自于中国黄淮海大豆产区、北方大豆产区和南方大豆产区的316个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和比较。结果表明,育成品种的分枝数、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明显不及农家品种,而其它性状如主茎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百粒重优于农家品种。以育成品种和农家品种分别所作的相关分析表明,主茎荚数、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均与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主茎节数与株高、主茎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分枝数与分枝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或非显著正相关,但与主茎荚数呈负向显著相关;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单株粒重正向显著相关,与单株粒数负相关显著。通过比较和分析,就百粒重、生育期和株高筛选出一些具有极端值的品种,可以用作品种选育的亲本和大豆分子育种如转基因受体或分子标记作图群体的遗传材料。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国际公认的鉴别寄主SugarBaby、CharlestonGray和CalhounGray的病株率作为抗性分级标准,对采集于河北省西瓜种植区46个县(市)的西瓜枯萎病菌系进行了致病性测定。根据鉴别寄主对供试菌系的抗感反应,将46个西瓜枯萎病菌系划分为0号、1号和2号3个不同的生理小种,分别包括8,30和8个菌系,占供试菌系的17.4%、65.2%和17.4%;0号生理小种菌系致病性最弱,仅使品种SugarBaby感病,以冀中和冀南居多;1号生理小种菌系致病力中等,使鉴别寄主SugarBaby和CharlestonGray感病,而使CalhounGray抗病,分布在整个河北省西瓜种植区;2号生理小种的菌系致病力最强,使3个鉴别寄主均能感病,主要分布在冀中和冀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