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5篇
  1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几种瓜类枯萎病菌专化型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西瓜、冬瓜、黄瓜和甜瓜4个不同专化型的10个菌株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对引物对供试菌株扩增出550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75条,占总带数的31.8%。对供试菌株的AFLP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可将其划分为FOGI、FOGII、FOGIII和FOGIV 4个类群(FOGs),分别为西瓜专化型菌株、冬瓜专化型菌株、黄瓜专化型菌株和甜瓜专化型菌株,聚类结果与菌株的专化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持续稳定的养分供应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研究不同种类缓控释肥对甜玉米鲜穗产量与品质的调控效应,为优质甜玉米生产中缓控释肥的施用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0年在河北省秦皇岛、石家庄和保定3地进行田间试验。供试品种为‘万甜2000’。共设置 5个处理,即控释掺混肥料 (T1)、控失聚能网复合肥 (T2)、聚天门冬氨酸缓释复合肥 (T3)、常规尿素 (T4) 和不施氮 (CK)。在玉米关键生育时期,测定植株干物重和全氮含量;在鲜穗采收期,测定鲜穗产量和籽粒营养品质,并进行品质评价。  【结果】  与T4处理相比,3个缓控释肥处理均能提高甜玉米穗长和穗粗,增加单穗鲜重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提高鲜穗产量。各类缓控释肥料可显著提高玉米鲜穗产量、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3地平均增幅分别为15.4%、57.2%、15.4%和67.0%;3个缓控释肥处理相比,T3处理下鲜穗产量、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表现最优,比其它2个缓控释肥处理平均分别增加8.33%、55.6%、7.21%和22.6%。T3处理下甜玉米的食味品尝评分也有显著提高,比T4处理平均提高6.41%,同时也显著高于T1和T2处理,T3处理下甜玉米气味、果皮柔软度、甜度等较其它处理均有大幅改善。与T4处理相比,T1、T2和T3处理提高了甜玉米营养品质,其中T3处理下甜玉米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籽粒N和P含量与其他指标无显著相关,籽粒K含量与籽粒可溶性糖、维生素C、维生素E、品尝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籽粒可溶性糖与维生素C、维生素E和品尝得分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聚天门冬氨酸缓释复合肥对甜玉米鲜穗产量的增产效果最好,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均最高。甜玉米品尝品质和营养品质最高,品质评定达到1等级。因此,施用聚天门冬氨酸缓释复合肥可以提高甜玉米鲜穗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3.
大豆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将104份来自于国内外的大豆品种,于1998-1999年在河北省保定生态条件下种植,以田间调查记载和室内考种分析所得到的14个性状为参数。对该大豆品种资源群体进行了分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该群体在主要产量性状上具有较为丰富的变异潜力。但在生育期和蛋白质含量为异程度较小。生育期、植株,产量,品质、抗病虫性状的分类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别品种表现出各自的性状特点。  相似文献   
44.
西瓜品种对枯萎病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枯萎病是西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近年来感病范围逐渐扩大,危害日益突出,对西瓜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明确西瓜品种的抗病性对西瓜生产布局及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种植密度和施肥对菜用大豆产量性状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2因素4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和磷肥施用量对菜用大豆“绿75”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施270kg磷酸二铵能有效地增加分枝数、分枝荚数、主茎荚数、单株总荚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小区产量。每公顷45万株的密度可提高单株荚数,但百粒重降低。不同因素间互作效应表明,每公顷施270kg磷酸和45万株密度,能增加单株的分枝数、分枝荚数、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每公顷在22.5万~45万株,施用磷肥能有效地提高单株的主茎荚数和单株总荚数。在施肥量相同时,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46.
为了明确人工加速老化对鲜食玉米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探究鲜食玉米种子活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以甜玉米、糯玉米和甜加糯玉米3个不同类型的鲜食玉米品种为试材,分别在老化温度40、50和60℃条件下,处理时间均设0、2、4、6和8 d,进行人工加速老化,研究了鲜食玉米种子发芽率以及SOD和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温度下,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率、SOD活性和POD活性均呈下降趋势;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SOD活性和POD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且短时间内SOD和POD活性下降速度快,之后随老化时间的延长,不同温度处理的SOD和POD活性下降速度均趋于平缓。研究结果可为鲜食玉米种子贮藏及活力保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低温对西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省目前推广的西瓜品种和亲本为材料,研究了低温对西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瓜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在25℃至30℃之间,最低温度是15℃,其中青霜靓仔品种对高温更敏感一些,重茬雄风品种对低温更敏感一些。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相对活力指数、相对发芽指数及胚根长均呈上升趋势。8℃低温处理下的西瓜幼苗株高、第3片叶的叶面积以及地上部鲜重都略低于25℃下的各项指标,品种间的各项指标差异显著,而8℃和25℃处理的地上部干重差异不显著,表明低温有助于干物质的积累。8℃处理下的西瓜各品种SOD、POD活性均比25℃处理的活性高。  相似文献   
48.
49.
甜玉米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甜玉米的育种效率及优良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以50个甜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测定分析其品质指标,采用欧氏距离法对其进行组内联接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自交系按品质性状聚分为5类,不同类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Ⅳ类具有高氨基酸、高蛋白、低淀粉、高脂肪、较高含水量的优势,但种皮较厚;Ⅲ类为较高氨基酸、较高蛋白、较低淀粉、较高脂肪、高含水量和较薄种皮的甜玉米自交系;Ⅱ类的种皮最薄,但品质性状整体较差;Ⅰ类和Ⅴ类的品质性状整体处于居中水平。  相似文献   
50.
为进一步研究太空环境对西瓜后代的影响,应用53对AFLP引物对200粒M2代单株进行分析,根据Gene Walking Kit的要求设计引物,利用TAIL-PCR技术对差异片段进行延伸,在GenBank上用BLASTn和BLASTx软件对其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引物E50/M60在135号和74号检测到差异片段,长度分别为253 bp、81 bp和98 bp,对此进行序列比对,未检测到同源性大于40%的序列.对253 bp进行延伸得到长度为1 379 bp的片段,此片段与黄瓜光照诱导下的EST序列有93%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